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波士顿,空气中弥漫着初冬特有的清冷与湿润。
查尔斯河畔的步道上,晨跑者们穿着各色运动服,沿着河岸跑步,呼吸声和脚步声交织成晨间独有的旋律。
杨琳也在其中。
她穿着灰色运动卫衣,头发扎成马尾,脚步轻盈地踩在铺满落叶的步道上。呼出的白雾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而她的目光却始终望着前方。
在纽约时,她常常一个人夜晚沿着哈德逊河漫步,沉浸在思绪和远方的灯火中。
而此刻,波士顿的河水和晨光,让她想起三年前刚抵达这座城市时的心情——陌生、紧张、却也带着隐隐的期待。
生活总在循环,但每一次抵达,都是新的开始。
——
跑到河畔的观景平台时,杨琳停下脚步,双手撑着护栏,深深呼吸了一口带着河水气息的空气。
河面上,晨光闪烁,几只鸭子在冰冷的水面上悠然滑行。
“杨琳!”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过头,看到沈奕穿着黑色运动外套跑过来,呼吸略显急促。
“你怎么也来了?”杨琳笑着问。
“怕你跑太远,找不回家。”沈奕调皮地眨了眨眼。
“是吗?那看来我得再多跑几圈,考验一下你的耐力。”
“好啊。”沈奕站直身子,双手交叉抱胸,嘴角上扬,“我可是大学长跑队的。”
“吹牛。”杨琳笑了,转身沿着步道再次跑起来。
沈奕跟在后面,脚步稳健。
河水在晨光中闪烁着细碎的光,像是过往岁月中那些温柔的片段,在不经意间浮现心头。
——
跑了半小时后,他们在街角的咖啡馆里坐下,桌上是两杯热气腾腾的拿铁和一盘刚出炉的肉桂卷。
“其实,我有点担心。”杨琳轻声说,搅拌着咖啡,目光落在杯中旋转的奶泡上。
“担心什么?”沈奕放下叉子,看着她。
“担心我们在这里,会像当初在纽约一样,花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融入。”
沈奕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手背传来:“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时间去习惯。但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不是吗?”
杨琳抬头看他,唇角缓缓上扬:“是啊,确实是这样。”
——
午后,他们去学校附近的街区闲逛。
红砖街道上,学生们三三两两从书店和咖啡馆中走出,怀抱着厚厚的书本,或低声谈笑,或匆匆赶路。
“这条街,和三年前比,变化不大。”沈奕感慨地说。
“嗯,还是那家书店。”杨琳指了指街角那家橱窗里摆满英文诗集的小书店。橱窗内,一盏暖黄色的台灯静静亮着,映出整齐排列的封面。
“我们那年常常路过这里,却从没进去过。”沈奕笑了笑,“要进去看看吗?”
“好啊。”杨琳点头。
两人推门而入,风铃轻响,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旧书香味和木质书架的温润气息。
杨琳走向诗歌区域,随手抽出一本《夜莺与玫瑰》。书页微微泛黄,触感粗糙,散发着时间沉淀的味道。
沈奕则在另一排书架前停下,目光被一本《河流与人》吸引。他翻开书,书中的一段话映入眼帘:
“河流总是向前,不为遇到的每一座桥停留,却会记住流过的每一寸土地。”
他微微一笑,将书合上,走到柜台前结账。
“买书了?”杨琳看到他手中的袋子,好奇地问。
“嗯。”沈奕看着她,嘴角上扬,“等以后你看到这本书时,或许会想到我们今天站在这条街上的时刻。”
杨琳怔了怔,随即心头微微一暖。
书本,是时间的信使,而这家波士顿街角的小书店,正悄然为他们的回忆,留下了一个独特的印记。
——
夜晚,公寓里。
沈奕在书桌前查阅研究资料,杨琳则坐在沙发上,翻看着文化交流中心同事发来的邮件。
“梅丽莎说,感恩节市集当天,他们会在广场上设置一个‘家乡味道’留言墙。”杨琳开口道,“让参与者写下自己心中的‘家的味道’。”
“这点子不错。”沈奕一边敲键盘,一边说,“你打算写什么?”
杨琳微微一笑,望着窗外的查尔斯河。
“我想写——家的味道,是两个人在陌生城市中,一起走过的每一步。”
沈奕回头看她,嘴角上扬:“很适合我们。”
杨琳点头,轻轻倚在沙发靠背上。
窗外,河面映着夜色中的微光,仿佛是一条流动的星河,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而他们,正沿着这条河,继续走向未知的时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