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千山万水 > 第1章 第一章:沽州

第1章 第一章:沽州

《千山万水》云竹枝——2025年7.23日首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清朝年号,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

江南沽州,这片长江与运河交汇的水乡,北通淮泗、南抵苏杭。省城之内,竟似未被外界那席卷南北的起义风潮所扰。

码头货船如织,市集人声鼎沸,茶馆里丝竹评弹咿呀未歇,米行钱庄的算盘声依旧清脆。

只要战火未燃及这水网密布之地,一切仿佛都能按着旧日的章法运转下去。

此城不属革命或清廷,它是乱世中的第三种存在——当武昌的血旗与北京的龙袍在历史中褪色时,沽州港的灯塔依然为生存与生计而明灭。

早在1910年末,宣统二年,时任沽州巡抚七载的何观澜何老,便以沉疴难愈为由,向摇摇欲坠的朝廷递了辞呈。

朝廷自顾不暇,草草准奏,新抚却迟迟未能履任。

何老虽褪去官袍,然其在沽州官场、士林、商界盘根错节的人脉与积威犹在,旧部僚属、地方士绅皆以其马首是瞻。

这倒给了他一个隔岸观火,却又能暗中维系一方秩序的特殊位置。

起义爆发后,黎元洪以“首义元勋”身份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派密使来到沽州,拜见何老。

何老赠密使纹银百两,只回复一句。

“武昌可易帜,沽州惟守民。君取鼎器,吾护稼穑,各尽天命耳。”

译为:你们在武昌尽管更换旗帜,我沽州只守护百姓安宁,你去争夺国家政权,我只护卫农田生计,各自践行自己的使命吧。

武昌起义后江苏巡抚程德全“阳附革命而阴抚旧清”,在衙门口换旗以示独立,却保留清朝官吏原职——何老比程更彻底:他连旗都不换,直接退守到“民生”这一永恒牌匾之下。

他既不公开支持革命,也不反对革命,处于中立。

只要沽州城安稳平常,外面打破了天,也与他无关。

————

1911年冬。

隆冬时节,几场大雪过后,沽州城银装素裹,寒气刺骨。

何府坐落在沽州城南岸最清幽尊贵的地段,临河而建,闹中取静。

府邸深处,几进院落次第铺展,轩敞开阔。

正厅悬着“旭业观道”的楠木匾额,檀木大案温润如墨玉,案上供着前朝御窑的青瓷冰纹梅瓶。

地面水磨金砖光可鉴人,倒映着梁间繁复的藻井彩绘,富贵气象无声弥漫,沉甸甸地压在每一寸空气里。

穿堂风过,撩起侧厅垂挂的锦缎帷幔,隐约可见内里紫檀多宝格上陈列的玉山子、珊瑚树,件件皆是时间的沉淀,无声诉说着何家根系的深固与绵长。

雕花长窗滤进来的暖阳,在光洁的砖地上缓慢推移,像一只慵懒的金兽,无声丈量着这深宅大院里的悠长岁月。

何老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何静贞,年20岁,已出阁,夫君在清政府任职。

二女儿名为何静舒,此时尚18岁,静贞出嫁后,何母便着手让静舒来管家。

何静舒,真正的名门淑女,自幼接受最正统、最严格的贵族教育,通晓诗书礼仪、管家理财、人情世故。

表面优雅娴静,实则手段雷霆,府内事务滴水不漏。

何府内,仆人们正默默清扫着庭院和小径上的积雪,天气虽冷得让人不愿出门,但府邸内外该有的洒扫维持一如往常。

庭院账房的铜炭盆烧着银骨炭,温暖的如同春日,何静舒定下的规矩,每月她都亲自对账,账房先生站在屏风外回话即可。

此时她正端坐紫檀卷书案前,身着藕荷色立领镶灰鼠皮袄,襟口三对珍珠扣严谨地扣至颌下,发髻只簪一支点翠银梳篦,耳垂两颗米粒东珠,腕间一对绞丝虾须镯随算盘声轻响,虽素净,但胜在骨相雍容,肌肤如瓷,柳叶眉含威,丹凤眼藏锋。

