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刚吃过午饭,程颂被黎仁诚从县学叫了出来。
“衙门传信,说招来做工的村民已到衙门口,让你我尽快过去。”
“好。”
四个村子来了二百多做工的,部分人看脸面有些岁数。程颂问了下,年纪最大的五十四,好在身体都挺壮实,锯木建房下田开荒都能干。
虽说报名就让来,四名差役还是替程颂把了关。有的人家还想把腿脚都不利落的老人送来蹭饭,全被打发回去了。
这趟招工差役们一人能得一两银子,心中都挺满意。也想和这小郎君交个好,自然要多替他想想。
听差役说完招工经过,程颂抱了抱拳,又多给了二两银子让他们去吃顿好的,自己要安顿工人就不作陪了。四人笑着道谢,转身回了衙门。
来的人里还有熟面孔。程颂与官差交接完,看到与黎仁诚说话的正是杜村正。
当初为杜四郎的事与这老村正有过交集,程颂记得清楚。这老者年过七十了,怎么也来应工?而且他是村正,村中的户税和日常事务都是村正负责安排处理,他能擅离村子吗?
“杜村正是陪着村里人一起来看看,并不打算做工,明日就回去了。”
黎仁诚给程颂解释。老村正平日处事还算公正,为人也不错。黎仁诚对他并无多少不满。
程颂向杜村正问了好,猜出他是不放心村里几十号人一起出来,想来确定这是个什么活计,回去好给个家人报个平安。如此看来,这村正虽在杜四的事上有些护短,至少对村民是负责的。
杜村正没想到招工的居然是程颂黎仁诚,心中虽不至悔恨,也有不小的遗憾。若不是那杜四,黎家人离开村子也会彼此留个好,如今怕是人家再也不会回村探望,对这村中人也没了念想。
今日他带了不少村民过来,万一黎仁诚气还没消,不答应村里人做工,回去后怕是要招来大埋怨,他这村正也真就干到头了。
听杜村正说起旧事又要道歉,黎仁诚拦了他的话,让他无需为难,说自家的遭遇与今日的招工无关,还问了他村中来人的情况。他已经看到了村正身后的马家兄弟,就是马二嫂的两个儿子。
马二嫂是村中人的称呼,实际她两个儿子都与黎仁平差不多大。除了这两兄弟,村里其他人黎仁诚有些认得,有些只觉眼熟说不上名字。
“咱们村子人多,来了六十六人,四十五岁以上的八个,放心,都是能干活有力气的,还有五个七八岁的,听官爷说能行就非要跟来,都在这儿呢。”
程颂黎仁诚都说不计较过往,杜村正愧疚更深,却也暗暗松了口气。他朝后面招手,唤过来五个小小子。
兴许是怕雇主瞧不上,五个男娃都穿了没补丁的衣服,一个个肩背挺直,眼睛也都挺亮。程颂看着不错,问他们家人有没有一起来的。
“有,有,有跟着爹来的,有跟着兄长的。也都跟他们家里说好了,不好好干活儿就送回去,谁都不能偷懒。快叫人,程秀才,黎秀才。”
“程秀才,黎秀才。”
五个孩子抬头叫人,还被杜村正提醒着鞠了个躬。
程颂听得脸红,赶紧向杜村正解释。
“还在考秀才?那也是读书人,那叫程公子,快叫!”
杜村正让孩子们重新施礼。
“程公子!”
这环节有些尴尬,程颂赶忙换了话题,与马二嫂两个儿子打过招呼后就让大家跟他先去住的地方,具体怎么干活儿到地方再说。
住宿的地方还是程颂刚买下的。
两千亩荒地周围没有客栈,只零星分布着几个村子,容不下上百人住宿。
南城门附近也有个带仓库的大院,面积比西城门的院子还要大些,但不属于衙门。
院子主人是开客栈的,大院当初就是给往来商人放货用的。现在商人来得少,生意差了许多。
程颂原本想把院子租上几月,等建好房子就让这些人搬过去,但与那主人交谈间听出他有卖掉院子的打算。
“这两年生意愈发不好,那大院一直空着,房屋也得定期打扫,否则年头长了屋子就不能用了,就想卖掉做点别的买卖。”
“卖掉?那这院子如何作价?”
“大院是一千五百两,加上这客栈需四千两。”
两层的客栈不大,二十几个房间。同样的客栈放在合杉码头,不带大院都能卖四千两。
现在长宁地价便宜,店里生意也不好,四千两就显得贵了些,都够买四五百亩上等田了。
不过这价钱在别人眼里也许过高,在程颂看来却是捡了大便宜。
客栈就守在南城门口,出城就是去往云州的官道,实在便利得很。等他把这二千亩荒地开发好了,引来买货的客商,这边的地价肯定能涨,趁便宜赶快买!
