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苦云娘逃难雷雨夜
辣银凤情迷潘家村
漆黑的夜晚,下着瓢泼大雨,突然一道闪电在天际闪过,一瞬间照亮这黑暗的世界;紧接着响起炸耳的雷声,像是和这雨声合奏一曲命运的交响乐,又像是一个悲苦的人怒吼出心中的不平之声。
电闪雷鸣下,崎岖的山路上,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身穿粗布短衣、脚穿草鞋的中年男子。穿草鞋在雨中行走本就很容易打滑,可他肩上还挑着一对沉甸甸的篾箩。他一手抓住扁担,一手拄着打杵,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溪边的山路踉跄前行。雨实在太大了,中年男子头上的草帽根本没什么用,他脸上身上全是雨水,湿透的衣服更是紧贴着身体。他一步三滑的步伐,使两只篾箩不停地摇晃,篾箩上面盖着的油布不一会儿就积起了一大滩雨水。中年男子朝着箩筐大声说道:“孩子,把油布往上顶一顶!”只见两边篾箩上的油布往上凸起,雨水顺着油布哗啦啦地往下流。哪怕男子平时进出村子走惯了这条山路,此时也觉得寸步难行。还好前边不远处有一个供路人歇脚的破败凉亭,中年男子咬咬牙加快脚步走进亭子里。中年男子刚把箩筐放下,掀开油布,两边箩筐里各探出一个小脑袋,同时问:“大伯伯,我妈妈呢?”
“你妈妈和大妈妈走得慢,就在后头,快到了,我们在这里等她们一下。”男子边说边脱下衣服,擦了擦脸上和身上的雨水,又把衣服拧了拧,穿回身上。
篾箩里站起来两个胖乎乎的男孩,小的男孩才三四岁的样子,对那个看上去大一点的男孩说:“哥哥,我好怕,这么黑,我们要去哪里啊?我想回家!”大点的那个男孩茫然地看着黑夜,听着雨声,不知怎么回答。
“别怕,我们去你们姨婆家。”挑担的中年男子摸了摸那个小男孩的头说。
挑担男子嘴上说“别怕”,脸上却写满了担忧,眼睛盯着亭外的小路。只见大雨还继续下着,闪电和雷声也时不时出现,路边小溪里的水也涨上来了。
过了十多分钟,远处的山路上出现了两个妇女。年纪大些的妇女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扶着一个挺着六七个月孕肚的妇人。孕妇被雨水淋湿的脸显得苍白无血色,乌黑的头发凌乱地罩在脸上。天太黑,雨又大,孕妇把手里的长柄雨伞当拐杖,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往前走,看上去走得十分艰难。好不容易走到凉亭里。孕妇拿出手帕给箩筐里的两个男孩擦了擦脸。两个孩子齐声哭喊:“姆妈!”孕妇又欠身抱了抱两个孩子。
“太太,我们是等雨小点再走,还是继续赶路?”男子问孕妇。
“还是继续走吧!要是他们追来怎么办啊?”孕妇喘着气说。
于是三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继续踏入雨中。好在一小时后,雨渐渐停了,星星又开始在天际闪烁,孕妇终于能勉强看清脚下的路了。路边小溪里哗啦啦的流水声,震耳欲聋,听这水声就知道这场大雨让溪水涨了不少。三人更不敢停下歇息,他们一直往大山外面走去,直到拂晓时分才走到小镇上。
说是个集镇,其实和一个大点儿的村子差不多。集镇四周都是山,中间有一条沿小溪而建的马路,马路旁的一排房屋里开着几家店铺,有包子铺,馄饨店,裁缝铺,杂货铺等。集镇上有一幢青砖黛瓦的两层楼,非常显眼,楼前有个院子,院子的大门右侧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临安县临目乡政府。
这个小乡镇差不多是临安县最偏僻的乡镇,全是崇山峻岭。大雨清洗过的群山愈显青翠,可谓林木茂盛,竹篁葱葱。沿着临目溪往外走就是杨岭乡了。
此时,马路上人多起来了。有挑着菜蔬来摆摊的大爷,有挽着提篮来赶集的小媳妇,还有挑着竹篮竹篓来售卖的手艺人……吆喝声,谈笑声,还有疾驰而过的马蹄声,此起彼伏。
带着两个孩子逃出来的三个大人总算放下心来。他们身上被大雨淋湿的衣服已经半干了,可两个妇人的头发还是湿漉漉的。他们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在集市上买了几个馒头,又到隔壁馄饨铺叫了几碗馄饨。五个人吃完早饭,又沿着溪边的马路继续往外走。
