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娃娃经 > 第55章 第二十二章 离开前的准备

第55章 第二十二章 离开前的准备

下定了离开的决心,我开始着手进行,星期天在网上找到四家比较感兴趣的幼儿园投出简历,开学后沙文替我向教育部门递交了教师资格证的申请材料,我在简历里解释教师资格证正在申请中。

星期一过得还算凑合,班上的三个老师突然对我格外客气,尤其是玛丽安,我想一定有人向她们透露了我和沙文的谈话内容,也明白这种客气只是表面和暂时的。

临睡前查看电子邮箱,惊喜地发现居然有三家幼儿园回复要和我确定面试时间,这与一年多前无人问津的情形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看来当时间来临,连老天都在大开方便之门,我权衡之后将面试时间集中约在星期三。

星期二一早去医学中心找医生开具申请幼儿园工作所需的健康证明,身处宽敞明净的医疗大楼内,暂时脱离了幼儿园狭窄闭塞的环境,沐浴在从玻璃幕墙投射进来的阳光里,我感到久违的身心舒泰,学校里的那些糟心事仿佛突然间变得非常遥远。回到幼儿园,林奈和尅拉对我的态度果然又恶劣起来,教室里腐朽的气氛已经令我几乎无法忍受。

星期三请了病假,然后开始了一天紧张的行程,面试的第一家是一所很大的幼儿园,有两百多个孩子,幼儿园网站上介绍他们采用的是以环境和儿童为主导的特殊教学理念,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早上十点半按约定来到幼儿园,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等了一会儿才被叫进办公室,面试官叫苏珊,是一位五十来岁戴着眼镜看上去有些严肃刻板的白人女士,不过态度倒是很谦和。

苏珊首先问我:“你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幼儿园?”

我回答:“理念不合。”

她让我举一个例子,我便举了玛丽安在地毯上画格子限制孩子活动的例子。

苏珊的第一反应是评论:“这么做是很奇怪。”停顿了一下却又说,“可是刚开学的时候为了维持纪律这么做倒也说得过去,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我又举了幼儿园限制孩子在院子里奔跑和林奈冲孩子吼叫的例子,没想到苏珊想了想又说:“有时候幼儿园限制孩子奔跑是为了安全起见,为了维持纪律可能偶尔不得不冲孩子大声发出指令,我看不出这些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你还能再举点别的例子吗?”

我感觉和苏珊的对话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她似乎把自己放在我的对立面上,努力在为我不赞同的所有行为寻找各种合理性进行辩护,我已经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她却寻根究底揪住不放,坚持要我继续举例子,与其说想知道我想离开现在幼儿园的真正原因,她倒更像是拿着放大镜在寻找我的问题,担心我将来也会与她们的幼儿园理念不合而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这让我学到了一点:面试如果被问到为什么想换工作,随便找个理由即可,无论孰是孰非,千万不要说因为不满意前雇主而想离开(虽然这是现实中最常见的跳槽原因),因为雇主和雇员是天生的对立面,新雇主绝不是给予你公平正义的判官,反而会很容易共情前雇主,觉得不满意前雇主的雇员将来也可能会针对自己。

我于是又说:“我现在的幼儿园没有班主任,大家都是老师,可我认为有班主任很重要。”

苏珊却说:“我们这里也没有班主任,所有的老师都一样,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应该说出来和别的老师沟通交流,交流不畅再找我解决。”

听她这么一说我更担心了,因为她的说法未免过于理想化,只有经历过现实中那些群龙无首的勾心斗角和拉帮结派,才会知道在幼儿园的班级里如果没有一个说了算的人局面会有多么混乱。

苏珊虽然对我说了那么多泄气的话,最后却出乎意料地给了我申请资料,还让我安排时间准备一些教学活动再来她们学校试一次课;而在和苏珊的交谈中我也渐渐感觉到她们的教学理念其实和其他幼儿园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孩子的限制也不少,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却很高。

