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个的,又不是没下过地,让人看了以为咱地里种金子了。”
见娃娃们争抢着全跑了,吴婶子直乐呵,搅着糖水念叨。
“还不都是奔那果子去了,豆子粟米哪比得了香甜的西红柿,都得吃饱了才舍得回来。”
帮工婶子跟着调侃。
院子里就剩下吴婶子孙大夫妻和村里几个后来的帮工。日日在这小院里干活儿,有时候他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听听那小课堂。
第一批印好的识字书程颂没卖,全发给这些雇工了。吴婶子干活儿累了就拿出来翻翻,都快把书里的生字记全了。
默写估摸着还得缺胳膊断腿儿,但别人写出来她能认得。说也奇怪,只是识了点儿字,心里就有了股特别的知足,觉着自己和以前有种说不出的不一样。高兴劲儿仅次于发工钱。
小东家说这是满足感还是成就感?这感不感的他们说不明白,反正在这院子做工,感觉挺好!
今天要采摘的是黎仁诚和孙大家种的辣椒西红柿。村里的娃娃下田和回家差不多,熟悉得很,只是程颂操心惯了,总想安排俩大人看顾着。他还有事要做,便嘱咐石头兄弟先跟着去了,他和黎仁诚回了秀才院。
“劈个裂口,再掰开就行。”
程颂挥着手给黎仁诚比划。
“好。”
摆好程颂递给他的五个竹筒,黎仁诚依次下刀,劈裂掰开后取出了已经完成皂化反应的“药膏”。
“颜色较之前用过的要浅淡许多。”
黎仁诚拿起一条肥皂翻转着端详,一眼就看出了不同。
“呃,不瞒黎兄,这‘药膏’有个学名,叫‘肥皂’。”
程颂秉承了对黎仁诚尽力坦诚的好习惯,上报了肥皂的真实身份。
之前从家里拿回来那块就在秀才里用了,只是顶着“药膏”的名义。
于超蛰伤事件后,程颂就惦记上了做肥皂。虽然普通澡豆价格也不贵,但去污除菌的效果还是不如肥皂。
常用肥皂清洁不仅让吃食制作过程更卫生,对个人健康也更有利。
这批肥皂是七月底做好的,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皂化反应也差不多了。今天那帮娃娃从田里回来肯定土得够呛,下午一人发一块儿,都拿回家好好洗个澡。
“肥,皂?”
黎仁诚低喃,看着手里的药膏,不知想到了什么,嘴角微微扬了下。
合租半年多,黎仁诚难得的展露笑容几乎都在秀才院,程颂见得不少,越看越喜欢。片刻的晃神后,小少爷清清嗓子问道:“黎兄为何发笑啊?”
“颂弟见谅,我是想到了小白。”
额……
小白是条小黑狗,这制好的白药膏非要用个“皂”字,难怪黎兄发笑。
“那这‘肥’字从何说起?”
“黎兄可还记得小弟熬制药膏时炼制过猪油?”
“自然记得。原来‘肥’从此处来,多谢颂弟解惑。”
黎仁诚放下肥皂认真道。
作坊里工人多,肥皂肯定用得快。程颂一次做了不少,这五个竹筒的肯定够今日娃娃们洗澡了。
他把肥皂切成小块儿后就和黎仁诚一起去田里了,辣椒西红柿的丰收景象自己还没见过呢,也是期待得很!
“哇……哇……”
“呜……呜,呜……”
半个时辰后,蹲在田边,程颂满脸愁苦。心中的丰收喜悦荡然无存,全被小队员此起彼伏的哭声淹没了。
擦汗怎么就不知道先摘手套呢?!
