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还有几分钟上课,先我们把期中考试的语文卷子拿出来,”沈华站在讲台上说,“课代表上来把答题卡发下去。”
宋语站起身走上前分发答题卡,扫了眼没什么精神的周历。
这人撑着脸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直到宋语发完答题卡回到座位,他才开口道:“宋语,我跟你说,我上次关注了这个作者,结果他把我拉黑了我靠。”
宋语翻了一下自己的答题卡,问:“你为什么关注他?”
“前几年看过他写的文章,”周历说,“我还挺喜欢的。”
宋语顿了一下。
周历继续道:“不过他文章前后风格相差还挺大的,我看了他微博,感觉他早期的文字特别……压抑。”
宋语淡淡道:“文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周历点点头,赞同道:“那他可能真的经历过什么非常不好的事吧,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宋语抿了下唇,没有说话。
很快上课铃响了,两人也就收了话头,准备听老师讲课。
附中每节课都会要求上课时和下课时跟老师相互鞠躬问好,刚一坐下,沈华就开口问道:“大家是不是都觉得这次的第二篇文章很难。”
全班立马都纷纷拖着声音说是。
沈华笑了笑,“好,那我们就认真讲一下这篇文章。首先问一下大家,这三道选择题有没有全错的。”
零零碎碎有几人举了手。沈华依次问了错两题、一题的,大部分同学都是错了一题,包括宋语和周历,全班没有人这三道选择题全对。
沈华微微一笑,并不感到意外,“先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吧,”她环视全班,道:“肖彤同学,来。”
被叫到的女生有些犹豫地站起身,说:“额……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小时候跟我的伙伴一起玩,不慎掉入湖中,然后看到的一系列东西,还有一系列想法……”
“好,请坐。”沈华说,“其实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比较难读懂的原因就是这篇文章所使用的意象都太不常见了,并且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非常复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方面的。”
“首先从标题来看,大家觉得为什么这篇文章要叫《潮》?”
有人回答:“因为作者掉入了湖中。”
“对,”沈华说,“但是这个湖真的是湖吗?”
许多人纷纷摇头,有人疑惑:“那为什么要用掉入湖中来比喻,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的?”
“问得好,我也好奇过这个问题,”沈华撑着讲台说,“我们回到原文看,作者说‘天空是蓝色的,湖水也是蓝色的,坠入湖中也像降临天空’,那么我想请问大家,人怎么样才能到达天空呢?”
“飞。”
“对,通过飞,”沈华越讲越有劲,“而什么样的人才想飞?当然是向往自由的人。”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种说法,大家都知道,人死后,灵魂就会升入天堂,而结合全文的风格基调,可以看出作者他的抑郁情节其实是很重的。”
闻言,宋语用指甲掐了一下自己。
大家也越听越入神,有人举手道:“沈老师,可是不是都说现在的考试文章都是要考比较积极向上的文章吗?”
沈华笑眼眯眯,“对,但其实这篇文章就是很积极向上的文章。虽然他表达什么凌霄花的凋零,大树的倾倒,朋友的远去,好像看起来都非常的悲观,但是作者在不断往下坠的时候,依旧保持着清醒,依旧渴望着有人能够发现他拯救他。大家可以找一下原文,很多句子都有在暗示。”
于是同学们都低下头再次看文章,只有宋语撑着脸,握着笔一动不动。
他平常上课都会戴眼镜,这堂课却没戴。
周历注意到,凑过去问:“你怎么了?”
宋语头也没转,“没有,好困。”
宋语上课从来不会犯困,周历觉得奇怪,但还是塞给他一颗糖,“吃点糖。”
宋语也奇怪这人怎么随时随地就能掏出糖来,但他还是接过吃了。
是奶糖,很甜。
宋语把糖在嘴里晃来晃去,第一次觉得上课这么煎熬。
没几分钟后,沈华就点名叫人回答问题。
“比如这句,‘阳光穿不透湖水’,感觉作者其实是很渴望阳光的照耀的。”
“还有,‘凌霄花缠绕住倾倒的大树变成梯子’,我认为作者也是很希望能够一些力量去爬出去的。”
“‘我快要溺死吐出的泡泡飘不到远去的人面前’,说明作者是非常渴望有人能够发现自己的困境。”
“对,”沈华进行简单总结,“作者将自己的困境比作掉入湖中,他在不断下坠的过程中湖面是非常平静的,是没有人发现这里掉下去了一个人的,没有人发现他的痛苦,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作者也说了自己不会游泳,他没办法拯救自己,也没有人来拯救他,但他依然怀着一个期盼,期盼这个潮湿能够被太阳晒干。”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开始市里选择这篇文章其实收到了很多争议,很多领导觉得不应该给学生去传递负能量,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这篇文章,为什么?因为人是一定会有负能量存在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但是就像这篇文章,大家一开始肯定都是觉得这篇文章非常压抑,仔细读才会发现作者即使已经身处绝望,但依旧抱着的那一丝丝希望,这篇文章难的点就在这里,要从他一系列抽象的意象里去窥探到他真正想表达的感情。”
有人举手问:“老师,那这里的树和凌霄花是什么意思?”