随后她起身带我参观教室,长长的走廊两侧有许多间教室,每间教室面积很大,里面却空荡荡的,色调也很冰冷,在环境布置上并无甚优势可言,每个班的老师大多是年轻的白人女子,虽然看上去素质较高,却一个个冷冰冰的脸上没有笑容。

告别苏珊出门时发现两百多个孩子的幼儿园居然只有一个很小的院子,院子里是水泥地,玩乐设施也不多,几个班的孩子排着队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

回家匆匆吃了点东西,又多准备了一些材料,开车赶赴下午一点半的第二场面试。

第二家幼儿园就在莱克星顿镇上另一座教堂的附属小楼里,我事先在网上了解了一些情况,得知这家幼儿园的园长丽莎三十多年前曾在我现在的幼儿园工作过五年,后来独立出去成立了自己的幼儿园,照片上丽莎的面相有些尖锐,又是从现在的幼儿园出去的,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见到丽莎本人却比想象中要和善许多,她告诉我自己收养了一个在武汉出生的中国女婴,和我聊了许多她女儿的事,也提到曾在我现在的幼儿园工作,还是面试邦狄的人之一,不过言语间似乎对邦狄有些不以为然,笑称“邦狄是前幼儿园的女王”——我可以想象她与邦狄之间曾经的恩怨纠葛,否则也不会离开自立门户。

丽莎问了我许多现在幼儿园的时间表和课程安排,我几乎是知无不言、有问必答,她笑着点点头,似乎很满意,评论道:“和我们的几乎一样。”又说,“不过我唯一的顾虑是我和沙文很熟,如果你来我这里工作,我得想想怎么和沙文说而不得罪她,也不影响我和前幼儿园之间的一些合作。”

听丽莎这么一说我也产生了很大的顾虑,我找新工作就是为了摆脱原来的幼儿园和沙文,未来园长和沙文关系很熟还有合作,这听起来可不是什么好事。

丽莎甚至没有问我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幼儿园,我想因为她自己就是从那里出来的,自然太明白为什么有人想要离开了。

和丽莎的谈话很愉快,她们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也让我很喜欢,一间间小小的房间和走廊全都刷成粉红色、铺着很新的墨绿色地毯,看上去整洁舒适,整个幼儿园的氛围也显得安静祥和。

我提出想参观一下教室,但是丽莎说:“孩子们正在午睡,你如果有兴趣的话星期五早上可以再来我们教室看看。”

第三家幼儿园很正规,有自己的教学楼和操场,离我的住处只需步行二十分钟,就是我刚搬到波士顿时曾经很向往能去工作的那家幼儿园,但当时投出简历却一直没有回音,这次这家幼儿园招聘的是一个中班兼职老师的职位,每天从下午一点工作到六点,却正合我意,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了。

面试我的是负责学校教育工作的园长南希,她看上去七十来岁,一头红色短发,干瘦得只剩下一小把,却精神矍铄,态度也十分亲切和善。

南希把我迎进二楼一间老旧狭小的员工休息室,给了我一份申请表让我安心填写,便先离开了。答题的时候休息室有老师进进出出,看见我来面试,纷纷友好地和我打招呼,不过我现在对人性失去了信任,虽然回以微笑却显得有些木讷。

申请表很长,有许多信息要填写,末尾还有好几道问答题,简直像个小测验,令我有些措手不及,只得尽力将能写的写了。问答题里最后一道是“你对幼儿期的理解是什么?作为幼儿教师你希望为幼儿提供一些什么?”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得简短作答:“幼儿期是人生初始一个特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尚十分弱小、无法独立,作为幼儿教师我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保护和帮助并教导他们。”

面试时间是一个小时,等我好不容易把问题答完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南希大约等得有些着急,进来看我写得怎么样,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写得太慢了,有几个地方空着还没填。”

南希说:“没关系。”拿过申请表大致浏览了一下道,“这样就可以了”,又指着我最后一题的答案微笑着说:“通常我们会用‘启发’这个词而不是‘教导’。”

我笑道:“噢,是的。”当即领悟到她的意思——“教导”是自上而下封闭性的,而“启发”却是平等包容开放性的,南希可谓一字之师。

她也问我:“你为什么要换工作?”

