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杀尽江南百万兵 > 第31章 孟开平番外:长沟流月去无声(三)[番外]

第31章 孟开平番外:长沟流月去无声(三)[番外]

至正四年是齐家的惨事,而那一年的瘟疫,同样没有饶过孟开平的母亲。

他记得,阿娘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时,朝廷的宣抚官又来挨家挨户收取赋税。六岁的他被爹爹和大哥护在身后,望着一张张道貌岸然的嘴脸,只觉得贪婪可怖。

在官府上呈的奏报里,百姓传闻奉使将来,皆若大旱之望云霓,赤子之仰慈母。可事实上,奉使都是群披着人皮的厉鬼。

孟开平眼睁睁看他们以村中白事过多为由,又是打又是骂,强行搜刮走了家中最后几枚铜板——那原是为阿娘抓药用的。

阿娘只一日未曾吃药便咽气了,身上蒙着刺目的白布。窗外,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年幼的孟开平愣愣守在榻边,听外头孩童们编出的歌谣。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哭天抢地……”

于是他止不住想,如果那些人不来,阿娘吃了药或许便好了。

往后的每个白日里,她还会牵着他上山摘菜,温柔地教他认各式各样的果子;入夜后,她还会在灯下一边唱曲哄他入睡,一边替他和大哥缝补刮破的衣衫。

可是现在,一切都没了。

是谁害死了他的阿娘?

是奉使,是派遣奉使的元帝。

阿娘年轻时,曾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可她死时模样却非常难看,痛得狰狞,瘦得不成人形。孟开平只鼓足勇气瞧了一眼便觉终生难忘。

那段时日,遭祸的远不止他们一家,村里死绝了十好几户。相较而言,至少他家还有三个男丁。

爱妻过世后,孟顺兴不吃不喝消沉了好几日,但他始终记得自己还有两个孩子。于是他勉力振作起来,亲手安葬了妻子,又凭着一把子力气重新找了份活计。

孟顺兴对儿子们说:“出身遭遇如何没什么好抱怨的,只要不怕苦,日子总能熬过去。”

他以身作则,告诉孟开平什么叫“顶天立地”。或许他没有为天下苍生谋福,但他却用双肩扛起了整个风雨飘摇的家。

那时候,大哥孟开广已经十四,也被迫出去做苦力赚钱,除此之外还要兼顾照看幼弟。如此熬了两年多,一家人总算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孟顺兴在乡里当上了团练,孟开平日渐长大,机缘巧合下开始跟随父亲习武,家中境况越来越好。

原以为日子会平静地过下去。成年后,孟开平会同老爹和大哥一起保卫昌溪,到了年纪便听从乡里媒人忽悠,老老实实娶个媳妇生些孩子。再然后嘛,想办法把小崽子们养活大,教会他们谋生的本领……

可谁能想到,至正十一年,祸事再起。

由于黄河两次决堤严重影响了国库收入,朝廷征召二十万百姓修筑河堤,想要在半年内将河水勒回故道。

然而,对待这二十万劳工,各级官吏不仅克扣的工钱和口粮,还动辄打骂,不顾劳工死活。徭役过重,各个村里但凡手脚健全的男子都要抓走,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此时,有劳工在河道里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其背后刻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个“天降”的石人仿佛一声号令,使得天下万民应声而起。

至正十一年,五月,走投无路的流民们头包红布,挣脱枷锁,扛起锄头、板斧、竹竿开始起义,千万条红巾如愤怒的烈火,在大江南北熊熊燃烧。

没人在乎那独眼石人的真假,因为能让他们绝处逢生的,便是神迹。

不出半年,红巾军的队伍就扩大到十万人;而一年后,各地的起义军总数已达百万之众。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孟顺兴素性刚直,原先只是率领乡人囤积武器和粮食自保,见此情状,干脆也揭竿而起。

他被乡中壮勇推举为首领,长子孟开广则为副将,众望所归。很快,这支队伍便从百人扩至千人,多次击退敌军,牢牢盘踞昌溪。

因为老爹造反,孟开平摆脱了贫农身份,成了别人口中的叛军之子。他才十四,可他对此一点也不害怕,相反,只觉得十分快意。

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

他知道自己心中有恨,父兄心中有恨,被元廷欺压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恨。凭着这许许多多的恨意,或许他们便能推翻昏君,报仇雪恨。

但他那时还是太天真了,因为两年后,孟顺兴就在与元军作战时中箭身亡。大哥孟开广来不及悲痛便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但很快他也受伤染病,卧床不起。

战役未完,孟开平被急召至中军大帐。又是一年秋风渐起,他守在兄长的榻前,就像多年前守在母亲的榻前一样。

他哽咽道:“大哥,爹已经去了,我只有你了……你不能丢下我一个人。”

孟开广却道:“平子,不要为我流泪,外头还有一万好儿郎等着你。他们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我们孟家父子,你绝不能辜负他们。”

