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华殿内烛火通明,已过三更,年轻的皇帝还在书案前批阅奏折。
宦官程栋躬身上前禀报:“刑部郎中江大人求见。”
“传!”
江煦手捧着一个信匣走进崇华殿右侧的上书房。殿内燃着红罗炭,但御案后端坐着的锦衣华袍之人却带着一身寒气,比外头冷冽的北风更冷上几分。
御案上放着一碗黑黢黢的药,浓郁苦涩的药味,弥漫在宽大的殿内。江煦想起宫人们传的闲话,听闻圣上在郁婕妤的灵堂上哀恸悲切,甚至泣血晕厥。
江煦行过礼后开门见山说:“禀告圣上,郁婕妤的事已查清”。
言罢便给上前递一份家书:“婕妤曾让婢女蓝俏给转运使张大人的儿媳王氏带去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是让王氏帮其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是寄到成都府郁家,收信之人是婕妤的堂兄郁玮。”
坐在书案后面的人没有任何表情,用极快的速度读完,这封信是郁祯写给自己母亲李氏的。
信的内容都是女儿对母亲的关切以及一些寻常小事,与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书无异,只是在最后一行用细小的字写到:烦请兄长将此信烧于我母亲坟前。
那位年轻帝王的脸像是破裂的冰面,露出冰下的深渊,幽暗地仿佛要将人吞噬。
她何时得知李氏离世的消息?
所有传到别宫的信件都由刘崇筛查过后才能到郁祯手里。而且刘崇每隔十天就会向他汇报别宫中的大小事务,李氏去世的消息从郁府呈报上来,却被他摁下。
只因为她的病还没好,还没到告诉她的时候。
疲惫的声音在诺大的殿内响起:“江大人确定这封信确为她亲笔所书?”
江煦走上前又呈上几张纸。那几张纸皱巴巴的,纸张的一角还有灼焦的痕迹,纸张上面的字好几处晕开仿佛被雨水打湿过,但还是能看出来大致的内容。这封信的内容、笔迹与那封家书一致。
江煦开口:“这封信是在婕妤的书房里找到的,倘若有人仿照她的字迹写了那封家书,应该不会留这一封信。”
他没有说的更直白,那几张皱巴巴的信是郁祯第一次写的,许是哭的太厉害将字迹都晕开,又誊写了一遍才有了那封寄出去的家书。
郁祯交予刘崇寄出去的家书也会被誊抄一遍再寄出去,有些内容会被适当的增减。
当刘崇拿出郁祯亲笔所书的全部信件时,江煦暗中吃惊:皇家别宫如同一座金雕玉密不透风的牢狱。
他在一封封家书上发现,大约在两个月前,郁婕妤便不会问询母亲的病情,只写一些日常事务。但是每一封从郁府的回信都会写上李氏病情稳定,身体康健的内容。
也就是说,大约两月前郁婕妤便得知李氏亡故。那么是谁将李氏离世的消息告知郁婕妤?
江煦没有发现任何端倪,两个月的时间可以磨灭掉很多痕迹。李氏的离世确实是重重一击,但就算找到背后之人也不能将其定罪,因为郁婕妤是自戕。
“那个江湖郎中没有问题?”
阴沉沉的声音从上传至江煦耳旁。圣上回宫后,直接罢黜了太医署院正的职位。
“臣查过,此人身份并没有问题。”
江煦对宋郎中调查一番发现,他跟任何世家、妃嫔都没有关系,就是城西药铺的坐馆大夫。而且他每次问诊的记录都在归御医院收录在案,太医正看过所有诊治记录和药方也没有问题。所有诊治记录都是一式两份,一份给到蓝俏抓药,一份给到御医院。
他呈上一份案卷,接着说道:“仵作也验过郁婕妤确实中炭毒而亡。那晚郁婕妤支开守夜的婢女,紧闭所有窗门,第二日是刘大人撞门而入的。现场的痕迹与所有人的口供都对得上。因此......”
因此此案就是后宫嫔妃自戕。
这是江煦给的调查结果,但不代表也是皇室对外宣称的结果。
江煦离开崇华殿已是四更天。他走在寂静的宫道上,小太监提着一盏羊角宫灯给他照明,深夜的风呼啸而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行至宫门口,他向小太监道谢,借着宫灯的幽光看向整座恢宏的宫殿,黑夜下的宫殿如同巨兽般骇人,似乎要侵噬人的灵魂和躯体。
几日后皇室对外宣称,郁婕妤在别宫意外中碳毒身亡!因年关在即,郁婕妤的丧事办的十分仓促。
圣上却接连发了好大一通脾气,问责太医署将差事往外推,就连皇后也受到牵连。不过别宫的宫人却没有受到责罚,要么放出宫养老,要么去其他宫里当差。
“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少女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你既害怕他们受到责罚,又为何要那般决绝?”他在问她为何要那般决绝地离开自己,便是对他丝毫都不存留念了吗?
自然是因为这世上已经没有她能留恋的人。
郁祯沉默不语。她要怎么回答?难道坚持说自己是意外身亡,意外不过是个幌子,骗骗那些不知内情的人可以,骗他不行。
这个时候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后宫妃嫔可以病死、老死、赐死。就是不能自戕。
“瑶光殿的宫人们要么放出宫养老,要么去其他宫里当差。”丛屹知她心善,还是那么为他人着想,也不想让她因为这事揪心。
听到他这样说,郁祯微有诧异又见他眼神坚定,便知他并没有说谎。
郁祯顿时红了眼眶,双眸含着泪将落未落,却露出一个真挚的笑道:“谢谢!真的谢谢你!”
