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崽子打完针以后估计舒服了不少,喝了点豆浆之后睡得昏天暗地的,我抱着他拿了药,付了钱,顶着风雪走回家,一直到把他放到家里的床上,他都没醒。
也亏这个粘人精没醒,我这才能把他托付给我小姑,有功夫跟着赵德仁出门。
卫海的冬天雪多,好看是好看,把整个城市渲染的跟童话小镇似的,但交通也着实不方便。
搭着稀稀拉拉的车,我和赵德仁快中午了才到市里。
匆忙吃了点东西,我们看遍了卫海城中到城郊的所有墓园。
其实也没几家。
这会儿赵德仁在和业务员聊天,我寻了个上厕所的由头溜到了墓园外街的小卖部里。
“喂?”我花了几块钱,压低声音,拿起小卖部的电话拨给我干妈。
“喂?”电话一接通,我干妈就猜:“是沉玦吗?”
“这都能听出来?”我语气故作夸张,真心道:“从前只知道我干妈人长得漂亮,不知道我干妈耳朵也这么这么好使啊。”
“这话说的,”我干妈显然被我取悦到了,乐呵呵地说:“我自己儿子的声音我听不出来?”
上扬的嘴角跟着情绪急转直下,本来就强提的精神一下萎靡散了。
怨不着她,怨我自个。
话是好话,听着感动但实在窝心,甚至于难受。
似乎是从我短暂停滞的呼吸声中敏锐地察觉到什么,我干妈不动声色地把话题一转,闲扯三两句后问我:“你干爹呢?”
“跟人说话呢,”我懒洋洋地回答,“我在一边儿站着无聊,想你了,就找你说说话。”
“骗子!”她语气一点不留情,数落我:“嘴里说着想,行动没个影,就哄你干妈在行。”
冤枉啊!我一肚子狡辩没来得及诉说,她继续阴阳我:“咱们家小帅哥可怜可怜我呗,这两天赏脸来家吃个饭。”
我当然应下,随口问说:“这几天不忙吗?开春得分苗了吧。干妈你可别又给我张罗一桌子菜,多累啊。”
这里的“苗”说的是种子,但此处的种子又和地里埋的种子不太一样,这个“苗”是要送到海区里的,是人工繁殖出的海鲜种。
一般,在把这些海苗正式装船运往海区之前,都要经过人工挑拣并把相应的“苗”分到尼龙丝拧成的网格笼里,以便成熟后回收上岸,卖个好价钱。*
“这两天能累到哪儿去,”我干妈说:“天气不好,又刮风又下雪的,分不了,苗都在码头边的浅水区里浸水捆着呢。”
看来苗已经买了。
这项投入动辄五六位数。
“风有这么大?”我装作不懂地问:“比去年国庆那阵风还大吗?”
“根本比不了,孩子,”我干妈笑说:“去年那场可是台风。”
“哦,怪不得,”我拿着座机话筒,换了个姿势,一本正经地胡言乱语:“我听说去年咱们家船都让浪打烂了?”
其实根本没听说。
“是,漏水了,”我干妈愁得不行,说:“坏了两条,但几条船都是小事,海区的架子塌了一大片,风卷着浪把海笼都卷到海里了,你干爹开船没找回来,估摸着沉海底了。”
海笼就是我刚刚说的尼龙丝拧成的网格长笼,是用来放被养殖的海鲜的,架子则是海区里用来悬挂这些笼子的。*
如果养海鲜的时候不把它们这么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营养丰富的地方,等它们在广袤的大海里长大后,神仙也找不回来了。
我叹了口气,“怪不得年前大家都没怎么出门。”
夏末分的苗在冬天本该是收获的季节,可码头并没有往年热闹,那会儿我时常难受,喘不来气,医院不让进,我就穿个兜帽卫衣爱一个人坐在海边礁石上吹风、看海、扔石子。
看来上一季亏惨了。
因为台风。
想套的话全套出来了,我又跟我干妈说了些杂七杂八的话用来混淆视听,最后,简单告别后挂断了电话。
手没离电话,盖在电话机上,我心事重重,大脑放空,目光紧盯着某个方向没动。
——我也不知道我在看什么,我的眼睛都不聚焦了。
小卖部老板发现异常,以为我怎么了,从柜台后面出来,伸手在我眼前晃了晃,“喂,喂……”
他扭头,跟着我的视线,试探地问:“想喝杯热牛奶?”
