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共振腔外的长假
1. 项目终止通知
十月的第一个周一,行政楼在晨雾里像一块冷灰色的单色滤光片。周原推开 218 会议室的门,看见梁言许已经坐在长桌尽头,手里转着一支 2B 铅笔,笔尾的小太阳贴纸被荧光灯照得发亮。
“早。”梁言许抬眼,声音比平时低半度,像怕吵醒桌上的尘埃。
周原点头,把文件夹放在他面前。文件夹首页是一行黑体:
《室温超稳激光系统结题报告——项目编号 LZ-25》
“结题?”梁言许的尾音微微上扬。
“嗯。”周原的声音听不出情绪,“经费用完,甲方验收通过,后续转到工程中心做产品化。”
梁言许把铅笔放下,指腹压在那枚小太阳上,良久才说:“那我们呢?”
周原没立即回答。他拉开窗帘,十月的风带着桂花香涌进来,像一条低噪声的冷却通道。
“休假。”他终于开口,“院里给了长假,到明年三月。”
梁言许愣住:“整整五个月?”
“是的。”周原转身,目光落在他脸上,“我想把它花在实验室外。”
2. 零行李的出发
长假申请批下来的第二天,两人把恒温楼 4 层的设备逐一关机,贴封条。
梁言许把最后一张记录本页撕下来,叠成一架纸飞机,从窗口放飞。纸飞机在秋风里打了个旋,落在银杏树下,像一枚被掷出的相位片。
“不带行李?”周原问。
“带这个就够了。”梁言许晃了晃手里的透明小瓶——里面是那粒 3 mm 的 BBO 晶体,折射率 2.1,相位匹配角 23.7°。
周原点头,把一只黑色双肩包甩到背上,包里只有两件换洗 T 恤、一本护照、一张信用卡,以及那 365 颗星空糖。
高铁 G737 次,13:27 发车,目的地:滇南。
列车启动时,梁言许把耳机塞进周原左耳,右耳留给自己。音乐是《Canon in D》的 72 bpm 心跳混音版,节拍与两人腕上智能手环的实时心率完全重叠。
窗外,城市被拉成一条条光栅,像被激光扫过的荧光屏。
3. 洱海的驻波
大理第一站,租住在洱海边的白族小院。
夜里十一点,湖面无风,水纹像被冻住的干涉条纹。
梁言许把便携激光笔固定在栏杆,红光穿过湖面,在十米外的水幕上投出一个直径 2 cm 的光斑。
周原蹲在岸边,把 BBO 晶体浸进水里,晶体折射率与湖水差异极小,光斑瞬间被拉成一道细长的红光丝,像一条被拉直的量子线。
“驻波。”梁言许轻声说。
周原点头,伸手搅动水面,红光丝随之扭曲,却始终不断。
“像我们的误差曲线,”梁言许笑,“无论怎么扰动,Δt 始终为零。”
周原没回答,只把指尖伸进光斑,湖水温度 19.3 ℃,低于热敏纸显影阈值。
下一秒,梁言许掏出一张空白热敏纸,浸在水里。红光扫过,纸上缓缓浮现一条白色曲线——是两人昨晚在民宿天台测到的心电图合并波形,持续 60 s,幅度 1.2 mV。
“留作标本。”梁言许把纸贴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样本编号 008,地点:洱海,温度 19.3 ℃,湿度 67 %,误差:无。”
4. 泸沽湖的月光实验
第二站,泸沽湖。
农历十五,月亮像一盏被调光至 100 % 的冷白 LED。
夜里十点,两人在草海边架好一台迷你光谱仪,镜头对准月亮。
梁言许把 BBO 晶体放在镜头前,月光穿过晶体,被分解成连续的光谱,落在白色幕布上,像一条被拉开的彩虹。
周原用单反相机长曝光 30 s,光谱线在照片上呈现出极细的明暗条纹,像一条条被冻结的干涉图样。
“月光的相干长度。”梁言许报数,“理论 30 cm,实测 28.7 cm,差值 4 %。”
周原纠正:“湖面湍流造成的相位噪声。”
梁言许点头,把数据写进手机备忘录,顺手给光谱线 P 图:在红色端画了一颗小太阳,在蓝色端画了一弯月亮。
“像我们的波长差。”他笑。
周原侧头看他,眼底映着月光,像一条被校准到零延迟的光纤。
5. 香格里拉的雪线
第三站,香格里拉。
海拔 3300 m,气温 4 ℃,氧气浓度 60 %。
梁言许一下车就开始高反,嘴唇发白。
周原把氧气瓶塞进他怀里,自己却先蹲在路边吐得天昏地暗。
