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再修两条水泥路?”
在水泥路上来回走了几趟,又泼水做了试验,单筠心下狂喜,连道了数声好。
“是,说是两条,其实就是一条。以学田为起点开始修建,分别通向南北新村。”
那就是沿着县城西面修一条连通长宁南北的水泥路。修在城外肯定比从城内通行绕远,但水泥路少颠簸,城外人少车少,若说程颂为了自己运货方便,修一条路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
“为何选择把路修在城外?”
单筠问道。
城外的路除了官道,其它岔道小路都是百姓踩出来的,富裕点的村镇也会由乡绅出钱或是村民集资把村道修得平整些。
南北新村都是程颂名下的田地,他要修路在外人眼里就是为了便于自己出行运货。可学田距离县城西门不远,连接南北新村的路要是走城里,再修一条岔路通往学田,总长度未必有多大差别。
这样修路还能方便百姓出行,依照程颂的心善,能造福百姓的事,他应该不会在乎多花点儿银子。
“回大人,绕着城外修路,能少些麻烦。”
程颂坦言。
依照律法,官道和各州县城内的道路规划修建必须在朝廷的监管下,银子也是从各地财政拨付。规划好的路若是有百姓捐资,需要详细记录。个人无权在官道和城内修路,最多给自家门口换两块更平整的石板。
一条连接南北新村的路,走城外,只要去衙门报备一下就能修建。走城内,手续要繁琐得多。
单筠听罢点头,他也猜到这点了。走城内,程颂修不了,衙门可以,但修路的钱没着落。
“这样一条水泥路造价几何?”
程颂未答先笑,一点不掩饰自己的开心,等的就是这句。南北新村的路他可以自己掏银子,但要想让更多地方修出水泥路,他也挣个水泥钱,必须依靠官府支持。
“回大人,这路比官道略窄,宽约两丈,厚度约六寸,算上水泥沙石,一里路的料钱和人工初步估算是五百两。”
长宁县面积不大,这路要是绕行城外,全程不过十六七里。不过程颂打算把南北新村田地路边以及村内的路都修了,蜿蜒曲折得算下来估计得三十里。
造价是程颂拉着黎仁诚一项一项估算合计的,水泥和人工占了大头。要是官府出面,征发徭役修路还能再省点。
五百两……单筠心里打着算盘。从长远看,仅修城内的路肯定不够,至少要往南把通向云州的官道修了。其它方向的路也是修得越多越好,耗费的银两不是小数目。
相较寻常的夯土官道,水泥路要贵一些,与石板路造价相差不大。但水泥路要平整得多,说不心动是假的。
粮食丰收、农具改良、院试还中了八名秀才,单筠最近没少为他留任一届的决定偷着乐。这政绩展示出来,自己都想横着走。
原本他已经挺知足,此刻却又为一条水泥路能带起的前景深深心动了。这个程颂,绘出来的大饼都是纯肉馅的,实在是馋人。
“你这水泥价钱几何?”
单筠也不端着了,主动上套。真要修路就得买水泥,又是程颂可以坐等收银的独家买卖。
程颂没有真修过大路,成本计算未必精准。五百两一里路,单筠猜水泥就得占一大半。
“水泥一石五十文。两丈宽,六寸厚,一里路的水泥用量六千石上下。”
程颂回道。学田这条路他是特意铺设得厚了些,大琞没有载重太大的货车,要是把原本的官道铺设成水泥路,也许用不了这么厚。
“五十文一石?”
单筠和主簿齐声道。一里路的水泥要六千石,三百两银子?
“对,五十文。”
一石水泥成本约是三十五文,程颂卖五十文,自觉价钱合理。修路是造福百姓的大事,水泥必须是平价商品才能让更多人买得起。黎兄都夸他定的是良心价呢!
