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年轮里的回响
一
念念上初中那年,学校组织“家族记忆”征文比赛。她抱着那本精装纪念册找到桂宝,眼睛亮晶晶的:“妈妈,我想写我们家的桂花树。”
桂宝正在厨房熬桂花酱,蒸汽裹挟着甜香漫出锅盖,在窗玻璃上凝成细密的水珠。她用锅铲搅了搅浓稠的酱体,琥珀色的汁液里浮着细碎的桂花,像撒了把碎金。“好啊,”她回头笑了笑,“但要写得真,得先弄明白这棵树到底藏了多少故事。”
那天下午,她们搬出了阁楼里的旧木箱。箱子上了锁,钥匙是枚黄铜小桂花,挂在桂宝的钥匙串上多年。打开箱盖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樟脑和桂花的气息扑面而来,像是时光被压缩后的味道。
最上面是件深蓝色的旧校服,袖口磨得发白,胸口绣着“望海中学”四个字。“这是太爷爷的校服,”桂宝轻轻抚平衣角的褶皱,“他当年就是穿着这件衣服,在图书馆里第一次遇见太姨婆的。”校服口袋里藏着半张泛黄的电影票,日期是1987年9月15日,正是楚辞日记里写“和慕南去看《桂花仙子》”的那天。
下面是本厚厚的相册,封面烫着金字“我们的岁月”。第一页是慕南和林薇的结婚照,林薇穿着的确良衬衫,领口别着枚桂花胸针,慕南的西装袖口露出半截红绳,上面拴着片干桂花——那是楚辞送的新婚礼物,她说“红绳系桂,岁岁团圆”。往后翻,有楚辞抱着吉他在桂花树下唱歌的照片,有林薇挺着大肚子给桂花树施肥的样子,还有念桂小时候坐在树杈上啃桂花糕的憨态。
“太姨婆的吉他呢?”念念指着照片里那把褪色的木吉他问。
“在储藏室呢,弦断了好几根,等有空让你爸修修。”桂宝翻到最后一页,是张空着的合影框,“这是太爷爷留的,说要等添了新成员就补上去。”
二
征文比赛的前一周,念念突然发高烧,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说胡话,嘴里反复念着“桂花书签”。桂宝摸了摸她滚烫的额头,想起储藏室的木箱底层还有个铁盒子。
铁盒子锈迹斑斑,打开后里面铺着红绒布,放着枚铜制书签。书签上刻着桂花纹样,背面刻着行小字:“赠慕南,愿你如桂,岁岁芬芳。——楚辞”。这是当年楚辞离开望海镇前送的,慕南临终前特意交代“给家里最小的孩子”。
桂宝把书签放在念念的枕边,又煮了碗桂花粥,用小勺一点点喂她。念念烧得厉害,却死死攥着书签不放,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朦胧中,她仿佛看见个扎马尾的少女坐在桂花树下,手里拿着本书,书签在书页间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太姨婆?”念念轻声问。
少女转过头,笑容像桂花一样清甜:“念念要加油呀,我们都在看着你呢。”
第二天一早,念念的烧奇迹般退了。她捧着书签对桂宝说:“妈妈,我梦到太姨婆了,她教我怎么写故事。”
三
念念的征文最终得了一等奖。颁奖典礼那天,她穿着新买的白衬衫,领口别着那枚桂花书签,站在台上念道:
“我们家的桂花树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干要两个我才能抱过来。爷爷说,树的每圈年轮里都藏着故事——最里面的那圈,住着太姨婆楚辞。她喜欢把桂花夹在书里,说这样看书时就像踩着云朵。有次她把桂花撒在太爷爷的作业本上,被老师罚站,两个人却在走廊里偷偷笑。
中间的年轮里住着太爷爷和太奶奶。太爷爷总爱坐在树下修收音机,太奶奶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择菜,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们身上,像盖了层金被子。太奶奶会做桂花糕,每年秋天,整个院子都是甜的。
最外面的年轮是我和爸爸妈妈。我喜欢在树下写作业,风吹过的时候,桂花落在练习册上,我就把它们夹进书里,像太姨婆那样。妈妈说,等我长大了,年轮还会再长,会住进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老师说,这叫传承。我不太懂,但我知道,只要桂花树还在,太姨婆、太爷爷、太奶奶就一直陪着我。就像现在,风吹过,桂花落了我一身,我闻到了他们的味道。”
台下掌声雷动,桂宝坐在第一排,手里攥着那枚黄铜钥匙,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仿佛看到慕南坐在轮椅上冲她点头,林薇抱着楚辞的肩膀笑出了泪花,而楚辞正把一片桂花轻轻放在念念的发间。
