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室温校准方案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第一章薄荷糖与激光的初相位

周原第一次听见“梁言许”三个字,并不是在人声鼎沸的组会上,而是在一台温控器的报警声里。

那是八月的最后一个周一,A 城下午三点十五分,室外三十四摄氏度,知了把声浪推得比热浪还高。物理系恒温楼四层,周原站在激光干涉实验室的中央,白大褂袖口卷到肘弯,左手端着一杯 92 ℃的手冲耶加雪菲,右手食指悬在温控仪的“确认”键上。屏幕上,红色数字从 24.97 跳到 25.06,又跳回 24.93,像一颗不肯乖乖落座的心脏。

“周师兄,PID 参数再给我一次,”隔间里,研二的师妹徐安探出脑袋,声音被口罩捂得发闷,“曲线还有 0.1 ℃的超调。”

“嗯。”周原应得简短。他把杯子放在桌沿的固定环里——那是他用 3D 打印机特意做的凹槽,半径 55 mm,刚好卡进标准实验杯——然后俯身在记录本上写下:“15:15:26,ΔT=±0.09 ℃,需微调积分系数。”字迹瘦削,像刀刻在纸面。

就在这时,走廊外传来一阵金属落地的脆响。紧接着,是滚轮与地砖摩擦的“哒哒哒”,节奏混乱得像初学者的鼓点。周原抬头,透过实验室上半截的玻璃隔断,看见一个瘦高的男生抱着半人高的铝制仪器箱,箱子一角已经磕在地上,螺丝、透镜筒、隔热垫滚得满地都是。

“抱歉,借过!”男生嗓子发紧,尾音却带着一点上扬的笑意。下一秒,他左脚绊右脚,整个人向前扑去。扑倒的姿势像一条被按了暂停的正弦曲线——时间拉得极长,又倏然归零。

“砰!”

不是人体着地的声音,而是那台价值三万美元的温控模块再次亲吻地面。周原的眉头狠狠一跳。

更清脆的一阵“哗啦啦”紧随而至——一小把玻璃纸包裹的薄荷糖从男生口袋里炸开,天女散花般砸向周原。一颗糖击中他的锁骨,凉意像电子跃迁,瞬间从皮肤跳到神经末梢。接着,第二颗、第三颗……其中一颗滚进他的咖啡杯,激起极小的漩涡,像给深褐色的湖面投进一颗微型行星。

空气静止三秒。

“对、对不起!”男生终于站稳,鼻尖沁出薄汗,耳尖通红。他弯腰去捡零件,后脑勺的发旋正对着周原,像一枚执拗的逗号。周原垂眼,看见对方T恤后领的标签翻在外面,上面印着“××大学物理学院 2022 级梁言许”。

梁言许。周原在心里无声重复。二十一岁,本科直博,暑期提前进组,导师老郑上周在邮件里提过一嘴:“小梁动手能力不错,就是有点冒失。”老郑用词向来保守,能把“冒失”说出口,基本等于“灾难”。

灾难本人此刻正试图把一枚 M3 螺丝塞进明显是 M4 的孔里。他手指发抖,螺丝头在铝板上划出细碎的尖叫。周原深吸一口气,蹲下去,先捡起了滚到脚边的隔热垫。

“透镜筒给我。”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稳定。梁言许怔了一秒,把手里攥得发热的金属筒递过去。周原用指腹抹去筒口的一点灰尘,指腹与金属间留下一道淡白的指纹,像干涉仪里初生的干涉条纹。

“温控模块是第几代?”他问。

“第、第三代,带双通道加热棒和 PID 自整定……”梁言许回答得飞快,像背书,末了又补一句,“师兄好,我叫梁言许,今天第一天报到。”

周原没抬头,把模块翻过来检查接口:“第三代模块的缓冲垫是硅胶,不是氟橡胶。你拿错了规格,缓冲系数差 0.02,难怪会震松。”

梁言许张了张嘴,耳尖的红晕蔓延到脖颈。周原把正确的垫片塞回去,指腹稍用力,听见“咔哒”一声轻响——像某把看不见的锁扣合拢。他这才抬眼,第一次正眼看梁言许。

近距离看,男生的睫毛很长,沾着一点汗,像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来回刷。瞳孔颜色偏浅,在阳光下接近琥珀,却映出实验室冷白的灯,于是那琥珀里又浮起一层冰。他的唇角天生上翘,不笑也像笑,此刻却因紧张抿成一条绷紧的弦。

周原忽然想起自己十六岁那年,第一次把激光笔对准衍射光栅,屏幕上迸出一排锐利的光斑——那种“世界被瞬间切割成精确形状”的悸动,与现在莫名重合。

“周原。”他报上自己的名字,声音比想象中低,“29 岁,博后,这个组的临时负责人。以后你跟着我。”

“好的,周师兄!”梁言许眼睛一亮,像有人往里面撒了一把碎星。他下意识去摸口袋,却只摸出一把空气——糖已经全军覆没。他尴尬地挠头,“那个……我请师兄吃糖?”

