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在波士顿的夜空中悠远回荡。
查尔斯河上的冰层微微裂开,偶尔传来清脆的“咔嚓”声,像是冬日微光中被唤醒的时间。
窗外,烟花在远处的天际绽放,绚烂的光芒映在雪地上,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梦幻的薄纱。
杨琳和沈奕坐在沙发上,肩并肩看着电视里直播的倒计时。
“3、2、1——新年快乐!”屏幕中,时代广场的欢呼声响彻夜空。
杨琳轻轻闭上眼睛,双手合十。
沈奕侧头看她,忍不住笑了:“许愿?”
“嗯。”杨琳睁开眼,目光盈盈,“我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现在的状态。”
“什么状态?”
“温和、坚定,彼此陪伴,不被现实冲散。”杨琳笑了笑,眉眼间透着冬夜里难得的温软。
沈奕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这个愿望,我也同意。”
窗外,最后一朵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散作点点光屑,融入深蓝的夜幕。
新年的第一刻,他们依然并肩而坐,手心温暖,心意相通。
——
新年过后,波士顿的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雪地被学生们的脚步踩出了一条条蜿蜒的小径,图书馆的灯光从清晨一直亮到深夜。
杨琳走进图书馆,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查尔斯河结冰的河面上,一只海鸥正孤零零地站在冰上,微微缩着脖子,似乎在忍受着寒意。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毕业论文的提纲。
研究主题:跨文化传播中“家乡味道”作为情感桥梁的叙事研究。
这个选题是她去年在纽约研究项目的想法——在不同的文化中,味觉如何成为连接记忆和身份认同的桥梁。
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文字缓缓浮现:
“味道的记忆,是文化的温度,也是心灵的归属。”
——
傍晚,杨琳走出图书馆,看到沈奕正站在门口等她。
“等很久了?”她快步走过去。
“刚到。”沈奕笑着接过她手中的背包,“论文进展如何?”
“刚开了个头。”杨琳叹了口气,“不过,我很喜欢这个选题。”
“喜欢就好。”沈奕揉了揉她的头发,“走吧,去吃晚饭。”
“去哪?”
“你不是说想试试那家墨西哥餐厅吗?今天正好去。”
——
餐厅里,烛光摇曳,空气中弥漫着烤肉和香料的浓郁香气。
杨琳咬了一口塔可,忍不住感慨:“好吃!外皮脆,里面的牛肉多汁,还有淡淡的酸橙香。”
沈奕笑着点头:“食物的味道,真的能瞬间拉近与异文化的距离。”
“是啊。”杨琳低声说,“这也是我论文想探讨的——在陌生环境中,味道能成为心灵的锚点。”
沈奕看着她,目光温和:“杨琳,我觉得你会把这篇论文写得很好。”
——
回到公寓后,杨琳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查看未读邮件。
最上方的邮件来自导师:
“杨琳,明年五月,波士顿大学与纽约文化交流中心将共同举办一场‘味觉与文化’研讨会。
我已将你的论文摘要提交,主办方希望你能在大会上进行演讲。
请确认是否愿意参与。”
杨琳瞪大了眼睛,心跳微微加速。
演讲?在跨文化研讨会上发表论文?
她屏住呼吸,读完邮件后,轻轻握拳。
“沈奕!”她忍不住叫道。
沈奕从书房走出来:“怎么了?”
“导师推荐我去参加五月的研讨会!而且要做主题演讲!”
沈奕愣了愣,随即露出笑容:“真的?太棒了!”
杨琳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光亮:“我有点紧张。”
沈奕走过来,伸手轻轻扶住她的肩膀:“你一定可以的。我可是亲眼见证你从南京到纽约,再到波士顿的成长的人。”
杨琳抿唇笑了:“好,那我就答应。”
她深吸一口气,点击“回复”按钮,输入:
“我愿意参与。谢谢导师的推荐和信任。”
——
夜晚,窗外的雪悄然飘落,街灯下的雪花映着微光,犹如夜空中的细碎星河。
杨琳靠在窗前,望着查尔斯河上的冰面,心中微微悸动。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似乎都在推着她走向更远的地方。
但这一次,她知道,无论走向哪里,都有一个人会陪着她一起面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