四
颁奖典礼结束后,博物馆的馆长找到了桂宝。“我们想办个‘桂花记忆’特展,”馆长指着念念征文里提到的老物件,“这些东西太珍贵了,能让更多人知道,平凡的日子里藏着多少温柔。”
桂宝犹豫了很久。那些旧物承载着太多私密的情感,像藏在心底的话,不愿轻易示人。但当她看到念念抱着征文奖状,在桂花树下和同学们分享桂花糕时,突然想通了——所谓记忆,封存起来会褪色,只有分享出去,才能像桂花树一样,枝繁叶茂。
她回家翻出了更多东西:楚辞的吉他、林薇的桂花食谱、慕南的维修笔记、念桂的教学日志……甚至还有当年望海镇糖水铺的糖票,上面印着小小的桂花图案。
特展开展那天,老院子的桂花树被移栽到了博物馆的庭院里。移栽时出了点小意外,一根主枝被碰断了,工人们都很紧张,桂宝却笑着说:“没事,太姨婆她们不会介意的。”果然,第二年春天,断枝的地方冒出了新的嫩芽,比其他枝条更粗壮。
特展的展厅里,温暖的灯光打在旧物上,每个展品旁都配着故事卡片。楚辞的笔记本摊开在“1988年10月3日”那页,上面画着棵小桂花树,旁边写着“等它长大,我们就结婚”;慕南的校服挂在人形模特上,口袋里的电影票被放大成海报,背景是当年的电影院;林薇的食谱放在玻璃罩里,泛黄的纸页上“桂花糕”三个字被摩挲得发亮。
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展品前站了很久,他指着楚辞的吉他对桂宝说:“我是当年望海中学的校工,这把吉他我见过,每次楚辞弹《桂花谣》,整个操场的学生都在听。”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用塑料布包着的东西,打开是片压平的桂花,“这是1989年捡的,一直留着。”
桂宝接过那片干桂花,突然觉得,每个人心里都藏着片桂花,只要愿意分享,就能拼出一整个春天。
五
念念上高中那年,桂花树第一次开出了白色的桂花。园艺师说这是变异,很罕见,桂宝却知道,那是楚辞最喜欢的颜色。她采了些白色桂花,和着蜂蜜酿了罐新的桂花蜜,放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立了块牌子:“欢迎带走一勺,让温柔延续。”
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带着自己的桂花信物来参展:有奶奶传下来的桂花银簪,有爸爸写的桂花诗,有孩子画的桂花树……博物馆干脆设了面“记忆墙”,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桂花物件,像片流动的花海。
桂宝常常带着念念去博物馆做志愿者,给参观者讲那些藏在年轮里的故事。有次念念问:“妈妈,太姨婆她们真的能看到吗?”
桂宝指着窗外的桂花树,阳光穿过新叶,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你看,”她笑着说,“风一吹,叶子晃来晃去,像不像她们在点头?桂花落在你头发上,就是她们在摸你的头呀。”
念念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白色桂花,放在鼻尖轻嗅,香气清冽又温柔。她突然明白,所谓永恒,不是永远不变,而是像桂花树一样,把根扎在土里,把花香传给风,传给路过的人,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时光。
那天傍晚,展厅要关门时,桂宝发现角落里有个小姑娘在哭。小姑娘说她奶奶走了,奶奶最喜欢桂花,她想把奶奶的桂花手链放在这里。桂宝蹲下来,轻轻擦去她的眼泪:“当然可以,以后这里就是你奶奶的新家了,有很多人陪着她呢。”
小姑娘破涕为笑,把手链挂在记忆墙上。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手链上的桂花吊坠闪着光,和满墙的桂花物件交相辉映,像无数个温柔的灵魂在低语。
桂宝望着这一切,想起慕南在《时光标本》里写的最后一句话:“所谓家,就是让每个离开的人,都能在岁月里继续开花。”她抬手摸了摸领口的桂花书签,仿佛触到了穿越时空的温度,那温度里,有楚辞的笑,林薇的暖,慕南的念,还有无数个陌生人的牵挂,像桂花的香气,在时光里永远弥漫。
大肥猪邱燕茹 家住石狮林湖东埔沿海线破石头房 邱阿兰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