周原低头,看见自己白大褂下摆沾着三颗糖,其中一颗已经化开,薄荷香精渗进布料,留下淡绿色的渍。他弯腰捡起那颗完好的,指尖触到玻璃纸的棱角,像触到一块尚未抛光的晶体。

“实验室禁止饮食。”他说,却在下一秒把糖放进了自己口袋,“没收了。”

梁言许愣住,随即笑出八颗牙:“师兄,糖纸上有小太阳贴纸,你剥的时候小心别撕坏。”

周原没接话,转身走向温控仪。糖纸在他口袋里沙沙作响,像一段极短的摩斯密码。他背对梁言许,嘴角却微微上扬——角度很小,大约 0.1°,但足够让空气里的薄荷味更甜一点。

半小时后,实验室终于恢复秩序。周原把第三代温控模块固定在光学平台上,重新设定 PID 参数。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在 25.00±0.01 ℃,像一条终于驯服的直线。梁言许站在他右侧半步远的位置,手里捧着记录本,笔尖悬在纸面上方,迟迟没落下。

“写。”周原说,“时间、温度、湿度、激光功率,一个都不能少。”

“是!”梁言许下笔,字迹意外地工整,只是末尾画了一个极小的太阳,直径不超过两毫米,像给数据盖了个不合规的章。

周原用余光瞥见,没说话。他忽然想起自己博士三年级的某个深夜,也曾偷偷在实验记录本角落画过一只猫——那是他连续失败第七十一次后,唯一允许的软弱。那只猫后来被导师发现,用红笔圈起来,旁边批注:“严肃科研,禁止卖萌。”

“师兄,”梁言许小声问,“我们为什么要追求±0.1 ℃的误差?明明±0.5 ℃也能出数据。”

周原看他,目光像激光穿过透镜,聚焦在一点:“因为宇宙的背景噪声是 2.7 K,我们的信号比它弱一百万倍。任何多余的温度抖动,都会把真相淹没在噪声里。”

梁言许“哦”了一声,尾音拖得有点长,像在咀嚼一串新的公式。他低头,在太阳旁边又画了一朵云,云和太阳之间,用铅笔轻轻连了一条线——像一条尚未验证的光路。

傍晚六点,实验室的人陆续离开。周原关掉激光器,锁好光学平台,最后一个走出房间。走廊尽头的窗户开着,夏风裹挟蝉鸣涌进来,像高温的潮水。他走到楼梯口,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师兄!”梁言许追上来,怀里抱着一个纸箱,箱子上贴着“易碎”标签,“我今天把宿舍的锅也带来了,晚上想煮泡面,你要不要……”

“实验室禁止明火。”周原打断他,却在下一秒补了一句,“但楼顶天台可以用电磁炉,我有插线板。”

梁言许的眼睛又亮起来,像有人往里面投了一枚新的光子。他点头,发旋跟着晃了晃:“那我在天台等你!我煮面手艺超好,真的,我们宿舍都叫我‘梁大厨’!”

周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他转身下楼,白大褂下摆沾着薄荷糖渍的地方,在风里轻轻鼓起,像一面极小的旗帜。

天台的风比地面更野,带着城市余热的尾音。梁言许蹲在电磁炉前,锅里水刚开,蒸汽把他的刘海掀成滑稽的弧度。周原坐在天台边缘的台阶上,双腿悬空,手里捏着那颗没收的薄荷糖。糖纸被路灯照得半透明,里面的小太阳贴纸清晰可见——黄色,简笔画,笑脸缺了一颗牙,像某个粗心大意的画家。

“师兄,吃面!”梁言许把一次性碗递过来,碗里卧着一只溏心蛋,蛋白边缘被酱油染出琥珀色的花边。周原接过,筷子尖在蛋黄上轻轻一点,金红色的液体涌出,像一条缓慢流动的激光脉冲。

“好吃吗?”梁言许问,声音被风声拉得有点散。

周原点头,第一次说了超过十个字的话:“味道不错,下次记得少放半勺盐,钠离子浓度偏高会影响神经传导。”

梁言许笑出声,笑声撞在夜空里,又弹回来,变成一串新的声波。周原低头吃面,心想:这声音的频率大约是 523 Hz,对应 C5 音阶,刚好是他最喜欢的钢琴键。

晚上九点,周原回到宿舍,把那颗薄荷糖放进抽屉。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实验记录本、备用激光笔、防静电手环,以及一只空玻璃罐——那是他准备用来存放“非标准样本”的容器。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糖纸剥开,将糖含进嘴里。

薄荷味炸开的瞬间,他想起梁言许画的小太阳、想起溏心蛋流动的蛋黄、想起天台的风把对方 T恤吹得贴在背上,勾勒出肩胛骨的形状——像一对尚未展开的机翼。

周原打开记录本,在日期栏写下:“2023-08-28,室温 25.00 ℃,样本编号 001,备注:薄荷糖,来源梁言许,味道……”

笔尖顿住。他最终写下两个字:“未知。”

而未知,恰恰是所有实验的开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狩心游戏

春水摇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