丛屹缓缓将脸别开,他揪心得厉害。前世她极少要求过自己什么,在他的印象中郁祯总是默默承担许多情绪,很少在他面前显露过脆弱。
待双方情绪稍微缓和些,丛屹再次开口道:“在绵山县可还习惯?”
郁祯面带笑意点头:“很是习惯,也很喜欢。”
“你如今这般极好。”
丛屹见她比在宫中时明媚开朗许多,颇感欣慰。那时候的她经常沉默寡言,一个人静静地独处,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也知道她那时过的并不开心。
他总想着,再过段时间等南边的战事停歇了,可以有时间陪陪她,她不是说想回趟蜀地吗?
犹记得,等他从南边回来却收到她薨逝的消息。
他赶去别宫见到她的最后一面,她躺在冰冷的楠木棺柩中,无论自己怎么唤她,她都不肯应一声。她就这样残忍又干脆利落地离开了。
她那纤纤素手瘦得只剩骨骼,脸颊微凹,双肩消瘦无形连那件翟衣都极不贴身。
那一刻巨大的疼痛如同潮水席卷而来,他被巨大的悲恸击败,卸下所有伪装和防备,不再是天下之主,只是个失去爱人的普通男子。
“我也觉得极好。”郁祯是真的觉得好,她重获新生,还能按照自己的自愿来过活,这真是极好。绵山县也极好,自从来了绵山县就极少梦到前世的事。
她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郁祯。如今她亲人在旁,朋友相伴,还能赚点小钱,这就是她前世梦寐以求的生活呀!怎能不算好?!
丛屹起身离开茅草亭,走之前留下两件事:“我娘的眼疾有劳你费心了还有照顾好自己。还有我三日后便离开绵山县,一大早就走,卯时三刻。”
“好!嗯?”郁祯嘴巴跑的比脑子快,还没读懂他的潜台词就一口气应下。
待对方已经走远她才纳闷:他为何要强调卯时三刻?
城门卯时开,从西城门骑马要两刻钟多才到余平乡,不会是要她来送他吧?
前世丛屹出征,无论多早,郁祯都会为他穿甲束发送他出门。
如今,休想!
她一转头又看到那瓶圆鼓鼓的药油,放在木凳子上,孤伶伶地。
郁祯又稍坐了会,就看到齐盛和牙行向她走来。看来那地方挺远的,一来一回走的两人直喘粗气。
齐盛气喘吁吁地走到郁祯跟前,用手扇风:“这块地位置是不错,就是这路七拐八拐,若自己修马道还得花费不少银钱。”
“行吧,今天就先到这,我们还得回城商量商量。”齐盛侧身对牙行的人说道。
说的是商量商量,其实是兜里没钱,得先想想怎么将账收回来。
郁祯回到霞光苑时还未到晚膳时间。
黄莺提了一盆水进来给她洗手。冷不防听她问道:“做一件男子斗篷要花多长时间?”
“那要看谁来做,熟手的绣娘两天就能做出一件,若是姑娘你来做估计五天吧。”
“那要是你来做呢?”
黄莺有些难为情:“我女工并不好呢。”
郁祯见她为难反而被逗笑,脸贴近她悄悄说:“该不会比我的手艺还要差吧?”
郁祯的女工并非不好,当郁家姑娘时连一件衣服都不会做。后来跟了丛屹在西北军营里,衣服、鞋帽、都是她一针一线给他做的,算得上极其用心,就连袖口绣什么图案她都会研究半日。有情饮水饱,那时的她并不觉得累,只觉心甘情愿。
重生之后郁祯的衣物都是李氏做的,她上一次拿绣花针还是前年冬天给郁严义绣了顶冬帽。许久未碰绣针,手生得很,绣的时候觉得破费眼神,怎么之前给那人做衣物时候就没觉得费神呢。
真是情爱使人失智。如今的她是没有耐性给他做一件斗篷。
“既然如此,我们出去逛逛吧。”买件现成的不就好了嘛。
这一逛花了郁祯三十两银子。那成衣铺的掌柜给她看了几件斗篷都不合心意,要么太精贵不适合行军时穿要么太单薄没法御寒。最后那掌柜的拿出件年前积压的裘衣,说若是看中能低价出售。
那是一件貂裘大衣,皮子油光水滑的,看着很是不错,就是在箱子里放久了有股陈旧的味道。最后郁祯以三十两银子卖下,让黄莺晾晒两天就做个人情送出去。
她有些心疼,不过想想还人情也值得,瑶光殿合宫上下十几号宫人呢。
买完成衣又去了城内的几家药铺,可惜都没有那几味药。卖了几十年药的掌柜还跟她说,这药只听过没见过,莫说绵山县估计成都府都没有。
看来这不是件容易的差事。
三日后,卯时三刻,天已亮透,乡里升起袅袅炊烟,乡道上一人一马站在路旁,应该是在等人。
小厮打扮的男子环顾四周见只有这么一位郎君站在路边,便朝那一人一马走去,小厮手里拿着一个包袱,走到那个俊朗的年轻男子身前,颔首屈膝行叉手礼:“郎君久等。我是郁府的下人,我家姑娘让我来交一物给郎君。”说完便将手中的包袱递出。
丛屹接过包袱问道:“你家姑娘没有来?”
“今日姑娘还要去书院,便让我来转交。姑娘说:祝您此去一路坦途,心之所向步步顺畅,此生平安又康健。”
听到最后丛屹不禁皱起眉,这是送别还是诀别?
“有劳!”丛屹将包袱往马背上一扔,身姿利落地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便纵马离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