我回神。
柜台一侧,热水里腾着几包牛奶。
“不需要,”我顿了顿,抬头说:“谢谢。”
我把手揣到外套兜里,慢悠悠地回到墓园。
他们应当是谈完了。
一人抽着一根烟在闲聊。
“看上这个了吗,沉玦?”赵德仁抬头问我,他掐灭烟头,环顾四周,“这应该是今天看的最合适的一个了。”
他说的没错,我问:“多少钱?”
业务员伸手,隔空朝我比了个数字,嘴角愉悦地勾起,仿佛这事儿在我没来前已经一锤定音了。
赵德仁张罗着要去走手续。
“干爹。”我叫住他。
“嗯?”他问我:“不满意吗?”
我低头,盯着脚尖,清楚地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别买了……”
赵德仁一时没有话说。
他走到我面前,顺着我低头的姿势,摸摸我的头发,和我好声好气地商量:“能跟干爹说说原因吗?”
原因?
我是海养大的孩子,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泡在海水里的,对于大海,大海的运行和规律,并非一无所知。
赵德仁已经无力为我支付这笔钱了。
除非拉着脸去借,或者把要投进海里的钱挪出来。
我甚至猜想,他今天没有开车,是因为他的车已经被他卖了。
“什么都别办了,干爹,我妈……我妈都不知道,”我声音发颤,“我们不能瞒着她决定一切。”
“让她回来只看到,”我指了指地上的东西,“……这个。”
赵德仁沉默了。
显然我找了个好理由。
“沉玦,”赵德仁叫我的名字,他只是包容我,一点都不为今天白走一趟而愤怒,“一切以你的意愿为先。”
“如果哪天后悔了,你也别憋在心里,干爹再帮你出主意。”
我点点头,没说话。
我们离开了墓园,一切和来时一样,只不过业务员看我的背影多了几分怨气。
出了墓园,赵德仁要送我回家,我们俩并排走在墓园外街,我的目光隔着玻璃橱窗短暂掠过小卖部柜台旁边的热牛奶时,停顿了一下。
我坚持要自己一个人在市里走走,赵德仁不赞同但也没有坚持反对。
市里我从小待到大,熟得很,他放心。
最后,我和赵德仁分别在墓园外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我一路走一路看,不知道怎么就进了一家母婴店。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服务员热情地问我。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是脑子抽了吧,问她:“有奶粉吗?”
“当然!”她说。
出门的时候不知道会带这么一个东西回去,我花光了全身上下所有的钱,还让好心的柜台姐姐帮我垫了个零头,拿着据说本店最好的一罐奶粉,走出了母婴店。
要么怎么说自己脑子抽了,走到车站才反应过来自己没有钱坐车了。
回家的路漫长而寂静,四十多公里,我走到半夜,才挟着风雪敲响家里的大门。
*笼子,呈圆柱型,长长一大条,每隔几十厘米就有一层带大圆孔的厚黑色塑料片隔开,一层放一点海苗,如果笼子要投放入海,笼最上面还要挂一个浮漂,球形,黑的,和人肚子这么大,能让笼子不至于沉海里,减轻架子的负担
*架子,支在海里,上面挂装苗的海笼,和浮漂一起发力,把笼固定住,看养殖品种,有的不需要喂东西,海里漂浮的微生物就够吃了,有的需要定期喂食,将食物洒进海区
(航拍中国沿海省份有这样的画面,就是海里飘着黑色的点,很整齐,像棋盘,那个黑的就是浮漂,架子是看不到的,海笼也是,笼子竖着垂在海里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四十公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