外头的战鼓声又响起来了。沈周成强拉着孟开平起身,为他戴上了红缨兜鍪,将一柄长枪塞到他手中。

这里是昌溪,是他的故乡,如果这一战他败了,连爹娘坟冢都不能得见了。

“大哥,我一定会胜的,你千万等我!”孟开平含泪发誓道。

孟开广点点头,微笑着目送他迎战。

他坚信弟弟一定会胜。开平太过年少,这一战会助他在军中立威,接管兵权。待他得胜归来,染血长枪、元军首级,这些依旧是属于孟家的荣耀……

只可惜,他却没法亲眼得见了。

……

兄长故去后,孟开平真正孑然一身了。

很长一段时日里,他几乎快要忘却父兄的重托,一心只想逃避。

战乱夺去了他所有亲人的性命,他万分迷茫、毫无准备地被推上这条路,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更不知往后该如何走下去。

至正十三年于孟开平而言,是颓靡不堪的一年。昌溪周边,各路起义军都奋力向元廷领地推进,可他只率兵缩在老家一隅,不问世事。

人若骤然闲下来,就易为杂事所迷。那时候,他同几个亲兵整日借酒浇愁,干了许多荒唐事。军中因此议论纷纷,差点将他从统帅的位子上拉下来。

多亏有沈周成替他斡旋,诸将才顾及着过往情面未曾发作。

沈周成劝过、骂过,甚至还动手揍过,可惜都毫无用处。他几次三番扬言要走,终究还是没忍心。

他是孟开广的挚友,故友已去,他自觉要担起兄长的职责教导好孟开平,不能纵容他误入歧途。

后来忆起这一段,孟开平觉得自己也算是切身体验过何为“醉生梦死”了。短短一年,世上该玩的几乎被他玩了个遍,再荒唐的乐子都略显乏味起来。

那时他自暴自弃地想,就这样罢,还不如一辈子待在昌溪算了。随他们如何去打如何去争,假如有人出来一统江山,他再弃兵投靠听任收编,总之能谋个一官半职糊口就行。

他还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成家了,他的家早没了,即便日后娶妻生子也无法抚平内心的痛楚。

孟开平立志要将前十六年的辛苦努力尽数抛开,每一日,都只敢在大醉之后睡倒,不醒人事,因为这样便不必入梦了。

直到有一日,他醉后依旧入梦——

梦里,老爹和大哥在院中练拳,说说笑笑。孟开平在远处看着,不由失神,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如愿以偿回到了从前。

很快,老爹扭头望见了他,招手唤他过去。

孟顺兴不苟言笑,吩咐孟开平取一杆枪来,使给他看。可孟开平手生得很,仿佛从没碰过这物件似的,将一套寻常枪法使得乱七八糟。

他以为老爹会狠狠打骂他,毕竟从前但凡他练错半招,迎头便是一顿打狗棍。可孟顺兴这回只是负手立在他面前,难得温和,问他了这样一句话。

“平子,你有多久没摸过枪了?”

霎时,孟开平心如钟鸣,一下子从梦中惊醒。

他有多久没摸过枪了?

约莫自大哥三七后罢,他根本不敢细想。

愧疚、懊恼、悔恨,万千思绪如秋风扫叶,一瞬席卷上孟开平空茫的心头。

他翻身坐起,大梦初醒般仔细想了一整夜,反复回忆自己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好事。第二日,他红着眼眶找到沈周成,低头认错。

沈周成见他终于醒悟,长舒了一口气:“你现下明白还不算晚,只是开平,你错过了太多。”

孟开平怔住,只听沈周成继续道:“旁的且不论,与你大哥过了聘的于家姑娘闹了一年,已经被她爹娘送回老家了。依照乡里习俗,她虽未嫁,却还是要为你大哥守一辈子的。”

此事他曾同孟开平提过,少年当时置之不理。如今那姑娘已经回乡月余,不知可还安好。

孟开平挠了挠头,此事他怎么全无印象?想来又是醉后听说,醒来便忘了。

“明日我便去泗县一趟,替大哥将婚书退还于家。”孟开平坚定道,“总不能连累她一辈子,往后让她爹娘再替她择户好人家便是。”

第二日去时,除嫁妆外,他还特意备了一份厚礼当作给于家的补偿。然而到了泗县城中,孟开平略一打听,却听乡人闲话道:“那于小娘子烈性得很,夫婿亡故,她竟要自缢相随,可敬可敬!”

闻言,孟开平眉头紧锁,着急追问道:“她人死了吗?”

“那倒没有。”乡人答道,“听说人都放进棺材了,不知怎的,突然又喘气了。阿弥陀佛,真是菩萨显灵。只可惜于家原要将此事报上去,求官府赏赐的,如今看来却……哎,小郎君!”

孟开平无意再听,忙带着人一路纵马到了于家门前。

“于老爷。”

顶上挂着的白幡还未取下,他高声叩了叩门:“在下孟家二子,特来拜谒。”

半晌,并无人应。

于家好歹是乡绅,不至于连个阍者都没有。孟开平直觉不妙,着得地想要翻墙,正巧手下来报:“头儿,于家还有个后门,那门一踹便开了,不如咱们先进去再说?”