买卖的手续当日就办好了。客栈暂时无法接待住客,所有房间都要用来安排工人住宿,日常的事务还得有人操持,程颂把原来的掌柜伙计都留用了。
客栈也住不下好几百工人,他又从人市雇了工匠,参照西城门大院的样子,砌火墙盘土炕,改建仓库。
时间仓促,十间仓库才收拾出三个。刚来的村民中不少都有手艺,说能帮着盘土炕。人多了一块儿动手,这点活儿一两天就能赶出来。
干活儿积极程颂自然高兴,但这些人刚来,又赶了大半天的路,还是先休息一下吃顿饭,反正这土炕盘好了也得烧几天才能用。
他们这二百多人就先在客栈挤一挤,孩子们睡床,大人打地铺,凑合几日。
路上程颂在好几个饭铺摊子买了吃食,这时把大家都先聚到了客栈前院,边吃边听他说。
这院子小,椅凳少,多数人只能站着。程颂让伙计找来两把椅子,请杜村正和同样不放心跟来的另一位老村正坐着听。
官差们已经和所有人说过做工待遇,具体到每个人能挣多少钱,要看他们做什么。
“各位,你们当中哪个会盖房?会盖的站西边,不会的站东边。”
站到客栈的台阶上,程颂高声指挥。
听说就是板筑的泥瓦房,一大半的人都往西边挪。除了十岁以下的娃娃,十几岁的少年郎中都有不少人盖过房子。
这就好办了,程颂立马宣布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月钱。
“建房辛苦,每日的工钱是五十文。十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院子,建得又快又好的还会有额外奖励,但不能为了奖励就急着赶工。房子必须盖结实了,是否合乎标准我说了算。”
程颂让这些人自己分组,多数人都是与同村人组队,不够人数的再和其它村的凑一凑,一共分了十五队。
他们分好后,程颂又给剩下的二十几个少年布置活儿:
“你们可以选择加入到盖房的队伍里,但只能充当助手,边干边学经验,每日工钱四十文。要不想干这个还可以去山上铲土运土。一车土十文钱,力气大的一日的工钱应是比四十文多,但需得估量好自己的力气,不能逞强,免得受伤。”
一下盖这么多房屋,需要的泥土量大,得从附近的山坡荒地取土。程颂买了三十辆推车。运土得两人一组搭配干,要是一组青壮合力,一天估计能铲回十几车土,挣的工钱也多。只是这活儿实在累人,程颂怕这些少年吃不住。
可惜他的担心没人领情,少年们全选择运土。盖房子有的是机会练手,多挣工钱的机会可没多少。
程颂也没法多劝,只能叮嘱他们不可过度用力,若是受了伤不能瞒着,必须治疗休养。铲土的活不能只安排这些少年,还得继续发招工帖,专招力气大的青壮。
至于这群七八岁的娃娃,带回作坊制酱也行,但他们刚来,多数还是跟着父兄一起来的,最好先别把人拆开,等熟悉适应了再说。
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清理荒地碎石,两千亩地要开荒,捡石头的工作量也不小。
箩筐和手套都准备好了,等明日开始干活儿就给他们配上,只是这些孩子小,需要每日安排人看顾着,一亩地一亩地的清理,不能乱跑。
捡石头的工钱是每日三十文。采摘小队的工钱还是每日十文,但程颂给的奖金多,核算下来已经涨到每日二十文了。捡石头辛苦,又脏又累,多给些也是应当。
都交代好后程颂挑出能帮忙砌土炕的人手,今天就开始算工钱,其他人明日开始干活儿。
每次扩充业务程颂都要为人手不足发愁,不是干活儿的工人,是管理人才太缺。
黎仁诚说他来荒地这边看着,被程颂拒绝了。黎兄还要准备院试,学田范围内操持一下还好,南城门这里太远,让他来不是长久之计。
考虑之后,程颂让舅父带着黎仁平来做这个监工。
杏干的制作停了,炒杏仁自然也停了。最近黎仁平就只忙着炒辣豆干。程颂不想让他一直颠勺,问他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爱好,就只想做工赚钱,那就往管理方面培养吧。
铲土运土的工钱是按车算的,正好缺个人负责记录。黎仁平识字,就先从这个统计员干起。
周家那边,程颂去谈完之后不仅舅父自己答应了,连两个表哥都想去。
打从豆腐制作搬进城里,程颂安排工人每日将周家做豆腐用的豆子一起挑拣清洗了,加上买了驴拉磨,周家父子能干的活儿轻省多了。
而且做酱油腐乳的全是女子,一群婶子天天调侃两兄弟的婚事,他俩早头疼了。听表弟说开荒盖房缺人,立马提了申请。
“那卖豆腐的活儿谁干啊?”
程颂问。
“原本那豆腐摊子摆在城门口,搬到城里做工就挪到大院门口,给些工钱让守着卖纸摊的孩子帮忙卖卖,不耽误事。”
舅父摆摆手道。
“既然如此,甚好……”
有舅父带着他们三人监工,程颂就放心多了,自己偶尔去看看发个工钱就行。
“干嘛呢?”
洗漱过后回到屋中,程颂去隔壁看了看。梁文已经睡得人事不知,画砚梁言加上过来串门的程胜勤学盘腿坐了一圈。嘀嘀咕咕地不知在商量啥。
“算算最近花了多少银子,少爷,十日不到,就花了上万两银子,银票箱子都浅了许多。”
画砚拍着跟前的银票箱子,小眉头皱成了两条毛毛虫。
买地买院子加上置办垦荒用的农具、盖房用的瓦片木料,还有预定的耕牛,最近花的钱是多了些。但这都是必要投资,程颂一点没心疼。
“花就花了,少爷再挣就是。”
“你怎么也来跟着发愁?”
程颂在弟弟头上捋了一把。
程胜抬起头,眨眨眼看向大哥。
“没发愁,只觉着幸好。”
“幸好什么?”
程颂乐了。
“幸好娘不晓得哥哥赚钱花钱的本事……”
感谢看文,求评论收藏。
小剧场:
画砚:少爷,采摘小队是不是有月休?
程颂:有啊,每月可以歇五日。
休息日的安排一直都有,只是没人执行,都愿意来做工挣钱,院里饭菜也香。
画砚:今日虎子牛娃他们说想歇。
程颂:歇吧,日日干活也辛苦,歇两天睡个懒觉。
画砚:不睡懒觉,他们问,月休的时候能不能去荒地捡石头,听说那边工钱高。
程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0章 花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