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偶像的诞生与倒塌 > 第10章 第一条热搜 9 童晓的烦恼

第10章 第一条热搜 9 童晓的烦恼

童晓忽然问卢佳姗:“如果再给你一个机会,你还能重新演一个和你本人非常相似的主角,并且导演和编剧都很知名。你会去演吗?”

“多知名?”

童晓失笑,“像许导那样知名。”

卢佳姗陷入了烦恼中。

许导就是童晓拿了金梧桐的那部片子的导演,凭借那部片子,她自己也在同年的金梧桐中斩获最佳导演奖。虽然许导已经拥有多座国内外知名电影节的奖杯,金梧桐就有一座,可谁会嫌弃奖杯多呢?

她本来打定不再演类同角色,尤其是能够“本色出演”的这一类角色。她不聪明,对自己的事业还是有野心,助理想姐也帮她做过规划:十年内能拍出两部让大多数观众都看过、还赞过的戏,她就算成功。

这个标准不算低。一个演员一生少说也要拍上成百的戏,这其中,十之**都走不进观众的眼睛,剩下那一两成里,如果有十部能让大多数观众记住,为之流泪和欢笑,这就算是一个顶好的演员。

而卢佳姗才二十五岁,便已经在上部戏里完成其中一个指标。于情于理她都不会着急。

年轻正是不计荣誉、拓宽戏路的好时候。这时候或许会因为接了几部猎奇角色或者烂片,登上一年一度金笤帚榜单,甚至成为吃瓜群众挂在嘴边当作谈资的笑料,可只要角色本身是完整的,或者是能够挑战自我演技的上限,那么只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点点运气,就足以使她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并不是幻想,时机总偏爱那些努力的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谁会嫌弃奖杯多呢?

童晓看着卢佳姗陷入思索,表情一会儿坚定,一会儿又犹豫,闪来闪去,好一会儿才定下来,脸上带着一种扔掉藏宝图的悲壮。卢佳姗说:

“我不会答应许导的。”

童晓提醒她:“许导没有邀请你,是我在假设。”

卢佳姗更加悲壮了,甚至有些咬牙切齿:“我在提醒我自己,以后就算是许导,或者比许导还要更大牌的导演,我也不能答应。”

“为什么?”

“因为我不能总是演自己。一次两次,观众可能还看个新奇,三次五次,恐怕导演也腻烦了,到时候只会演自己的我又有什么活路呢?虽然我真的很想再拿一个奖,哪怕只是金珠的最佳女配或者女新,都要比手里的金羊更能让我安心。”

“可我知道,最能让我有底气的,不是这些奖杯,是我自己的实力。”

就是这个道理。

当初兰姐劝自己接下许导的戏时,童晓想说的也是这个。

童晓接到第一个14岁的角色,是在8岁那一年。13年过去,到21岁的时候,还是只能接14到17岁的角色。她的年龄在增长,可能够扮演的角色却停在了17岁。

她还能再演多久的17岁呢?

25岁或许勉强可以,31岁还行吗?那时候又还有什么角色能找她呢?

卢佳姗的助理能想到,兰姐未必想不到。可兰姐还是劝她。在兰姐心里,许导和李导,以及背后的香港娱乐圈,比起童晓一个人的前程未来要重要得多。

兰姐太爱他们的过去了。

那些曾经的红火。所有人都快速奔波着从那头跑到这头,一口水也来不及喝,又要从这里跑回那里。作家也好,导演也罢,不舍得浪费一点心思和精力在排场和绯闻之上,他们每天为一句台词,一张胶卷唇枪舌剑,从你祖宗问候到我祖宗,三两杯黄酒下去,又开始勾肩搭背哭着对对方抱歉,这个说,你的才华如此惊人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个说,什么你祖宗我祖宗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

那些快意恩仇。今天街头的班子拍一部鬼戏,明天街尾的历史剧就开始杀青,到了后天,一则电影送审国外电影节的好消息便传遍整条街。街头街尾的人全跑出来,放鞭炮的、跳舞的、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的,有的人肚子大开还流着肠子,有的人一身官服,头上顶着老高的官帽……大家都围着那个报信的人,脸上露出的是同样的骄傲。然后相视一笑,放几句势要超过对方的狠话,重新扎进戏里;

那些流着蜜和金的时光。最好的搭档,敬业的同行,红火的片场,更年轻一些的兰姐和尚且年幼的晓晓在剧组中穿梭,穿着奇形怪状的人们从她们身旁跑过,台前的、幕后的、年轻的、苍老的,每一张脸上都泛着蓬勃的红光,层层叠叠织成炫目光华,随意一瞥,都能窥见偶像巨星们的风华。

所有这些荣耀,是属于整个香港娱乐圈的,更是属于他们每个人的。

所以童晓理解兰姐。出于理解,她不再把个人的考量说出口,就像兰姐也不向她重复这些彼此心知肚明的解释。

想起兰姐刚才在片场中那个复杂的表情,她现在觉得,那里面大概还有一些失望,一种基于自己竟然不能如故人所愿,以振兴港圈为目标,更无法肩扛这份沉重又荣耀的责任,从而产生的失望。或许兰姐在听见自己不想接许导、李导的戏时,就略微感到一点背叛:故人们曾经爱若珍宝的小童晓,甚至曾经也是“故人”中一部分的小童晓,不再愿意作“故人”的一部分了。

