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孟威他们安顿好了一切,时间已经到了下午,撒出去的人马此刻都回到了营中。
严本和段永昌有说有笑,孟威在一旁时不时不咸不淡地与他们搭几句话,三人一同走到张绍的军帐外。
到了门口,守在外边的人却将他们拦了下来,告诉三人张绍正在和曹晃议事,已经吩咐过了谁都不见。
严本和段永昌不觉有他,毕竟张绍和曹晃都是从京城来的,有私话不想让别人知道也很正常。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等会儿再过来吧,要是张观察出来了,你记得替我们通禀一声,就说我们已经来过了。”
严本叮嘱了一句,便拉着段永昌要走,二人转身的工夫,却发现孟威站在门外怅然若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严本招呼他道:“孟司马,你怎么不走啊?反正他们聊起来也没个时候,不如我们一起回去喝会子酒啊!”
“呃……”孟威回过神,“我想起来亲兵那里还有些事要处理,严司马,你和段司马两个人喝吧,我得先回去了。”
说罢,孟威就急匆匆地走了。
“诶!”严本下意识喊了他一声,有些摸不着头脑地对段永昌道,“什么事他这么着急啊?”
孟威此刻当然着急,当被拦在张绍帐外,且那人说出张绍在与曹晃秘密议事的时候,孟威就立刻意识到,他们肯定是在说,那几个被杀的镇海军官兵的事。
孟威倒是不怕张绍他对自己怎么样,毕竟自己是孟忠的人,在庐州还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张绍他们其实拿自己没有办法。
孟威怕的是他们把这件事联系到孟忠的身上,那个曹晃可是皇城司的人,如果他们把这件事算在孟忠的头上因此而使双方交恶,那必然会影响到孟忠在淮南的计划。
这里面的纠葛太复杂,孟威觉得单靠自己很难捋清楚,所以他现在必须赶紧把这些事上报孟忠,等候孟忠的下一步指示。
……
“所以我怀疑,孟威突然回来逼着我杀他们,定然是有意为之!”张绍言之凿凿地对曹晃说道。
刚刚从张绍还有皇城司的人口中了解完情况的曹晃面色凝重,这个道理不用张绍说他也知道,但这事不是孟威那个莽撞的人能做出来的,定然是有人指使。
孟威背后的人是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这件事应该是孟忠的谋划。”曹晃沉声道。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张绍还是没搞懂这件事的底层逻辑。
“孟忠应该是不希望你与镇海军缓和关系。”曹晃思索片刻,给出了一个十分接近真相的答案。
“啊?”张绍没明白。
曹晃给他解释道:“这件事之后,镇海军那边一定会放低姿态来找你,试图和解或者是为自己开脱罪责,孟忠应该就是怕你在这个过程中与镇海军的人联手,反过来对付他,所以才提前做了安排。”
“等等,”张绍越来越蒙圈了,“我又是伪造文书,又是杀了他们的人的,镇海军为什么还要跟我和解?”
“你毕竟是朝廷派来的钦使,事情没有摆到台面上,他们做什么都没有顾忌,可事情一旦被摆上了台面,他们自然就拿你没有办法了。他们不知道镇海军勾结盐枭的事我们有没有抓到证据,自然要放低姿态,到你这里来求证。”
“我明白了,说到底他们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呗。”张绍哂然一笑,他们在乎的不过是自己身上的这个名分而已。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曹晃坦然地吐出这句话。
张绍闻言哂笑一声,目光游移不置可否。
“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曹晃也没期待得到张绍的什么回应,转而问道。
“我跟他们这些人没什么可说的,也不会理他们。”张绍垂眸道,“先把这边的事处理好吧,斩首、俘虏、缴获、战损,都要一项项统计出来,这些等我看过了之后,就报给孟忠知道,毕竟他也是淮南节度使,这件事怎么也绕不过他去,先看看他是个什么意思吧。”
张绍叹了口气,他并不期待孟忠会怎么样,但起码经此一役没有了盐枭,希望以后庐州的百姓日子可以好过些。
……
孟威的来信和张绍的报告先后摆到了孟忠的案头。
