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长女蕙荃听闻妹子拒婚,回家劝说爹娘:“妹妹志不可夺,勉强嫁人伤了骨肉亲情,夫妻也不睦。我们家供养十个女孩儿也不在话下,我劝爹娘顺从妹子的心思,让她清清静静待在家里。”
若荪父母看到小女儿矢志不移,长女好言相劝,思忖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上等人家亦有夫妻反目,女子深受其害的先例,不如顺其自然。
若荪在家中陪伴父母,因父亲被委以重任,在临安长住,亲眷随着升迁,逐渐离开都城。方父甚是无聊,时不时和同僚小酌解闷。
这日是七夕,岭南使臣来到方家,递交公牒给方父,吃了一盏茶后离去。
若荪在帘后听得声音耳熟,问:“父亲,刚刚的客人是谁?”
方父说:“哦,是岭南来的使臣。”
“这人走路的姿态和身形像是范家郎君。”她回忆道。
“胡说,人家姓游,和你说的范家子没瓜葛。”方父笑说。
若荪不说话,找到上茶的小童,让他细细描述客人外貌,心中有了五分把握,教他几句话,命他去找姓游的岭南使臣。
小童在集市找见了人——他正望着铺子上的摩合罗出神,转头看到小童定定望着自己,大伙儿都在逛街,唯有这童子直直凝视自己,使臣不禁问:“小郎,看我做什么?”
小童朝他走来,说道:“我家主人和郎君讨要一个摩合罗。”
他心中一动,端详这孩子,答道:“街上多的是摩合罗,为何非要向我要?”
小童想了想,说:“唔,她说,要个摩合罗小郎君,别处的都不分男女。”
他面露喜色,取出象牙摩合罗,问:“我果然有,如何给她?”
小童瞧了好一会儿,点了点头,他奇道:“你不拿去?”
小童说:“我见过的,没错儿,郎君收好罢。我家主人不会忘记的。”
小童回到方家,一五一十同若荪说了,她立刻见了父母,转述消息。
方父找个由头,宴请使臣到家中,闲聊间问及他的家乡和出身。
他羞愧道:“我是建州人,本来姓范,原名范醇之。叔叔范汝为作乱,占据建州,我不得已为他效命。后来朝廷来讨伐,我害怕受连累,改姓游,接受朝廷招安,分到岳承宣麾下,收服杨么时,我因熟悉水战,常为前锋,平定叛乱后,主将提拔我当了指使,后来办了几件差事,调到别处。”
方父问道:“听说你本该调来江南,忽地去了岭南,妻儿可曾跟在身边?妻子是原配还是续娶?”
他心中伤感,叹道:“我昔日在贼军中,俘获了世家出身的娘子为妻,城破前夕分开,约好不再婚嫁,苟活以图破镜重圆。我后来在信州找到老母和义妹,去年义妹已经出嫁。我并未再娶,家中只有母亲和老仆而已。”
方父看他泪盈于睫,不禁鼻酸,压抑哽咽,问:“你的原配夫人姓甚名谁,是哪家千金?”
范醇之摇头道:“恕我不能同您说。她是名门之后,被人知道这段过往,未免有些不光彩。”
方父拈须笑叹:“你虽然没说,我也猜出来了。你改姓游,想必是游必有方。”他强行拉着醇之转过厅堂,见了夫人和女儿。
此时方父在鸳鸯厅会客,前厅宴请男宾,名曰南山有台,一墙之隔是招待女宾的燕乐堂。若荪命人垂下竹帘,自己隔帘聆听,待水落石出,忙请来母亲坐镇燕乐堂会面。
两人久别重逢,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方父留女婿住了数日,又接黄氏来,从此一家团圆,其乐融融。
正是:
鸳鸯帐里暖芙蓉,
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
此生何处不相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