听过售价单筠更心动了,盘算着程颂可能算错了价钱。除了水泥,修路的其它成本他大概有数,应该用不了那么多。而且程颂说的是六寸,他刚刚仔细看过这路,没必要修那么厚,四寸足矣。
“四寸的话能省下不少水泥。不过大人,除了水泥,修路还需要大量的沙石做为骨料,用水亦是不少。取料铺路十分辛苦,要想修得结实,工钱上怕是不能省。”
看单筠的神色,程颂就能猜到他在盘算如何省钱,恐怕首当其冲就是工钱。
这时候的人工特别便宜,当初他雇人给南北新村建房,一天工钱最高五十文,加上包的饭食超不过七十文。
修路的活儿更是辛苦。材料都要靠人工沿途运过去,程颂预计的工钱是一天一百文。
一天一百文?几位大人被噎得对了对眼色,这程颂是不是要变相提高长宁的工价?
类似疑问只能在心中过一下,城外这条水泥路都是程颂出钱,他愿意给就是县令也不能拦着。还不如操心一下真修官道的话,钱从哪儿来。
托程颂的福,今年长宁的田税商税都涨了不少。上交国库后还有不少结余。但这点儿钱用来修路可就不够看了。
“人手够的话,这路两个月就能修好,价钱算得对不对到时就知道了。”
程颂就当没看见众人脸色,积极出着主意。
两个月?这都快十月了,依长宁的气候,再等一月怕是该上冻了,单筠皱着眉头给程颂提醒。
“大人想得周到,谢大人提醒!那我还得多雇点儿人,多头并进,争取尽快完工。”
程颂这马屁拍得单筠头更疼了。
这小子是不是故意的?吓唬我尽快决定,赶紧买他的水泥,趁着还算暖和能修多少算多少。
比起卖水泥挣钱,程颂更盼着单筠能下决心修路。不过这事肯定需要几位大人回去商议一番,急不得。
程颂朝着工匠们干活儿的方向瞅了瞅,见画砚正蹦着高冲自己挥手,知道那边应是弄好了。
“大人,修路一事需要从长计议。前些时我请人做了个新玩意儿,今日刚刚装好,还请几位大人一起瞧个新鲜。”
程颂笑着伸手,摆了个邀请的姿势。
“前面带路。”
单筠叹着气道。
猜不出新鲜玩意儿是什么,又不舍得不去,万一又是个好东西呢?万一不需要衙门出钱呢……
“这是何物?”
眼前的物件个头不小,如果从高处俯瞰,像是个捏成长方形的八爪鱼。整体高度一丈上下,顶部是宽约三尺的通道,两边装了护栏。像八爪鱼,实际只有六条腿,一条腿是阶梯,另外五条腿都是半圆形的坡道,其中三条坡道直着向下,另外两条更长些的中间还拐了个弯,
不止单筠,所有人都瞪圆了眼,盯着眼前的大型新物件,看不出是干什么用的。
“禀大人,这是滑梯。”
程颂一脸灿笑地向单筠介绍。
“滑梯?做什么用的?”
“玩!”
摩天轮实现不了,程颂早想给孩子们做个滑梯。这东西算是当前条件下最容易实现的大型娱乐设施了。
为建书院,程颂买了不少木料。他把图纸给了曹匠人,让那边的工匠尽量选用大料制作,怕有木刺,又特意强调了要把滑梯打磨平整,再刷上几层桐油,只求结实安全不怕花钱。
这东西安好之后不便运输,曹匠人只能一大早带着做好的部件来到学田,现场组装。虽然之前做过模型,但真正的成品装好后,连工匠们都按捺不住兴奋,绕着滑梯转了好几圈。
“都别上,我我我,我先来!”
给单筠介绍完,程颂快步来到滑梯下。
怕安装有闪失,他让孩子们先等等。想做第一个体验官,他也没让工匠上去,非要自己先来。黎仁诚没上滑梯,随着程颂乱跑的轨迹跟着移动,十分专注。
上去之后程颂先在通道上又跑又跳地折腾了几圈,使劲推了推所有的围栏,确认安全后选了一条滑梯溜了下来。
“哇!!!!”
看程颂上去,大伙就猜到了滑梯的玩法。但当他真的滑了下来,还是引发了所有人的哇塞。尤其是采摘小队的娃娃们,一个个急得不行,都想跑上去滑下来。
“少爷少爷!”
画砚急道。他和虎子牛娃守着阶梯,一是没少爷吩咐,不能让人上去。二是一旦少爷允许了,他们可以最先跑上去玩!