“谁说要来雪线的?”梁言许笑,声音虚弱。
“你。”周原吐完,抬头,额角青筋未退,“你说要看雪被激光打出等离子体火花。”
两人互相扶着,在独克宗古城外找到一间玻璃屋顶的咖啡馆。
夜里八点,雪下得正大。
周原把便携激光笔功率调到 200 mW,对准窗外的雪幕。
红光穿过雪花,在 3 m 外的木墙上投出一个直径 5 mm 的光斑,光斑中心温度瞬间升至 800 ℃,雪花被汽化,留下一个极小的等离子体火花,像一颗被点燃的微型恒星。
梁言许用单反连拍,火花在照片上呈一条细长的红线,像一条被拉直的激光脉冲。
“雪线实验,成功。”他轻声说。
周原把氧气瓶递给他,自己也吸了一口。
两人并肩坐在玻璃屋顶下,看雪落在光束里,像无数被冻结的光子。
6. 返程的拍频
长假最后一天,两人回到昆明。
高铁返程票是站票——他们故意买的。
车厢连接处,风从缝隙灌进来,吹得衣角猎猎作响。
梁言许把 BBO 晶体举到车窗边,阳光穿过晶体,在地面投出一条细小的彩虹。
周原用手机计时器测彩虹移动速度:1 cm/3 s,与列车速度 300 km/h 完全吻合。
“拍频。”梁言许笑,“列车速度 83.3 m/s,彩虹移动速度 0.33 cm/s,拍频 0.004 Hz。”
周原点头,把数据写进记录本最后一页:
“返程拍频实验,误差:无。”
列车穿过最后一个隧道,阳光被切成一段段明暗条纹,像一条被调制的激光。
梁言许突然伸手,把周原的左手拉到自己膝盖上,十指相扣,掌心温度 36.8 ℃,误差:无。
7. 恒温楼的重逢
十一月二日,A 城降温。
恒温楼 4 层重新开机,激光器发出熟悉的“嗒”一声。
梁言许把旅行带回来的所有标本贴满一面墙:
洱海驻波热敏纸、泸沽湖月光光谱、香格里拉雪线等离子体照片、返程彩虹计时截图……
最中间,是一张 A4 打印纸:
【长假总结】
行程 4387 km,心率同步误差 0 %,
相干长度无限,
观测者与被观测者,已合并为同一统计样本。
周原站在墙前,把最后一枚星空糖剥开,放进嘴里。
薄荷味在口腔炸开,凉意顺着咽喉往下,像一条重新校准的光纤。
梁言许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搁在他肩窝,声音低而软:“欢迎回家,周研究员。”
周原回身,吻住他。
激光器在两人身后发出稳定的 3.7 kHz 心跳,像一条永不熄灭的光纤。
恒温楼的时钟指向傍晚六点零三分,激光器刚完成预热,绿光在防尘罩上投下一枚安静的光斑。周原把旅行箱靠墙放好,转身时,梁言许已经蹲在地上,把那只真空密封瓶里的BBO晶体重新嵌回干涉腔底座。晶体边缘与铜座贴合的瞬间,发出极轻的“哒”声,像一条被重新锁相的脉冲。 “折射率还是2.1?”周原问,声音低哑,带着长途旅行的疲惫。
“嗯,温度系数没变。”梁言许抬头,额前的碎发被激光映成翠绿色,“我把它在香格里拉的雪里冻了三天,相位匹配角只漂移了0.02°。”
周原蹲下去,指尖在晶体表面轻抚,像确认一条久别重逢的光路。指尖的温度透过铜座,与晶体交换,0.3秒后,两人掌心的温差被抹平。 实验室的灯一盏盏亮起,梁言许把旅行带回来的标本重新编号:
008-A 洱海驻波热敏纸湿度 67 %,温度 19.3 ℃
008-B 泸沽湖月光光谱相干长度 28.7 cm
008-C 香格里拉雪线等离子体峰值功率 200 mW
008-D 返程彩虹计时拍频 0.004 Hz
最后,他把一张 4R 照片贴在墙中央——照片里,两人在雪幕前十指相扣,激光在他们之间打出一条笔直的橘红线,像一条被冻结的脉冲。
照片下方,梁言许用铅笔写下:
“样本编号 008-E,地点:香格里拉,温度 4 ℃,备注:零延迟。”
指尖的薄荷味未散,梁言许把最后一颗星空糖塞到周原唇边——糖纸沙沙,像一次极轻的快门。周原含住糖,舌尖碰到对方指腹,温度交换完成,误差归零。窗外,秋夜的桂花香顺着通风口涌进来,与激光器 3.7 kHz 的嗡鸣重叠,像给这条刚刚重启的长假写下新的相位签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