童晓轻轻叹了一口长长的气。

长大真是一种复杂的状态,她不能再像以前,只需要在大号的果冻和小块的巧克力之间,仅依凭自己的心意就足以不犹豫且不后悔地决定。长大后,放在她面前的选项往往是一团乱麻,和另外一团更大、更复杂的乱麻,两团之间没有对错,也无法区分心意的多少,因为两团都与她紧密牵连,舍了谁,她都痛。

可一定要选择,否则就会困在原地——无论她身高增长多少,五官成熟到如何,她的内心始终还停留在小时候,无法保护想要保护的人,更无法成为幸福的人。

“你也有烦恼吗?”

听到童晓的叹气声,卢佳姗好奇地问。

在卢佳姗的心里,童晓是天才,在巨星云集的港圈长大,名师云集,照护有加,甚至现在还有香港大经纪人为她鞍前马后。以前她崇拜童晓,多半是为她的天才光环笼罩,为那些神乎其技的表演叹服;这些天,这座童年的偶像下凡了,她又被偶像身边所有围绕着的丰盈物质基础引诱,生出了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嫉妒。直到刚才让童晓的坦诚一照,灰飞烟灭。

是的,她嫉妒童晓。嫉妒童晓明明是个天才,还背景深厚,嫉妒童晓一路平顺有人照护,嫉妒童晓看起来总是潇洒自由。

谁能忍住不嫉妒这样好似乎天钟地爱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人呢?

童晓古怪地看了卢佳姗一眼,谁能没有烦恼?

“你啊。我以为像你这种气运之女,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每天应该从哪一道山珍海味开始吃起。”卢佳姗悄悄说了一句粗俗的比喻:“连放的屁都是香的。”

童晓哭笑不得。

“天天吃山珍海味的人多半便秘,三天之后用过的厕所还奇臭无比。”

卢佳姗失望。“哎,又让我知道一个残酷的真相。”

“那你的烦恼是什么?”卢佳姗又补充一句:“嗯,我是说如果你愿意说的话。我没有别的意思的,我只是想帮帮忙。”

“我知道。”童晓拍拍她的肩膀。

其实童晓很喜欢卢佳姗。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如果心地善良,还有所坚持,其实很可爱。尤其卢佳姗还和她一样年轻。在童晓的生活里,很少像卢佳姗这样的同龄人。

出生没多久,童晓就开始了被摄像机时时刻刻包围着的生活。

像别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期盼和不停地摔倒之中学会走路、奔跑,学会发音和说话,代替了父母的角色和跌倒所带来的痛苦,教会她如何在成人世界中生存的,是剧本,是导演,是比她大好几轮的同行前辈,也是剧组里无数来来去去总是一身黑色的幕后工作者。

剧组就是她的学校,是她的家庭,给了她所有的一切,唯独无法给她一个同龄的玩伴。

“多好啊。”卢佳姗羡慕道:“我也想要有一部摄像机,从我呱呱坠地开始,拍下我第一次笑,第一次哭,第一次说话和第一次恋爱……这简直就是公主般的生活。上学有什么好的?数不尽的作业,写不完的试卷,还有老师动辄就吼你罚站,打你手心……”

卢佳姗打了个哆嗦,摇摇头。

“我才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我那些同学。我还在操场上玩泥巴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剧组里和安平那样的巨星合作,听她说她的过去,看她怎么演戏……”

“学校和同学再普通,那也是你的生活。你有完整的生活,那是这些平凡但温馨的小事搭建起来的,所以你有本色出演。”

“而对我来说,每一次演戏都是幻想,每一次演戏也都是本色出演,全都是幻想我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下会变成什么样貌得来的。”

剧本可以告诉童晓,一个角色的心理动机,又是因何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却无法告诉童晓这个角色为什么会在当下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在不同的选项中唯独选择了她应该选的那一个。或者说,什么才是这个角色“应该”选的?

童晓曾经带着这个疑问,听完剧组中形形色色的故事。人们以为听遍世间百态就可以获得深刻的智慧,却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听故事的人,首先应该要有自己的观念,才能在人生百态中通过观点的不同碰撞,得出相对成熟的实验结果。所有的观念,都基于人真实地生活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童晓没有真实的生活。剧组和摄像机为她构建了一种如梦似幻的环境,也改变不了她才是那个投掷空包弹的人,人生百态自然也回之以空无。

“那我……”

卢佳姗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她觉得自己不大的脑容量快要超载了。

但她真的很想帮她的偶像做什么。

“那我带你生活吧。”

还能这样?童晓愣住。她是个习惯了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性格,话题聊到这里也超出预料。一方面,她觉得卢佳姗有点异想天开,多少带点小孩子气;可另一方面,她又忍不住心动。万一真的能成呢?

“肯定能!”

卢佳姗把胸脯拍得哐哐响。

本来那句话只是卢佳姗一时意气说出来的胡话,可看见童晓那样犹豫徘徊的样子,她心软了。看不得偶像为这些俗世心烦。

既然偶像这样期望,她又能给得起,那偶像就能得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