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的记忆说爱你 > 第6章 第六章

第6章 第六章

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穹顶,被切割成柔和的光柱,慵懒地洒落在温室之中。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泥土、腐殖质与无数植物混合的独特气息,浓郁却并不难闻,反而有一种令人心安的生命力。

这种气息仿佛带着大自然的呼吸,缓缓渗透进每一个角落,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林夕跟着顾时韫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时,几乎是下意识地放轻了呼吸。

这里与她惯常待着的、堆满剧本和咖啡杯的书房截然不同,也与大学里那些充斥着粉笔灰和年轻人喧闹的教室迥异。

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安静、缓慢,却蕴含着蓬勃的活力。

每一株植物都在静静地生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顾时韫似乎一踏入这里,周身那种因与人打交道而产生的细微疏离感便消散了许多。

他像是回到了自己的领地,步伐变得更为稳健从容,镜片后的目光扫过两旁郁郁葱葱的植物时,会流露出一种近乎温柔的专注。

这种专注不仅仅是对植物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你的工作区域在这里。”

他引着林夕来到温室一角的一张宽大木桌前。

桌子略显古旧,但擦拭得很干净,上面已经堆放了几摞厚厚的古籍和图谱,旁边还有一台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电脑。

桌角摆着一盆小巧的、叫不出名字的翠绿蕨类植物,叶片舒展,显得很有生气。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顾时韫对工作的严谨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

顾时韫指了指那堆资料,

“是第一批需要整理和录入的图谱和一些手稿笔记,年代比较久远,有些是拉丁文或德文的,识别和录入的时候需要格外仔细。有问题随时问我。”

他的语调在工作状态下显得更为简洁和平静,但并非冷漠,只是一种全神贯注下的直接。这种直接让人感受到他对学术的严谨和对工作的认真。

“好的,顾教授。”

林夕点头,将自己的背包放在旁边的空椅子上。

她注意到椅子上没有任何灰尘,似乎是经常被人擦拭的,这让她对顾时韫的细心和整洁有了更深的印象。

顾时韫点了点头,便转身走向温室另一头的实验台,那里摆放着显微镜、培养皿和一些林夕叫不出名字的仪器。

他很快沉浸进去,拿起一个标本,对着光仔细察看起来,完全忘记了林夕的存在。

他的世界里仿佛只有这些植物和实验,外界的一切都被暂时屏蔽。

林夕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吸了一口充满植物清香的空气,然后才在木桌前坐下。

她伸出手,指尖拂过最上面那本图谱的皮革封面,触感粗糙而古老。

超忆症的大脑已经开始自动运转:封面右下角有一小块暗色的水渍,形状近似不规则的云朵;

书脊的烫金字迹有些模糊,但能辨认出“Flora”和“1897”的字样;

纸张泛黄发脆,翻动时散发出陈旧的霉味混合着淡淡的樟脑丸气息……

所有这些细节,如同高清影像般瞬间刻录进她的脑海,清晰无比,无法磨灭。

若是平时,这种无法关闭的记忆录入会让她感到疲惫,但此刻,在这片静谧的绿色里,面对着这些沉默的古老书籍,这种感觉似乎并不坏。

她戴上薄薄的手套,小心地翻开了第一页。每一页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知识的沉淀,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顾时韫的要求很高,这些图谱和手稿的整理不仅需要将图像和基本信息数字化,还需要对一些模糊不清的学名、产地信息进行核对和标注。

这对于常人来说是一项极其繁琐、需要极大耐心和查阅大量工具书的工作。

但对林夕而言,这几乎是一种本能。

她的超忆症在这里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高效的工具。

当需要核对一个模糊的拉丁学名时,她几乎不需要频繁地去翻阅旁边那本厚重如砖的拉丁植物学词典。

那个词汇的拼写变体,她曾在大学图书馆某本冷门参考书的第213页右下角的注释里见过;

另一个植物的可能产地,她记得在某篇关于殖民时期植物学家游记的论文附录里被提及过。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而准确地敲击,思维流畅得如同早已预习过千百遍。

偶尔,她会遇到无法仅凭记忆确认的疑难之处。

这时,她会抬起头,望向顾时韫的方向,

他通常都维持着那个专注的姿势,不是在观察标本,就是在记录数据。

温室的静谧笼罩着他,使他看起来像一株沉思的植物,安静地生长在自己的节奏里。

“顾教授,”

林夕会轻声开口,声音不大,但在只有细微虫鸣和叶片摩挲声的温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第73号图谱,墨叶兰,标注产地是‘南岭北坡’,但根据其花期和形态特征,更接近滇东南地区的变种,是否需要备注存疑?”

或者:

“这份手稿第15页提到的‘三色堇早期杂交实验’,其亲本组合与1910年《皇家植物学刊》第4期一篇通讯文章里描述的有出入,是以哪一份为准?”

