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特种“延”兵:我在蜀汉搞事业 > 第1章 特种兵魂入魏延躯 险地躬身释武侯疑

第1章 特种兵魂入魏延躯 险地躬身释武侯疑

建兴五年秋,汉中大营的晨雾还未散,帐内突然传出“咚”的一声闷响。守在帐外的亲卫闻声闯入,只见他们的主将魏延正捂着后脑跌坐在地,额角渗出血丝,案上的兵书散了一地——方才他起身时“脚下打滑”,后脑结结实实地撞在了帐柱的棱角上。

亲卫们慌忙上前搀扶,却被魏延挥手拦住。他撑着案几站起身,指尖触到后脑的伤口时,眼底掠过一丝旁人看不见的清明——林锋,这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借这具“魏延”的身体醒来已有三日。他比谁都清楚《三国志》里的记载:诸葛武侯早认定魏延“脑后有反骨,终难久服”,若不趁早破了这定论,别说建功立业,能否活过北伐都难。这一撞,既是掩人耳目,也是给“反骨”安个“碎了”的由头。

消息传到诸葛亮帐中时,这位正筹谋北伐的丞相刚看完前线送来的粮道文书。他捏着羽扇的手指顿了顿,眉头微蹙——往日里魏延虽勇,却总带着几分矜傲,这般“毛躁”倒是少见。他起身道:“备轿,去魏延帐中看看。”

待诸葛亮到了魏延帐内,却没见着预想中养伤的景象。魏延竟披着半幅铠甲,正俯身对着一堆破损的军粮袋忙碌,后脑的绷带渗着血,却半点不在意。见诸葛亮进来,他才直起身行礼,声音比平日沉了些:“末将不慎失仪,让丞相挂心了。”

诸葛亮的目光扫过案上的粮袋——袋口的裂口被细密的麻绳缝补整齐,针脚虽糙,却透着仔细。他没提伤口,反倒问:“这些粮袋自有军需营打理,将军为何亲自动手?”

“回丞相,”魏延垂眸道,“昨日查营见军需营人手紧,这粮道是北伐根本,袋破了漏一粒粮,前线将士便少一口食。末将粗通针线,能搭把手便搭把手。”这话半真半假,林锋在现代执行野外任务时,修补装备本就是基本功,此刻说出来,却带着一股不同于往日魏延的沉稳。

诸葛亮的羽扇轻轻敲了敲掌心,目光又落在魏延的后脑上。亲卫说他是“滑倒撞柱”,可帐柱棱角锋利,寻常滑倒哪会撞得这般重?他忽然想起昨日巡营时,远远望见魏延亲自带着亲卫去守最险的祁山道侧翼——那处山高路窄,是粮道最易遭劫的地段,往日里将领们多推三阻四,魏延却主动请缨,还说“末将身强体健,守险地最合适”。

“将军后脑的伤,可曾请医官仔细诊治?”诸葛亮忽然问。魏延抬手碰了碰绷带,苦笑道:“医官说只是皮外伤,万幸没伤着骨头。说来也巧,这一撞倒像是把脑子里的‘躁气’撞散了些——往日里若有顶撞丞相之处,还望丞相莫怪。”

这话没提“反骨”半个字,却像根细针,轻轻挑动了诸葛亮的心思。他盯着魏延的眼睛——往日里那股桀骜的光不见了,只剩坦诚与恳切。再联想这几日魏延的举动:守险地、补粮袋、撞伤后不骄不躁,反倒愈发恭谨……诸葛亮的羽扇缓缓停住,心底忽然有了个念头:或许,那所谓的“反骨”,真如这伤口一般,被这一撞给“破”了?

他没点破,只道:“将军既知稳妥,孤便放心了。北伐在即,粮道安危至关重要,你守祁山道侧翼,需多上心。”

魏延躬身应下:“末将定不辱命!”

待诸葛亮走后,魏延才松了口气。他知道,武侯的信任从不是靠嘴说,而是靠实打实的行动挣来的——这第一步,他算是站稳了。帐外的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案上的汉中地图上,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那处标注着“阴平道”的细线——那才是他改写命运、为蜀汉破局的关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当医生那些年

神品医卫

大唐的皇室遗孤

抗战之红警无敌

大明:从反清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