太阳升起来了,夏日的阳光很是毒辣,三人身上的衣服很快干了。雨停后,篾箩上的油布盖着显得太闷,就把它掀开了。这会儿日头暴晒又太热了,妇人就把雨伞插在箩筐里给孩子遮阳。没走多久,三人身上原本晾干了的衣服很快又被汗水浸湿了。走到中午时分,太阳晒到头顶的时候,三个人都觉得快虚脱了,脚步都有点飘浮,心想日头这样毒辣还不如下雨呢。尤其是那个孕妇,从未走过这么久的路程,不光身子疲乏,脚步虚浮,脚底板更是每踩一脚都觉得钻心般的痛。她只是为了孩子硬是忍着疼痛,一脚都不敢停歇。直到了下午两三点,他们才走到孩子姨婆家———山脚下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
当小王氏在自家门口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外甥媳妇和篾箩里挑着的孩子时,整个人惊呆了。小王氏连忙叫他们进屋喝水,又叫儿媳妇给他们烧饭。两个孩子吃了饭就午睡去了。这时候孕妇缓过气来,对着小王氏,哭着诉说原委。
孕妇名叫胡云娘。她自小住在临安县临目乡的大山里,只因父母快到四十才生了她一个,家中又有些家底,所以从小娇生惯养。胡云娘八岁时母亲就病故了,父亲也因伤心不已病倒了。隔壁徐家主母王氏看胡云娘小小年纪还戴着母孝就又忙着为父侍疾,很是怜惜她,就时常帮她请医用药,教她处理家事。胡父见王氏心善,其子徐训知比云娘大二岁,模样俊朗,行事大胆,小小年纪就颇有主见,就主动向徐家提亲。王氏也喜欢云娘乖巧懂事,就一口答应了。两年后胡父也病逝了,临终前把女儿和家产都托付给了王氏。
王氏就把胡云娘接到自己家中。王氏心善,同情云娘父母双亡,对她如同亲生。胡云娘也敬重孝顺王氏,视王氏如亲娘。徐训知和胡云娘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男孩帅气,女孩貌美,自是相互喜欢。
胡云娘满十五岁就嫁给了徐训知,完婚后第三年生了长子徐良柏,随后,两年生一个,又生了次子徐良栋、三子徐晓良。如今徐胡两人成婚已十年,胡云娘肚子里的已经是第四胎了。
徐家富庶,是临目乡白沙村里拥有几百亩山林田地的大地主。徐训知年少时曾在外求过几年学,父亲去世后,他觉得世道乱,读书无用,就不再读书了。他喜欢骑马打猎,也喜好广交朋友,因此家中常有朋友前来游玩做客。徐训知时常与朋友一起去山中设置陷阱,捉野猪、野鹿,射野兔、山鸡,回到家中支起大锅煮野猪肉、黄麂肉,烧起火堆烤野兔、野鹿,大家一起喝酒吃肉好不热闹。
三年前,即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席卷全国,江浙沪三地同时响应。杭州起义时,徐训知也随之响应,跟同伴一起打进临安县衙,立下些功劳。事后,徐训知被任命为临安县东天目乡副乡长。此后,徐训知平日都在乡政府里办公,轮休才回家。胡云娘和婆母王氏带着孩子们在家中平淡度日。日子虽平淡,但有孩子们在身边围绕,丈夫也记挂着家里,时常回家,胡云娘还是觉得很幸福。可这幸福如今却破灭了。
话说半年前,徐训知从东天目乡政府下班骑马回家,路过青云乡潘家村时,看见前方路上一个穿着艳红棉衣的姑娘骑在马上大喊“救命”,她的马似乎有些不受控制,疯狂地向徐训知奔来。徐训知一面策马扬鞭,一面大喊:“姑娘莫急,我来救你,你放开手中缰绳,倒向我这边……”
在两马相交的一刹那,徐训知双腿夹紧马肚子,身子靠过去,伸出双臂,双手抓住姑娘的两只手臂,把姑娘稳稳地拎起来,抱到自己马上。红衣姑娘坐在徐训知身前,狂跳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她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英眉挺鼻的男子,感受着他紧抱着自己的那孔武有力的双臂。红衣姑娘心中叹道:真是一个伟岸的男子啊,平时围在自己身边打转的那些毛头小伙根本没法和他相比。红衣姑娘一时忘了害怕,也不知害羞,眼睛直直地盯着徐训知看……
徐训知勒住马,跳下马来,把姑娘抱下马,扶稳后就放开了。红衣姑娘还没反应过来,仍凤眼圆睁,直直地盯着徐训知看。这时,附近村子里跑过来几个人,其中领头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他抱拳说道:“多谢这位壮士救了小女,请到家中喝杯茶吧!”