每当这时,顾时韫会从他的世界里暂时抽离,抬起头,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会短暂地掠过她的方向——与其说是看她的脸,不如说是朝向声音的来源和她胸前那枚树叶胸针的反光。

他通常会思考几秒,然后给出简洁明确的指示。

“以图谱为准,手稿记录有时是实验过程中的设想。”

“核对《皇家植物学刊》那篇文章的原始页码和作者,如果是史密斯博士的记载,优先采用他的结论。”

他的回答总是切中要害,显示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思路。

得到指示后,林夕便会立刻继续工作,而顾时韫也会重新埋首于他的显微镜或标本之中。

几次下来,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节奏。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无效的交流。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然后便是键盘轻柔的敲击声、纸页翻动的沙沙声,以及远处实验台偶尔传来的器皿碰撞声。

这种高效和默契,让林夕感到一种莫名的舒适。

在这里,她的超忆症不再是一种需要隐藏的怪异,而是一种纯粹的工具,被需要,被使用,被认可其价值。这种感受,在她过去的经历中是如此罕见。

时间在静谧中悄然流淌,

阳光的角度缓缓偏移,在桌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林夕完全沉浸在了工作的心流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暂时忘记了那些时常困扰她的、纷乱繁杂的记忆回响。

此刻,她的脑海里只有植物的形态、拉丁学名、地理坐标、年代信息……

这些客观、冷静、不会带来情感负担的知识点,

她偶尔会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抬眼环顾四周。

巨大的芭蕉叶舒展着,叶片上凝结着细小的水珠;藤蔓植物沿着支架蜿蜒攀爬,努力够向阳光;

各色叫不出名字的花朵在角落里悄然绽放,点缀着深浅不一的绿意。

而顾时韫,是这片绿色世界里一个修长而专注的身影,

她注意到他对待植物时的动作极其轻柔,无论是捏起一片微小的叶片,还是移动一盆幼苗,都带着一种下意识的珍视。

当他靠近观察一株兰花时,他会微微倾身,屏住呼吸,仿佛怕惊扰了它的静谧。

这种专注和温柔,与他平日里因脸盲而显得有些疏离的气质截然不同。

林夕的心头悄然掠过一丝异样的情绪。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感觉,混合着好奇、欣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触动。

这个人,

记不住他人的脸庞,却能清晰地分辨每一株植物的细微差别;

对人际交往似乎有些笨拙,却能在这片绿色天地里如此自如和充满耐心。

“林小姐。”

顾时韫的声音忽然响起,打断了林夕的思绪。

她转过头,发现他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离桌子不远的地方,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密封袋,里面装着一些土壤样本。

“嗯?顾教授,请说。”林夕应道。

“麻烦你,在录入‘星蕨属’资料时,额外备注一下,第三号标本柜,B区第二格,还有三份采自东南亚雨林的补充标本,编号是7,8,9**,下次整理时可能需要优先处理。”他语速平稳地交代着。

“好的,明白。星蕨属,三号柜B区第二格,补充标本编号7,8,9**。”

林夕流畅地重复了一遍,确认信息无误。

这些数字和位置瞬间在她脑中归档。

顾时韫点了点头,似乎对她这种精准的复述和记忆能力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流露出些许满意。

他没有立刻离开,目光在她桌面上摊开的古老图谱和亮着的电脑屏幕之间扫了一下,忽然问了一句:

“还习惯吗?这些资料年代比较远,可能会有些闷。”

这似乎是一句出于礼貌的关心,虽然语气依旧平淡。

林夕微微笑了一下:

“不会,很有趣。感觉像是在给这些古老的植物知识重新注入活力。”

她说的是真心话。与和人打交道相比,与这些沉默的纸张和知识打交道,让她感觉更轻松,也更安全。

“那就好。”

顾时韫简单地回应,然后转身又回到了他的实验台前。

小小的插曲结束,温室再次恢复了之前的静谧。

但林夕感觉到,经过刚才那短暂的交流,以及他那句略显生硬的关心,两人之间那种纯粹的工作关系,似乎悄然融化了一点点微不可察的暖意。

她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图谱上,唇角不自觉地维持着一个极轻微的、上扬的弧度。

阳光暖融融地照在她的手背上,空气里植物的清香似乎也变得越发沁人心脾。

这个下午,在这片玻璃笼罩的静谧绿洲里,超忆症带来的负担似乎暂时减轻了。

林夕只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专注于一件事本身的平静和满足。

而她并不知道,不远处的顾时韫,在观察间隙偶尔抬眼望向她那专注而安静的侧影时,

也觉得这位凭借声音和胸针辨认的临时助手,与这间他无比熟悉的温室,

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令人舒适的和谐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