孟忠见后大喜,解决掉了盐枭,就是拔掉了王讵留在淮南的最后一根钉子,而且镇海军还在这里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把柄,这个亏王讵他是吃定了。
没想到张绍这个毛头小子还真能把这件事做成,孟忠当初可只是打算拿他靶子,立在那边留给王氏的人去打的。没想到王氏这么废物,让一个靶子给打趴下了。
在孟忠看来,淮南王氏对自己已无威胁,现在摆在孟忠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件事,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孟忠思考片刻,立刻有了主意。
他不打算让这件事的影响力仅仅局限于淮南,他要立刻上奏朝廷,为张绍请功。
朝廷对张绍的表彰力度越大,就说明镇海军的罪责也越大,哪怕朝廷最后不明着处理镇海军上下,这也是个巨大的政治污点,王讵想甩都甩不掉。
打定了主意,孟忠先是给孟威写了回信,叫他严密注视张绍近期的动向,重点关注他是否与镇海军的人有接触。
而后,孟忠又给张绍写了一份回文,写了大篇幅的废话赞扬他的功劳,却只在文章末尾简单提了一句,自己将会上奏朝廷为他请功的事。
孟忠将这两封信交给孟海,并且提议叮嘱,发给孟威的信要快马加鞭即刻送到,发给张绍的回文,可以慢些走。
孟海当即会意,答应一声便下去安排了。
等到孟海离开之后,孟忠才又提起笔,思索片刻,拟写了一份劄子。
在这份劄子里,孟忠极力夸耀张绍在此次剿匪行动中的作用,同时也极力弱化自己的存在。
孟忠十分清楚,对于身居高位的他来说,功劳不功劳的根本没有意义,实际利益才是最紧要的。
拿着这些无所谓的功劳卖张绍以及他背后的张放一个好,同时把王讵的注意力引到张绍身上,对自己来说才是最有利的。
写好了劄子,孟忠特意叫人六百里加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他很期待朝廷上对此事会作何反应。
等到孟忠的回文到了张绍手里,距离那场战斗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日。
这段时间里,张绍让严本和段永昌带着厢军回到汝阴的营地,同时又安排孟威在巢湖周边巡视,打扫残余的小股盐枭。
张绍和曹晃则暂时回到了巢县。
叶承恩十分感激张绍的所作所为,每日好吃好喝好招待。
张绍的本职工作是巡视淮西路各地的驻军,但他现在要等孟忠的回文,暂时还不能离开庐州,这几天张绍每日待在县衙无所事事,甚至还吃胖了两斤。
“张观察,扬州那边的公文到了。”
这天下午,叶承恩拿着孟忠发来的文书,到馆驿来找张绍。
张绍百无聊赖地倚在榻上,听见这话立刻来了精神,“终于来了,它怎么这么慢啊,快拿来我看看!”
叶承恩把文书递给张绍,张绍飞快地拆开封套,拿出来孟忠亲手写的回文仔细看了起来。
只见他翻了一篇一篇又一篇,满纸都是没用的废话,张绍有些不耐烦了,嘴里嘟囔道:“这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直到张绍翻到最后一页,才终于在末尾处看到一句,孟忠要向朝廷给张绍他们请功的事。
看完了回文,张绍“啧”了一声,将手中的文书拍到叶承恩怀里,一咧嘴道,“他怎么净说些没用的东西。”
他并不在乎请不请功的事,张绍更想知道孟忠后续对这边有何安排,但孟忠在文书中对此却只字未提。
叶承恩一愣,不知道张绍为什么这么说,赶紧又拿起文书看了起来。
看完了文书,叶承恩顿了一下,才拱手道喜,“恭喜张观察,有孟节帅亲自上书朝廷,您恐怕不日便要升迁了。”
“我倒不在乎这个,”张绍摆摆手,没注意到叶承恩异样的神色,“可是这庐州的百姓又当如何呢?”
“这件事地方上自然会有个说法,张观察不必太过担心了。”叶承恩劝慰道。
张绍在原地来回转了两圈,“不行,我还得再给孟忠去个信,问问他之后的打算,要不然我这心里到底还是放不下。”
说罢,张绍径直走到书案前,拿了张纸提笔开始打起了稿子。
叶承恩站在门边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倒显得有些尴尬。
还好这时周孝端着两杯茶前来解围,“叶知县,您若是没有公事,不妨坐下来喝杯茶吧。”
叶承恩恍然,赶忙拒绝道:“喝茶就不必了,我刚想起来衙门里还有些公事要处理,我这就得回去了,那张观察您先忙。”
张绍闻言没有多想,头也不抬地招呼道:“既如此,那叶知县你就去忙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