“举手之劳,不用谢!我还急着赶路回家,不打扰了,就此别过!”徐训知说完,就上马走了。
领头的男子见自己女儿还呆呆地望着骑马远去的男子,就骂道:“叫你一个女孩子家不要骑马,偏不听,差点出了大事,要是摔下来可不是玩的。你妈知道了定要训你!”
“不,我偏要学!我妈才不会因为这个训我呢。这匹马可是小舅舅特意送我的生日礼物。小舅舅说了,女子也可以骑马,阿爹,你还是快快叫人去把我的马寻回来吧!”女孩仰头瞪着丹凤眼,盯着她父亲说。
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是这附近潘家村的地主潘昌法,这个女孩是妻子章天娇生的小女儿,名叫潘银凤,年方十六,因着上面有两个哥哥,且她外婆家两个舅舅也全都生了儿子,被两边家人宠着,任性得很。家中原本给她相看了好几个人家,她不是嫌人长得不好看,就是觉得人家没她家有钱。她定要找个她自己满意的男子才肯出嫁。因一直被宠惯了,父母一时也拿她没办法,因而至今还没订婚。
潘昌法叫跟来的家仆去找马,他自己陪着女儿回家。
晚上,潘银凤坐在镜子前,一边慢慢地梳着长发,一边回想着骑着高头大马、如天神般降临救了自己的男子,那精致的五官,伟岸的身材……戏文里所谓的翩翩公子也不过如此吧!或许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就长成这样吧!真是英俊威武啊!今天这场相遇简直就是天定的缘分。
徐训知下班后,骑了好一阵子的马,终于到家了。王氏和胡云娘本已吃好晚饭,在火炉边给孩子们缝衣服,见他回来了,两个女人都忙着给他准备好吃的,三个孩子也围着他不停地叫“阿爹”,给他看自己的玩具,央他一起玩耍。
晚上,徐训知夫妻俩好不容易才把三个见到父亲后兴奋不已的儿子哄睡着。徐训知搂着胡云娘,往房里边走边说:“都这么晚了,这三个小魔王都不知道睡觉的!连我都想睡了,他们还闹个不停,他们平日都这么晚睡吗?”
“他们平日是顽皮,可白天玩累了,晚上很快就睡着了。今天大概是好久没见你了,好不容易看见你,就想着和你玩。可见父子亲情,是隔不断的。姆妈每天陪着他们,你这一回来。他们只要你,连阿婆也不要了。”胡云娘笑着说。
“那是啊!———这么晚了,我们赶紧回房睡觉吧!”徐训知说完,在胡云娘莹白如玉的脸上亲了一口。
虽然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胡云娘还是很害羞,她倚靠在丈夫怀中,轻声说:“训知,我……我好像又有了,月事已经一个多月没来了……”
徐训知听了胡云娘的话,就停下脚步,看了看胡云娘的肚子,说:“啊?真的?现在还看不出来哦!但愿这次是个长得像你一样漂亮、文静的小姑娘,千万不要再生个顽皮小子出来,我刚才被他们弄得头都快炸了。”
“你一个月才回来几天,我和妈可是天天被他们烦。老大和老二动不动就打架,老三刚会走路就想跟哥哥们一起玩,两个大的嫌弃他小,不让他跟,老三嘛,跟不上就一直哭……每日里鸡飞狗跳!”胡云娘笑着说。
“等他们再大点儿就让他们读书习武,让他们吃吃苦!”徐训知挽着妻子往房中走去。
在家中呆了两天,徐训知又去东天目乡政府当值了。
下回预告:
第 二 回
徐训知筹钱防水汛
潘银凤投怀定终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