账房先生候在屏风外,听着里头主子拨弄算盘,时不时还停顿细看的模样,没来由有些心慌,大冷天的,倒给他平白急出几星汗来。

对账倒没什么可怕的,大家大业的,总有一些说不上的糊涂账。

让年近半百的老先生真正紧张的,是这位掌家的二小姐。

“九月漕粮折银的尾数,为何走的是‘杂支’?”何静舒指尖点在泛黄纸页某行,声线清泠如檐下冰坠。

账房先生微微垂首,面上恭敬:“回二小姐…是巡抚衙门王师爷家的白事礼金…”

何静舒闻言,心中明了。

“下次记在‘仪程’项下。”她抽出一张朱笺提笔补注,“何家不省丧仪钱,但账目混不得。”

“是”

“劳烦先生告诉外院,将西郊三十亩祭田的租子单拎出来——今年遭了冻灾,按旧例该减三成。”

炭火噼啪一爆,账房先生看着少女侧影恍神:这般年纪的别家小姐,怕还在为胭脂颜色闹脾气。

而眼前这位,不光谨慎细致,陈年旧账能给你算得明明白白,且心细如发,该通融时不含糊,不会一根绳子勒到底。

她懂得察言观色、权衡利弊、如何在不同的关系和场合中周旋,是老何教育的好,亦是她自身的聪慧。

账目开支清晰,总体并无大问题,几处疑问账房也能答上来,何静舒合上厚实的账本,手边丫鬟侍奉的茶还温热着,她端起饮入几口,屋外穿堂风掠过抱厦游廊,卷起细雪沫子扑在窗棂上,发出沙沙轻响。

何静舒放下瓷杯,抬眸看向站在一旁耐心研墨的周妈。

周妈会意,放下墨锭,取过桌边的账本朝屏风处走去,看到账房先生,脸上轻轻扬起笑意:“有劳先生大雪天还跑一趟,账本小姐已然看过,并无问题,伙房备好了点心茶水,还请先生歇息片刻”

老先生接过账本,连连道谢,向何静舒言谢后转身,消失在门外。

随后一个穿着葱绿细布棉袄镶着宝蓝缎边,约莫十五六岁的丫头捧着暖炉,呵着白气掀帘进来。

这是何静舒的贴身丫鬟,唤作春桃。

“二小姐~”春桃声音娇俏,又是从小跟在何静舒身边的,语气分外亲昵些,她走近紫檀桌边,将手里暖乎的描金手炉放置何静舒手边,笑道:“刚添的炭,小姐快捂着,别冻着了”

账房里炭火足,哪会冷到人呢。

何静舒没冷落丫头的心意,拿起手炉,春桃便继续说道:“小姐,学堂孙教习差人问,明日雪大还上课么?”

何静舒就读的是沽州中西女塾,最近因为时局动荡,不少学校正慢慢停课。闻言,她轻轻合上已摊开的《泰西财政通论》,略思索了下。

“年关将至,府中事物繁杂,便回不去了,府内自有学究教导,让孙教习无须担心。”

春桃得令,点点头。

周妈瞧二小姐看了一上午的账定是有些疲累,打算去厨房端碟枣泥山药糕来,才刚走出房门几步,迎面过来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丫头,周妈倒是认得,是太太房里的二等女使,叫蔓萝的。

蔓萝见到周妈,马上停下脚步利落地行了一个万福礼:“周妈妈好。”

周妈轻轻嗯了一声,见蔓萝仿佛神色匆匆,像是有要紧事,问了一嘴:“你到这边来是要做什么?”

账房往往和主子的书房挨在一起,一般不允许下人往来的。

蔓萝规矩回道:“是太太叫奴婢来请二小姐去鉴微堂,说是有要事相议。”

周妈眉头微不可察地轻蹙一下,随即恢复如常,正色道:“太太传唤,定是紧要事。你速去回禀太太,说二小姐片刻即至鉴微堂。”

她看着蔓萝应声转身小跑离开,理了理自己并无褶皱的衣襟,调整好恭敬而从容的表情,才重新掀起门帘走进账房。

周妈行至紫檀卷书案前,对着仍在专注阅览《泰西财政通论》的何静舒,深深一福,语气恭敬而清晰:“二小姐,太太那边使了蔓萝过来传话,请您即刻移步鉴微堂,说是有要事相议。”

