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纽约的秋天进入了最美的时节。
中央公园里的枫叶层层叠叠,金红交错,晨光洒在草地上,带来一份静谧而温润的美感。
杨琳站在窗前,望着对面街道上来往的人群,心中思绪纷繁。
昨天晚上,沈奕提出的那个问题——“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波士顿吗?”——仍在耳畔回荡。
她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波士顿,那是他们共同开始留学生活的地方,是他们在查尔斯河畔一起憧憬未来、并肩走过的城市。
但纽约呢?
她刚刚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刚刚在文化交流中心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由自己策划的活动。
放下,还是继续?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
上午十点,文化交流中心。
杨琳推开办公室的门,梅丽莎正抱着几份资料,准备出门。
“杨琳!”梅丽莎看见她,停下脚步,“我正想找你呢。市政厅那边正式发来邀请函,希望我们能在感恩节期间举办一场‘味觉市集’。”
“真的吗?”杨琳微微睁大眼睛,“这么快就有后续活动了?”
“当然。”梅丽莎笑了笑,“这次活动反响非常好,很多社区居民都留言说,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类似的文化交流项目。”
“这太棒了。”杨琳的语气中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不过,”梅丽莎看着她,目光略微一顿,“你最近好像有心事?”
杨琳愣了愣,随即笑了笑:“是有些事要考虑。”
“工作上的?”
“嗯……也算是吧。”杨琳低下头,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钢笔,“我先生最近有个机会,可能要去波士顿工作。他希望我能和他一起去。”
梅丽莎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微微颔首。
过了一会,她才缓缓开口:“这确实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决定。”
“是啊。”杨琳叹了口气,“我刚刚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突然就要离开,感觉有点舍不得。”
梅丽莎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杨琳,文化并不是一个城市所限定的。你能在纽约做得好,就一定能在波士顿继续做下去。”
“真的会这样吗?”杨琳抬眼看她,眼底有一丝迟疑。
“当然。”梅丽莎肯定地说,“文化交流不是地理位置的问题,而是内心的连接。而你,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在任何地方搭建这种连接。”
——
晚上回到公寓时,沈奕正坐在沙发上看新闻。
“今天怎么样?”他转头看着她,眉眼间是熟悉的温柔。
“感恩节那天,我们要举办‘味觉市集’。”杨琳换了鞋,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
“哇,才刚结束一个活动,又要开始下一个了?”沈奕笑着说,“你现在已经是文化交流中心的骨干力量了。”
“可不嘛。”杨琳倚着沙发,叹了口气,“其实,我今天和梅丽莎说了关于你去波士顿的事。”
沈奕微微一顿,眉头轻轻皱起:“她怎么说?”
“她说,文化不被地理位置限制,只要我想做,在哪里都可以。”
沈奕松了口气,轻轻握住她的手:“她说得没错。我也相信你能做到。”
杨琳侧头看着他,眼底的光芒慢慢柔和下来。
或许,真正的归属感,不是由城市决定的,而是由心中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决定的。
“我们一起去吧。”她低声说道,“去波士顿。”
沈奕怔了一瞬,随即笑了,手心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
“谢谢你。”他说。
窗外,纽约的夜灯依旧璀璨,倒映在河面上,摇曳不定。
而他们的未来,已然有了新的方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