“上吧,上去之后尽快滑下来,人太多容易出危险。”
程颂叮嘱道。这滑梯用料确实好,承重力很强,围栏修得也够高,上去十几个孩子没问题。但孩子们没什么机会去高处,程颂怕他们图新鲜,挤在上面不下来。
“知道了!”
程颂话音刚落,得了允许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冲了上去。五条滑梯就跟下孩子似的,一个接着一个,起身慢了就得追尾。
小东家扯着嗓子让大家注意安全,一个起来另一个再滑。应答的不少,听话的不多。
“几位大人,靠近台阶的两条滑梯略宽,大人们可以上去试试。”
程颂回到单筠跟前邀请道。一点儿没觉着不对,根本没看出单筠的表情有些复杂。
父母官就在眼前,按理他试过滑梯之后应该先邀请单筠和几位大人,但程颂压根没想到这茬儿,扭头就让孩子们上去了。礼数相当不及格。
黎仁诚当然想得到,却也没提醒程颂,反而眼含宠溺看着他撒欢。只跟在后面向县令抱拳施了个礼,算是替程颂致歉了。
单筠早了解程颂的脾性,微微抬手,示意无碍。比起这点失礼,他更头疼刚刚在滑梯上连蹦带跳的程颂。
活脱脱一只吃撑的顽猴,委实不够庄重,哪有一点新晋秀才的风范。
不过这滑梯看似简单,却很是有些趣味。周围的衙署同僚都是一脸的津津有味。若不是碍着身份,怕是也得上去滑个几轮。
懒得对新秀才说教,单筠回身冲跟来的孩子们点了点头,同意他们排队过去玩,又点了两名差役过去看护。
怪不得昨日程颂邀请时特意提到了带孩子。原来除了水泥路,还有这么个有趣玩意儿。
今日跟来的不仅有单筠的子女,算上其他官员家的,凑在一起也有十多个孩子,早都按耐不住了。见大人点了头,也顾不上什么身份有别贫富有差,全挤过去排队了。
滑梯上孩子多了,故事也多。腿快胆子大的都滑好几轮了,胆小的还有只敢站在下面干看的。最热闹的是滑梯口,囤了好几个抓着栏杆哇哇大哭的。
这滑梯整体高度约一丈,去掉护栏不到两米。黎仁诚那样的高个子,抬手就能够到滑梯顶部。
滑梯上哭声最响的是于四郎,就是于家龙凤胎里的男娃娃。于三娘都滑三趟了,他还蹲在通道上一手抓着栏杆,一手抱着哥哥抹眼泪呢。
程颂猜他是恐高。村子里没有高的建筑,孩子们要是没爬过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有恐高的毛病。两米的滑梯对五六岁的娃娃来说确实够高,不怨孩子害怕。
黎仁诚伸手想把于四郎抱下来。程颂过去拦了下,指挥于超从身后抱住弟弟,在滑梯口坐好。他和黎兄站到滑梯两端,抬手做着保护的姿势,让于超抱着弟弟一同往下滑。
于四郎紧紧抓着哥哥,下落时嚎得更惨了。刚一停下,程颂便把他扶起来领到旁边。
“不哭了,乖,让哥哥去玩。你跟着我,咱们不上去了。”
程颂掏出绢帕,边哄边给于四郎擦眼泪。
“不,不……去……”
探着小脸使劲在程颂手绢上蹭了蹭,于四郎放开程颂又去追哥哥。
于超回头似是问了两句,又拉着弟弟一起上去了。
看小哥俩再次采用拥抱的姿势一起滑下来,程颂嘿嘿直乐。人越菜,瘾越大,标配。
古代修路的相关资料太少,参考了一些现代修路的例子写的这章,肯定漏洞不少,不禁考据,各位看个热闹。
感谢浇灌评论,感谢看文!
小剧场:
画砚:少爷,来玩滑梯的人越来越多,咱们要不要收费啊?
程颂:那能收几个钱,都是娃娃,随便玩吧。
画砚:可不止呢,大人也有不少。
程颂:你想怎么收?
画砚:嗯,一文钱一次?太贵了,一文钱三次?
程颂:一文钱三次,光数人数次数就能把你累晕了,一天下来也挣不下多少,还不如你好好作画卖钱呢。
画砚:……
程颂:干嘛去?
画砚:拿画板,画滑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5章 水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