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纽约的秋天愈发浓郁。
中央公园的林荫道上,枫叶铺成了一条金红色的地毯,微凉的空气中混着烤栗子和热苹果酒的香气。
杨琳站在文化交流中心的活动场地中央,手里攥着一张工作清单,目光扫过眼前的布置。
白色的圆桌上,摆放着印有“味觉中的家”字样的桌旗;木质展示架上,错落有致地放着来自不同国家的食物样品——中国的汤圆、韩国的泡菜、越南的春卷、日本的寿司……
不远处的舞台上,志愿者们正调试麦克风,准备明天的开幕式演讲。
“杨琳!”梅丽莎从一旁走来,手里捧着一盒热咖啡,“场地布置得不错,辛苦你了。”
“谢谢。”杨琳接过咖啡,双手握着杯壁,感受那份温度,“希望明天大家能喜欢。”
梅丽莎笑了笑,眼中带着鼓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相信我,这场活动一定会打动很多人。”
——
晚上八点,回到公寓时,沈奕已经在厨房忙碌。
“你今天做饭?”杨琳挑眉,笑意从眼底漫出来。
“当然。”沈奕系着围裙,抬手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汗,“明天是你的活动,我得提前犒劳你一下。”
餐桌上摆着两盘菜——红烧茄子和清炒西兰花,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汤。
“这都是你喜欢吃的。”沈奕笑着说,“来,尝尝味道。”
杨琳夹起一块红烧茄子,轻轻咬下,甜咸适口,茄子外皮微微焦香,内里软糯。
“味道和我妈妈做的一样。”她眨眨眼,唇角带着惊喜,“你什么时候偷学的?”
“你妈妈去年春节时教的。”沈奕得意地挑了挑眉,“为了让你在异国他乡,也能找到家的感觉。”
杨琳心头一热,放下筷子,伸手握住了他的手:“有你在,我在哪儿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沈奕笑了,回握住她的手:“明天的活动一定会很棒的。”
——
次日上午十点,文化交流中心的大厅里人头攒动。
“味觉中的家”活动正式开始。
杨琳站在入口处,目送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入场。
“欢迎。”她微笑着递出手中的活动手册。
大厅内,五个展台依次排开:
中国展台:热腾腾的汤圆和五香茶叶蛋,吸引了许多小朋友驻足。
越南展台:米纸卷里包裹着鲜美的虾肉和薄荷叶,香气清新。
韩国展台:辣白菜和拌饭展示台前,围满了年轻人。
日本展台:寿司和和果子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
印度展台:香料咖喱的浓郁香气,从远处就能闻到。
中午十二点,舞台上,活动的分享环节开始。
“我来自南京。”杨琳走上舞台,微笑着开口,“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种家乡的味道——鸭血粉丝汤。”
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一碗冒着热气的鸭血粉丝汤,背景是秦淮河畔的夜色。
“这碗汤里有细滑的粉丝、嫩嫩的鸭血、鲜香的汤头,还有家乡街头的吆喝声和冬天深夜的温暖。”
台下安静下来,许多人望着她,眼底浮现出一丝共鸣的光。
“对我来说,这就是家的味道。”
讲完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沈奕站在最后一排,望着她在舞台上的模样,嘴角轻轻上扬。
——
活动结束后,梅丽莎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你做得太棒了,杨琳。这次活动很成功。”
杨琳看着空了大半的展台和垃圾桶里堆满的纸盘,心底涌起一阵满足感。
“谢谢。”她轻声说。
——
夜晚,杨琳和沈奕并肩走在哈德逊河畔。
河水闪烁着夜色的微光,凉风中混着甜甜的糖炒栗子香气。
“今天真好。”杨琳望着河面,轻轻叹道。
“是啊。”沈奕握紧她的手,“你让很多人都在这里,尝到了家的味道。”
杨琳偏头看他,眼底闪过光芒。
在这座城市,他们也正逐渐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