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52章 保密协议

第52章 保密协议

“陈兄家手艺不错。”

翻看着手中的木簪花枝,程颂对陈卓说道。

尤其是木簪,他瞅着比刘实做得还要精细些。

同样的款式,刘实做的与合杉铺子里卖的差距不大。陈卓父兄做的,线条更为流畅舒展,细节上还有些说不清的区别,似是更具美感。

“陈兄家是否做过首饰?”

程颂好奇道。

“做过些,父亲手艺好,大哥也学了九成。偶尔会有客人找来,订做几样别致些的饰物或摆件。只是这样的生意不多。长宁的有钱人家更愿去云州采买,无非价钱高些,但流行的新样子多。那些新样式若是父兄见了,不少都能做出来。你要是想在木簪上刻些纹样,或是将样式改得精巧些,家中也能做。”

“那倒不必,这样的素簪就可,样式繁杂了工期也长,先照这样做吧。”

程颂说道。陈卓父兄擅长雕版,一笔一划地发刀挑刀是个耐心活儿,做这些小物件应是比寻常匠人更仔细些。而且有些人的审美是天生的,会不自觉地反应在手艺上,特别简单的东西,也能做出几分灵动秀美。

陈卓建议把簪子做得精巧,是他没见过绢花头饰的成品,不知道点睛之笔在绢花上。

作坊的第一批货,程颂只打算用最简洁的款式。市场都是空白的,无人竞争,没必要做得太复杂。

从黎仁诚做好第一件样品,程颂就考虑过被山寨的问题。

大琞的律法中有惩罚制假的条例,但严禁的多是缺斤短两、掺假作伪,像是布匹必须足尺,酒中不可掺水。仿制绢花饰物定是不在其中。

要想不被仿品冲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快推陈出新,多增款式。

作坊刚成立,过于复杂的样式会拉长制作周期。眼下程颂只想先把银子挣了,有了利润再考虑升级迭代。

陈卓带来的木簪花枝做工更精细,程颂给木簪的出价是六文,竹签是一文两根。

“不可不可。”

陈卓拒绝道。他昨天跟着一起去了刘实那里,程颂给自家亲戚的收购价才是五文和一文三根。

“颂弟要的样式简单,我家这手艺就算好些,也是细究才能看出几分高低。爹和大哥说了,这价钱很是合适,不可再涨了。如今就盼着颂弟的生意兴旺,你收的簪子花枝多,家里就能多个稳定的买卖。”

见陈卓很是坚持,程颂只能妥协。

别人都是费尽唇舌压低价钱,他是苦口婆心想多付还不成。从最早给孙大吴婶子定工钱,到与黎兄商议合作开作坊,次次如此……

要想不辜负这些信任,只有努力将作坊的生意经营好,让跟他合作的这些实心眼都早日富裕起来。

不到辰时三刻,女工们都到齐了。程颂提着爆竹来到大门处。

作坊多增了人手,扩大了规模,但开张得多少有些仓促。正式的名字都没起,牌匾也没做。其它的可以日后再补,这招财聚客的爆竹还是得响几声。

黎仁宁带着女工们站在院中观看。今日她特意没穿长裙,换了便于活动的裤装。上身是细麻布的窄袖衫,还系了压腰,发髻也盘高了。原本她就是清冷的气质,换了装扮更是爽利了不少。

燃过爆竹,学着画砚的版本,程颂也做了个类似的新伙计讲话,还多划了两个重点。

一是向女工们正式介绍了管事黎仁宁,强调了作坊里的一切日常事务都由她作主。

二是让所有人都在保密协议上按手印。

协议是黎仁诚昨晚写好的,内容和吴婶子她们签过的近似,只是时限拉长到了五年。

如今这些女工中,灾民占了六成还多。若是村子重建顺利,两三个月后她们就会离开。其他人都是住在县中,却也未必都能干满五年。

但绢花制作简单,万一有人漏了口风,仿品很快就能出现,必须从开工初始就对工人严加约束。不能像吴婶子孙大那样,等做熟了、对人品有了了解再签协议。

为了让工人对保密足够重视,协议上定好的泄密赔偿是三千两。真要泄密被抓,工人们砸锅卖铁也赔不起。

“三千两?为何定得这么高呢?”

昨晚,定好价格后,梁言和画砚都不明白,齐齐向黎秀才提问。

“颂弟买进的这批瑕疵绢绸,若是全部做成发饰卖价最高,约是二千两,发饰和插花各半的话约是一千六百两。若是因为仿品导致做好的绢花无法卖出,那赔偿的金额就要按照这个收益算。”

“那也不到三千两啊?”

画砚接着问道。

“多的算精神赔偿。”

闲坐桌边的程颂插言。

“精神赔偿是何意?”

