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纽约,寒意逐渐加深。
哈德逊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晨光透过高楼缝隙洒在水面,映出斑驳的光影。
杨琳和沈奕站在公寓门口,身边是打包好的行李和装满纸箱的货车。
“钥匙交给房东了?”沈奕问。
“嗯,交了。”杨琳点点头,望着身后那扇熟悉的门,心中微微一颤。
两年半的生活,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快速闪回:
初次抵达纽约时的忐忑,第一次策划文化活动时的紧张,唐人街馄饨店里的欢笑,第一次下雪时两人并肩看灯火的温暖……
一切都已成为回忆。
沈奕握住她的手,轻声道:“走吧。”
杨琳深吸了一口气,点头。
他们转身上了车,发动引擎,汽车缓缓驶入晨光中。
纽约的灯光,在后视镜中逐渐模糊。
——
六个小时后,汽车驶入波士顿市区。
查尔斯河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微光,红砖建筑和深绿色的铁桥依旧如记忆中般熟悉。
“还是那个味道。”沈奕笑了笑,打开车窗,冷冽的空气裹挟着河水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
杨琳望着窗外,目光停留在河畔那座熟悉的长椅上。
三年前,他们曾坐在那里,畅想着未来。如今,他们正走向未来。
——
他们的新公寓位于波士顿大学附近的一条小街上,是一栋三层红砖楼的二楼。
房间不大,却温馨整洁。
沈奕打开窗户,凉爽的风吹进来,带来查尔斯河的气息。
“喜欢吗?”他问。
杨琳四下看了看,目光在浅灰色的墙面和橡木地板上停留片刻,最后落在那面能看到查尔斯河的窗户上。
“喜欢。”她笑了笑,“能看见河水,感觉很亲切。”
“我特意选的。”沈奕得意地挑了挑眉,“你不是说过,喜欢住在有河水的地方吗?”
杨琳愣了愣,随即微笑,心头涌起一阵暖意。
他总记得那些她随口说过的心愿。
——
次日清晨,杨琳起得很早。
她走到窗前,打开窗户,寒冷的空气立即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雪松和泥土的味道。
河水在晨光下闪着银白色的光,偶尔有晨跑者沿着河畔慢跑,脚步声在清冷的空气中回荡。
她穿上外套,推门走了出去。
沿着街角的小巷,她漫步到查尔斯河畔,站在那座熟悉的铁桥上。
三年前的那个夏天,她和沈奕曾在这里第一次牵手。
她仍记得当时沈奕低声说过的话:“未来的日子,我们一起走,好不好?”
如今,他们真的做到了。
从南京到纽约,再到波士顿,脚步未曾分离。
她低头看着河水,心头泛起一丝柔软。
——
回到公寓时,沈奕已经煮好了早餐。
“牛奶燕麦和煎蛋,今天算是我们的‘波士顿第一餐’。”他笑着说道。
杨琳坐下,接过牛奶杯,轻轻喝了一口:“你说,波士顿会成为我们的归属吗?”
沈奕思索片刻,笑了笑:“归属从来不取决于城市,而是取决于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步。”
杨琳望着他,眼底的光芒柔和而坚定。
窗外,查尔斯河的水光在晨光中微微闪烁,像他们共同编织的未来,平静、深远,且充满希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