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位捕头在台下说: “不会呀,还有道德来限制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呀!”
节南山笑笑,端起盖碗茶,啜了几口,接着演讲:“确实,道德和舆论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但它的力度是有限的。道德就像一把标尺,可是却没有公共价值尺度,我的眼睛就是尺,你的眼睛也是尺,他的也是。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尺子,彼此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很多人都在用道德标尺来衡量别人,却很难用相同的标准来度量自己。当社会上发生一件很不道德、性质很恶劣的事情时,不同人的看法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往往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价别人,可是当自己做出类似的不道德行为时,又会毫不犹豫地为自己辩驳。
此刻,有个捕头问:“那道德和人性是什么关系?”
“呵呵,想搞清楚这点,就要从人类的种群属性说起。人类是群居动物,老虎、狮子等这些动物都比人类凶猛,但是人类却成了自然界的主宰,为什么?就是因为人类懂得合作,懂得群居。也就是说,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追求个体利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劳而获,抢夺同类的食物,甚至杀死同类,但是这样做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最后群体的数量减少,整体力量被削弱,这时人类就无法单独对抗外界强大的动物,那么最终自己也会死掉。
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就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更好的存活,但是盲目地、毫无章法地合作同样会滋生很多的问题。那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就是有一套约定的规范来制约彼此,这种规范经过长期的演变就成为如今所谓的道德。所以,你们就应该对人性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大概的领悟了。人性是追求个体生存和利益的,人性是自私的,一旦人性不受约束,那么人们一定会彼此伤害。道德是用来约束人性,达成群体繁荣的。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接受舆论的影响,就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能够让个体受益。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人性自私的一个高级表现而已。
一个捕头举手提问:“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是反人性的,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很容易变坏?”
“因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事物也会不可避免地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是违反人性的,所以它有时候让人很压抑,而且还需要大量地引导、约束。比如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了实现秦国的强大,就实行了变法。他在变革措施中提出了愚民思想,简单说就是实行文化**,让百姓愚昧无知,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商君书》里有段话是这么讲的:‘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当然,商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举措,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有关的。农业的发展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战争的胜利则是战胜敌国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农、战是商鞅变法中最主要的内容,‘圣人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使人民愚昧无知,‘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疾务农。’
此外,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三纲五常,本质上也是以道德为筹码对别人进行管束。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儒家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极权政治制度。”
讲到这里,节南山唾沫飞星四溅:“我认为,这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弱者很多时候过度信奉世俗道德文化而忽视了学习人性,而强者很多时候都是人性高手,他们懂得用规则来治理人性。简单说,在强者的认知里,只谈道德、不讲规则的社会既虚伪又无力,所以他们并不会一味信奉道德和规则。当然,这并不是说道德约束机制就不重要,但很多时候,道德只是一种自律工具,体现在个人对自我的约束。一旦道德用作他律,不仅会略显苍白,而且往往会超出道德的范围。所以,道德的意义更多是在律法不完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
举个例,尊老爱幼本质上就是道德上的一种追求。一方面,我们并不能保证对方同样会讲道德;另一方面,当过分要求道德的时候,道德就容易沦为一种工具。先谈规则,再谈道德,这个时候,规则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规则是一种硬性制约,有更大的约束力。道德不是义务,而是一种良知,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一个肮脏的社会,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正常社会,道德也会自然回归;一个干净的社会,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那么这个社会最终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地的肮脏社会。
所以,人首先应该遵守规则制度,再来谈道德,违背了规则制度的道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能奢望仅靠道德约束就能建设好一个国家。即使在文明如此发达的大唐王朝,我们都在不断完善律法,其实就是这个道理。道德教育是心灵约束,律法是理性手段。很多人之所以总是会受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往往理想化地把人想得过于善良、完美,最后被搞得遍体鳞伤才彻底醒悟。
讲个故事吧,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分一大桶粥。一开始,他们通过抓阄来决定谁来分粥。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结果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开始搞各种小团体。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最后剩下的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那碗,分粥的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规则,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由此可见,对人性的理解程度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我们要理解人性,然后根据人性设计合理的制度规则。不要做一个绝对的非黑即白的人,这世间有很多东西都是有灰色地带的。很多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如果一心只想着用一颗慈悲心去感化世人,很多时候会得到不如意甚至失望的结果。很多人对权谋、手段都是很排斥的,觉得这些东西都不应该出现。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想要成功,就要用一些方法,且要有君子风范。厉害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呢?他既相信人的能力,又不否认人的本性,所以,他用道德来激发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还要用制度来威慑人性中坏的一面。
人性是善变的,是复杂的,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一个人改变曾经的想法,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所以,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这么做:我愿意相信你,愿意对你好,但同时我也会使用一些方法以避免你做出超乎我预期或伤害我的事。我们可以相信一个人的善良,但是同时也不能低估人性的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