“就是让少爷心情变好的花销。”

“哦……”

“三千两的价钱不是定给泄密的工人,而是那些与她们买手艺的人。要是对方给的银子太少,这些人就得掂量下泄密是否值得。”

黎仁诚给几个孩子解释。

协议的金额和内容都是黎仁诚操心定下的,程颂只守在旁边,看着黎兄为自己费心谋划,美滋滋地等现成的。

“原来如此,高价赔偿就能让工人不敢泄密了。”

梁言默念。

“再高的赔偿也无法限制所有人,就如再严苛的律法也不能制止所有的犯法行凶。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规程协议管束好多数人,为自己多增一层保障。”

说罢,程颂起身去了厨房。黎兄的茶都凉了,得沏壶新的。

他和黎仁诚都清楚,这个保密协议的实际效用很小。真有人把绢花做法泄露出去,他们也很难把人抓出来。就算抓得到人,闹上衙门,能讨回的赔偿也有限。

一些有家传秘技的工坊,核心技术的保护多靠家族传承。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甚至连文字都不留,只依赖口口相传,就是无法相信外人学去了能保密。

绢花制作简单,即便不从他们这里买手艺,出现仿品也是早晚的事,要想持久做这个生意,最终还得靠不断提升品质创新样式。

道理讲得过于清楚,协议便显得愈发无力。孩子还小,程颂和黎仁诚如此耐心地讲解,是不希望他们从初始就丧失了对律法规矩的信赖。毕竟这是正途。学好了怎么走正路,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偷巧,之后才是锻炼如何应对。

赔偿数额定得离谱还有一层考量,他俩都没说。三千两银子于普通百姓而言是巨款,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卖手艺时必然会要个高价。

但钱越大,收钱时就越要掂量。这钱对方会不会真的给,真给了自己能不能保住。万一消息漏出去,还要防着钱财被盗抢。那种境地的滋味定能将人煎熬得寝食不安,未必比坐牢好受。

只是这个道理现在讲给几个孩子有些早,等他们长大些再学不迟。

……

听程颂讲完,所有女工都按了手印。那保密协议是严苛,但遵守起来到也容易,只要不泄密就行了。

比起那虚无缥缈的高额泄密钱,眼前每月八百文的工钱才是实实在在的。

按完手印,就该上工了。

试工时没有说明作坊具体做什么,如今协议都签了,黎仁宁拿出提前做好的样品,给女工们讲解做活儿的步骤和要求。

绢布早上已经运来了,木簪和花枝也送来了,只是数量远远不够。前几日的做工重点都是裁剪绢布,制作花瓣和叶子。

黎仁宁听程颂讲过,要想将绢花做得更逼真,可以给绢布上浆,浆过的布料更易裁剪塑形,做成花瓣也更挺括。

不过第一批货的几个款式简单,用不上浆的绢布就能做好,这步就先省去了,等以后添了新样式再试。

见工人们都开始干活儿了,黎家大姐的管理也很有几分架势,程颂心里踏实不少,和黎仁宁打过招呼后就带着梁言往回返。

早上送孩子的骡车是衙门租的。程颂问过车夫,说骡车都是他们自家的,常在县里拉人拉货。

既是如此,那就多付一份车钱,每日一早送完养济院的孩子,再把黎家母女和村里的九个女工送进城,下午是先将村里的女工送回学田,再接孩子们回养济院。

顺道的事,又是衙门订车,三个车夫先是客气拒绝,但程颂坚持付,申明和养济院的接送各算各的。

骡车跑一趟用时约一刻,一来一回要价二十文,三辆车一天一共六十文,车钱每日一早到制糖院子找梁言结算。

耗时一样的买卖收入翻了倍,车夫自然心喜,对着程颂连番道谢。

只是现在骡车已经离开了,程颂和梁言只能走着回学田。

昨日听谭家兄妹的口风,离开长宁前可能日日要去学田拜访他们。现在巳时都过了半,保不准那谭四娘已经到了秀才院。

买卖都谈明白了,还有什么可拜访的,不是监工就是对黎兄有了想法。程颂越琢磨越起疑,脚下也加了紧。

被程颂拉着小手,梁言不明所以,以为少爷是急着赶回去安排杏干杏仁的制作,跟得费劲也不说,两条小腿紧捯饬。

一路上孩子累得呼哧带喘的,不但没有任何埋怨,还对程颂愈发崇敬起来,他家少爷,可真勤劳啊!

感谢看文评论!

小剧场:

画砚:少爷,采摘小队不用签保密协议吗?

程颂:不用,一群娃娃,越不让说越想说,哪个能保得了密。

画砚:我啊,我就能保密,少爷不让我说,我就肯定不说。

程颂:嗯……过来,咱俩商量一下。

画砚:何事啊?

程颂:以后能不能少提钱夫子?

画砚:不提钱夫子?那有何难,除了黎秀才,我都没和外人提过!

程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保密协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