人命关天,孟开平觉得十分有理,于是一群汉子便踹破了后门涌入于家院落。

“你家小姐呢?”孟开平揪住一人便大喝盘问。

那人见他凶神恶煞,还以为遇上了强盗,当即吓得半死,哆哆嗦嗦道:“小姐、小姐被关在柴房……”

孟开平一听,立时变了面色。

果不其然,待他冲去柴房,远远便瞧见于家姑娘的丫鬟正守在门外哭喊。

“孟二公子!”

当日下聘,这丫鬟是见过孟开平一面的,眼瞅着他冷不丁现身院中,当即唤道:“快救我家小姐,老爷要活活逼死她啊!”

至此,一切都已明了。

孟开平抱出了奄奄一息的于蝉,于家二老匆忙赶到,见状暴跳如雷道:“孟开平!你擅闯民宅,好大的胆子!真当徽州无人能整治你了吗?”

“徽州不晓得,但在昌溪却是我说了算。”孟开平冷冷道,“在下撞破此等龌龊之事,绝不能袖手旁观,有胆子尽管告上官府。”

于老爷神情难看,只瞪着眼骂道:“于蝉是我女儿,你兄长之妻!还轮不到你这个毛小子插手!”

孟开平不顾阻拦大步向外走,又嘱人将带来的东西全数留下。

“于老爷,我改主意了,原先的聘礼依旧作数。”

“于小姐,还有这丫鬟,我都要带走。她二人本就该归于孟家,你既然狠心不要女儿,便当她不在人世了罢。”

孟开平回去后,将此事同沈周成一说,却挨了好一顿臭骂。

“简直是胡作非为!”

沈周成踱来踱去,唉声叹气道:“你救她,怎么反倒把自己搭了进去?虽说弟娶寡嫂算不上稀奇,可总归对名声不好,往后你若娶妻又该如何同人家解释?”

“有什么好解释的?”

孟开平不以为意道:“我已问过于家姑娘,她宁可跟着我也不绝回那虎狼窝去。所谓自缢,其实就是于老头拿麻绳套她脖子上伪造出来的,多亏了她命大没死透,又醒在封棺前,不然早就下葬见阎王了。一招不成,那于老头又想活活饿死她,机关算尽就为了个贞烈名声。你说,这样的娘家还能待吗?

“她未嫁夫丧,乡里忌讳这些,便是再嫁也觅不到好人家了。”

思来想去,沈周成依旧替他担忧。

“先这么凑活着罢,总归也不少这一口粮。只一条,你绝不可冒犯人家。养着她,待日后有旁的好去处,再赠一笔钱财送她去。”

孟开平颔首道:“正是如此,我也是这般打算的。她同我大哥的婚事原先只靠媒人说和,连面都没见过,但总归有这层关系在,我必定以礼相待。”

沈周成拍了拍他的肩头:“你要思虑的事情太多,郭子兴的队伍已经打到定远了,你呢?还打算独坐高楼、偏安一隅吗?

“自然不会,你且听。”少年指着帐外,蓦地感慨道,“从前日日听在耳边的军歌,如今才算真正听进了心里去。”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若非走投无路,谁肯以命搏命?

爹娘兄长的仇,乃至于这天下苍生的仇,且交给他来报。

“荒废了这么些时日,操练兵马、囤积粮草才是重中之重。外头局势混乱不堪,咱们踏出稍远就会被打散了,此路不通。”

孟开平胸有成竹道:“听闻郭子兴帐下有位将领,姓齐名元兴,为人豪义,颇具才干,定远便是由他率军攻克而下的。我想,若能与此人为伍,日后定能拿下江淮全域。”

“你想投奔红巾军?”沈周成思忖片刻道,“可惜郭子兴此人气量狭小,粗暴浅谋,实非良帅。咱们若去,恐怕会被吞并得干干净净。”

孟开平咧嘴一笑,志气满满:“眼下局势还不明朗,不宜妄动。”

他要以昌溪为据,壮大队伍,静候时机。气量狭小之人难留将才,他等着那郭子兴与齐元兴决裂之日。

果不其然,仅仅两年后,齐元兴便在老家钟离召集了二十四名好手,主动向郭子兴请辞。至正十五年,元月,他带着这群亲信脱离了红巾军主力,自濠州南下。

于是,孟开平看准时机,率领麾下厉兵秣马的万余孟家军,自昌溪投奔而去。

“诸位甘愿舍弃身家相随至此,是齐某之幸!”

渡江前,齐元兴对众人誓曰:“今后不论染血沙场,抑或是成就大业,齐某绝不辜负各位!此情天地可鉴!”

“唐时黄巢科举落榜,只得黯然离开长安城,走前曾作诗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数年后,他率大军攻破长安,天下皆知,敢笑黄巢不丈夫!”

“今日,我亦有诗一首——”齐元兴高声道。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一年,孟开平十八岁。他身后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袍泽兄弟,身侧是志同道合的起义将领,年轻朝气的面孔、滚烫灼热的鲜血……

孟开平遥望远处长江天堑,心头豪气顿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跌跌撞撞走到这里,怨恨也好,逼迫也罢,一切都不必再言。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原就是好儿郎的志向。

此后,他绝不回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婚内上瘾

替身A在求生综艺被前任她姑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