这次我学聪明了,只说:“我想找个离家近一点的地方上班。”

南希对此没有任何异议,只是略有些抱歉地向我解释:“这是个兼职教师的位置,没有医疗保险,所以时薪会略微高一些,但做时间长了将来也有机会转成全职。”

我连忙说:“我刚好相反想要做兼职老师,因为这样能多些照顾家庭和自己的时间,并且我先生的公司会帮家属上保险,所以我不需要医疗保险。”

南希听了很高兴,轻松地和我聊了几句,又说:“我年轻时曾去过中国南京的一个幼儿园帮忙,住在带旋转餐厅的五星级饭店里,冬天要洗很多孩子的棉衣棉裤,水非常冷。”

我猜她当年大约是随团去中国做人道主义援助,带旋转餐厅的饭店应该是指南京玄武湖饭店。

南希又问:“你想看看我们的教室吗?”

我说:“当然。”

这时候大部分老师和孩子们都在操场上活动,教室几乎都是空的,南希带我大致参观了二楼的大班教室、一楼的小班教室和负一楼的学前班教室,最后来到招聘兼职教师岗位的一楼中班教室。

教室很宽敞,一面墙都是宽大的窗户,不过室内陈设有些老旧,教室里这时只有一黑一白两位老师带着几个孩子,黑人老师二十多岁年纪,看上去比较和善;白人老师三十多岁年纪,是班主任,体型和林奈有得一拼,面相却比林奈还凶,不禁让人感到害怕。

一圈参观下来,南希问我:“你对这个的职位感兴趣吗?还是要考虑一下?”

我犹豫了一下说:“我很感兴趣,想考虑一下。”

她便体贴地询问了我第二天的上班时间,特意安排我在上班前的时段再来中班教室里实地观察一下。

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竭,不过经过几家面试我才知道,麻省教育系统十分看重教师队伍的种族多样性,而幼儿园因为工资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只要有了满足基本门槛的教师资格证,像我这样高学历的亚裔候选人在这边的各个幼儿园原来是十分受欢迎的。

第二天一早又来到南希的幼儿园,南希先把我带到一楼一间十分逼仄的行政办公室里,两位行政人员都和善地微笑着和我打招呼,南希向我介绍其中一位中年女士:“这是我们的办公室经理曼达,她女儿现在就在中班上学。”

寒暄过后,南希再次把我带到中班教室,这次所有老师和孩子都在,除了昨天的两位老师,还有两个二十多岁的白人女孩,其中一个脸比较冷,另一个戴着眼镜。

南希把我介绍给几位老师,又指着那个戴眼镜的女孩笑着说:“这位也叫曼达,是刚来我们学校一个星期的新老师。”

曼达立刻冲我满脸堆笑,我一看她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她竟和尅拉长得五分相似,也是金发凸眼龅牙短腿,只是每一处的畸形程度都比尅拉轻微许多,仿佛是尅拉的一个进阶版。

南希介绍完就先离开了,几位老师让我自如地在教室里陪孩子们玩,一个满头金色发卷的小姑娘还拉着我给她读故事书,临走的时候她已经坐在我的腿上紧紧抱着我,依依不舍地问:“你为什么要走?你还会再回来吗?”

幼儿园中班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最活泼可爱的年纪,比之小班的孩子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自我表达,比之大班的孩子他们又还未被过于社会化,仍完整地保留了那份与生俱来的灵性和童真,这也是最吸引我的一点,我想即便是为了这个,我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应该还会再回来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假少爷回村后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