何静舒闻言,并未显露丝毫急色,只缓缓抬眸,眼波沉静如水,对着周妈微微点头,表示知晓。

她一手虚扶案沿,一手轻拢身侧衣褶,身姿如修竹般亭亭立起。

这一起身,腰间环佩立时响应——一枚温润羊脂白玉镂雕双鱼佩,并两枚小巧精致的赤金累丝铃兰花禁步,悬垂于藕荷色袄裙的碧玉压襟之下,随着她的动作,发出一串清泠泠、错落有致的玉鸣金振。

何静舒莲步轻移,春桃与周妈立刻一左一右,垂首敛目,默契地落后半步跟随在她身后。

三人步履沉稳,不疾不徐,向着鉴微堂行去。

行走间,何静舒袄裙上细腻的灰鼠皮风毛随着步伐轻轻拂动,衬得她背影愈发挺秀雍容。

————

账房在外院,而鉴微堂在内院,何静舒主仆三人出了账房,沿着抄手游廊向深处走去。游廊顶棚遮挡了部分落雪,但两侧栏杆和廊柱基座仍覆着一层新白。

寒风穿廊而过,卷起细碎的雪沫,打在人的脸上,冰凉刺骨。

几个穿着靛蓝色粗布厚棉袄、腰间扎着深色布带的小厮,正费力地用长柄竹扫帚清扫着游廊边缘和连接小径上的积雪。

他们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一团团,又迅速消散。

见到二小姐一行走来,小厮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深深垂下头,屏息凝神,直到那藕荷色的身影和随从的脚步声远去,才敢重新开始劳作。

游廊尽头,便是那分隔内外、象征身份与秩序的垂花门。

这是内宅的正式入口。

门为独立的门楼形式,前檐悬空,左右两根粗壮的檐柱不落地,柱头雕刻成精美的莲花垂珠,故称“垂花门”。

门楣、门簪、枋额上布满精细的木雕,多为四季花卉、博古纹样或吉祥瑞兽,漆色以朱红、靛蓝、描金为主,富丽而不失雅致。

此刻,垂花门内两侧的抄手游廊下,肃立着两位守门的婆子。

待何静舒主仆走近垂花门,两位婆子眼神一凛,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迅速而无声地向前迎了半步,随即动作整齐划一地侧身、屈膝、垂首,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口中齐声道:“给二小姐请安!”

声音不高,但清晰恭敬,在寂静的雪天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们行礼的姿态标准而娴熟,低垂的目光落在何静舒脚前的地面上,既表达了十足的敬意,又恪守着仆妇的本分,不敢有丝毫逾矩的直视。

何静舒脚步未停,只微微颔首,算是受了礼。

周妈在一旁略抬手示意,两位婆子便立刻会意,利落地直起身,依旧保持着侧身垂首的姿态,迅速而无声地退回到门廊两侧原先的位置。

迈过垂花门高高的门槛,便来到了正院,也就是何母所居住的院落。

正院更加宽敞,青石铺地,四角植有象征富贵的石榴树和寓意长寿的罗汉松。

洒扫也更精细。两个穿着豆绿色细布棉袄、外罩深青色比甲的小丫鬟,正拿着小扫帚和簸箕,仔细地清理着通往正房台阶和两侧抄手游廊下的最后一点浮雪和冰碴。

她们的动作轻巧细致,生怕弄出太大动静惊扰了主子。一个同样穿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仆妇站在廊下,拢着手,低声指点着什么。

见到二小姐进来,那管事仆妇立刻噤声,带着小丫鬟们退到廊柱后,无声地行万福礼,姿态比守门婆子更显柔顺。

暖阁门前,厚厚的棉帘低垂。门口侍立着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穿着粉紫色细布棉袄、梳着双丫髻、戴着小小银鼠皮护耳的小丫鬟。

她显然是专门在此等候传唤的。见到何静舒,小丫鬟眼睛一亮,立刻打起精神,屈膝行礼,声音清脆又带着小心:“二小姐安好!” 随即机灵地侧身,为二小姐掀帘子。

[好运莲莲][好运莲莲][好运莲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沽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替身A在求生综艺被前任她姑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