“凌霄花是母爱之花,我们也会经常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树,为家庭遮风挡雨。用在这里是说作者在遇到困境时其实是很渴望父母的帮助的,但是可能就是,他的父母并没有能帮到他,这也可以揭示中国大多数父母其实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是有些置若罔闻的。”沈华说,“其实大家说着难,但是答题还是能大概猜中主旨大意的,我改到的那些卷子都答得不错,你们肯定也能答得更好。”
同学们这才松了口气,连忙摸摸心脏安抚。感觉快要讲完了,宋语也稍微放松了一点,倒是周历这会儿又盯着自己左手手腕发呆。
沈华被他们一副死后劫生的样子笑到了,说道:“高中文章确实很少考这种纯情感类的文章,你们肯定也没想到吧,我还看到有些同学闭着眼写什么反战的。”
班上顿时爆发一阵笑。
语文课就这样过去,下课铃响,周历趴在桌子上,忽然问:“宋语,你见过凌霄花吗?”
宋语说没有,又说:“但是学校有三角梅。”
“三角梅?”周历疑惑,“有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在北门那边,”宋语解释道。
北门跟他们的教学楼和宿舍相隔距离较远,那边的楼也已年久失用,一般没人闲着愿意往那边跑。
“你怎么知道?”周历问。
“高一的时候看见过,”宋语说,“三角梅花期很长,只有特别冷的时候才不会开。”
“那现在还在开吗?”
“可能吧,只是不如夏天开得那么多。”
周历坐起身,“我们放学去看看吧。”
宋语转过头,余光看见他左手长袖边缘露出的红绳,顿了一下,说:“好。”
于是两人吃完饭后,就绕路去了北门。
宋语说的没错,一处墙边,三角梅松松垮垮地搭在上面,依然有玫红色的花朵在开,并不繁盛,但也足够热烈。风吹动时枝叶带动树上的花朵轻轻摇晃,也吹动了脚边落下的花朵和叶片。
周历扬起头,伸出戴着红绳的手拈了拈花,说:“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妈要外出工作,我让她给我带礼物,她就摘山上的各种小野花带给我。”
宋语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站在他身侧,注视着他蹲下身玩地上的花。
周历把头埋在自己膝盖上,明明是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蹲下时却好像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他说:“为什么花不能永远不枯萎呢。”
宋语沉默几秒,往前挪了几步,说:“如果什么都是永久的,就没人会懂得珍惜了。”
周历抬起头,把下巴放在膝盖上,抬起眼睛看向宋语。
从这个角度看,宋语的身后是浓绿的枝叶和玫红鲜艳的三角梅,他肤色冷白地站在其中,柔和的眉眼与其共存时毫无违和感。
宋语说:“如果三角梅一年四季都开得很好,你也不会愿意用珍贵的午休时间,跨越一个对角线来看三角梅了。”
周历眼睛转了几下,认同地点点头,眼睛垂下又抬起,还是很不解,“那一个人的离去,又能说明什么。”
宋语也蹲了下来,手臂撑着膝盖,坦诚地说:“我也不知道。”
十七八岁的少年参透不悟生命的真谛,也不懂离去的意义。
周历很快把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举起一朵花比在宋语耳边眯起眼,忽然转移话题问:“宋语,你知道三角梅的花语是什么吗?”
“不知道,”宋语说,“我只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周历终于笑出声,把花丢回地上。
宋语还很配合地问:“所以是什么?”
周历摊手道:“其实我也不知道。”
这回宋语也笑了,他站起身,目光突然落在不远处的树丛里。
那里钻出了一只熟悉的小黑猫,正小跑着向他们跑过来。
然后,直撞向周历屁股。
周历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很轻地撞了过来,连忙站起身,还差点踩到小猫,扶了墙才勉强站稳,“喂喂喂!”
宋语笑出声,又蹲下身跟小猫玩,小黑猫也很喜欢他,一直绕着他转,蹭他的腿。
宋语忽然蹲着对惊恐着站在墙边的人开口:“周历。”
周历才缓过神,“啊?”
宋语斟酌了一下用词,“你会抓猫吗?”
周历感觉自己脑子刚被撞晕了,“啊?”
“我想看看它有没有绝育。”
“现在抓?”周历有些震惊,“你还会看这个呢宋社长。”
“不是,”宋语叹气,“是到时候把它抓进箱子里,我们带他去看宠物医生。”
“哦,”周历脑子终于转过来,“我……应该……敢抓吧。”
结果周五下午,他们好不容易找到小黑,周历撸起袖子严阵以待,一副要干大事的阵仗,还是让小黑从手里逃了三次。
他不敢太用力,小黑流浪久了也怕被抓,一碰就溜,跟个水球一样。
宋语端着一个盒子站在一旁观看这场人捉猫的大戏,终于看不下去,把盒子扔给周历,准备自己上手。
然后,一抓即中。
周历瞪大眼睛,控诉道:“我草?你这么会抓怎么还让我抓?”
“我怕它在我手上挣扎,我会抓不住。”宋语说。
周历无声地把眼神挪到他手上,就见刚刚还在他手里拼命倒腾的小黑猫正特别乖巧地被宋语抓在手里,一点也没挣扎。
宋语把它放在盒子里,周历特别不满地指着它的小脑袋说:“你怎么偏心,怎么被他抓就那么乖,我上次给你买的面包不好吃吗?”
小黑猫缩在盒子角落,压根不搭理他,甚至还白了他一眼。
周历“哼”了一声,慷慨道:“大人不记小猫过。”
小黑猫:火腿肠和面包哪个好吃我还分不清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潮湿文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