趁着程颂安抚一个个哭包,早有准备的黎仁诚去最近的灌溉井打来两桶井水,掏出兜里的肥皂,让哭包们挨个过来洗脸洗手。
“洗好了就别去摘辣椒了啊,非要去记得摘了手套再摸脸。”
老妈子程颂挨个嘱咐。
洗过之后没那么难受了,孩子们又对肥皂产生了浓厚兴趣,击鼓传花了没一会儿就把人全招回来排队了。
洗手玩泡泡一个个乐得不行,这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心累得小少爷想死一会儿。
程颂与村民们制定的蔬果种植合作价是不论产量多少,每亩一千五百文包圆。
保底价是按照杂粮亩产四石左右计算的,价钱已经不低了,就为了能让佃农们安心种菜。只是程颂没想到秋收增产幅度又提高了,部分种了豆子的人家每亩地的收入到了一千七百文。
佃农每户最多租种二十亩学田,满打满算能差出三四两银子,买不下一口铁锅,于佃农们而言却是几百斤粮食钱。
这个差价得补上。程颂又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叭拉了一串感谢,实质的酬谢就是给种豆的农户每亩地多发一百文感谢费,种辣椒西红柿的每亩地多发三百文,算做风险补偿。
一亩地一百文,十亩地就平白多领一千文。个别种豆的佃农可能对蔬果田地的补偿多有些不满,但毕竟自己也领了钱,而且他们就是怕有风险才种的豆子,现在也说不出什么。
若是抱怨多了惹恼了程小郎君,把自己剔出合作名单岂不亏大了。想通了道理,佃农们都客客气气地把钱领走了,出了秀才院就开始议论明年种什么。
丰收是喜悦,太丰收就是喜忧参半了,赶工制作的压力立时加大。
看着院里一筐筐装得冒尖的辣椒西红柿,程颂心中溢满了对家政阿姨的敬意。没有冰箱里的有机良种,哪有现在的喜人丰收!
后世的优良品种对上灌足了肥料的田地,再加上佃农们的精心耕种。程颂和黎仁诚算了算,保守估计辣椒西红柿每亩能收至少十五石,大概率能上二十石甚至更多。
采摘刚开始,他们是参照第一天的收成推算出来的,误差应该不大。
辣椒还好,考虑到西红柿的保鲜期,程颂彻底结束了果干制作,剩下的几百斤果子送到几个作坊给大家分了。城里的酱油作坊要马上分出人手制酱,制糖院也紧急变更成了制酱院,小队员依旧负责清洗和掏种子,其他人负责熬酱。
院里又加砌了灶头,可就这样日日不停熬煮也撵不上西红柿成熟的速度。
眼见满院人干得急急火火,每天的工作时间又有拉长的趋势,程颂只能抓紧想折。
论省力肯定是拉去城里售卖,但地里这些虽说做酱消耗不过来,多余的拉去卖生果却又不大够瞧。而且西红柿既能算作蔬菜也能当水果食用。按蔬菜卖不好定高价,当水果卖怕是多数百姓买不起。
反复思量后,程颂决定给章家铺子添道新菜,生果的售卖再多等一季。
西红柿炒鸡蛋的扬名速度直接秒掉了蜜汁排骨,推出当日就受到了热烈追捧!
这道菜极为平凡却也极为通吃,南北通吃,老少通吃,甚至咸甜通吃。推出没两天就火遍了全城,没办法,它新鲜呀!
西红柿,没见过,炒鸡蛋,没吃过,那还不快去尝尝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卖给章家是三文钱一斤,比起其它青菜一文一斤甚至一文两三斤的价钱贵了不少,但章家一点不觉着。
一份菜半斤西红柿,加上鸡蛋油盐成本不过五六文,十五文一份日日卖得飞快。
有了章家帮忙,生果消耗的压力小了不少,但程颂并未轻松多少。当初一个西红柿的种子栽了半个秀才院,五月成熟后又种了几十亩。眼下取出的这些种子,学田的几百亩定是不够用了,加上辣椒种子,再有个万八千亩田地他都不愁。
种子是不愁了,程小颂愁地啊!几千亩地去哪儿买啊……
几日后。
“程小郎君今日找哪位大人?”
衙门口的差役都习惯了,有段日子见不着程颂都得念叨念叨。
“烦劳,想找一下负责公厨的官差,我来送个菜。”
……
大琞的地方官衙都有自己的公厨,每日为几位大人和衙役们提供一顿午食。
县衙公厨的运转支出由上级州府拨款,拨下来的饭钱只够每日提供一顿清汤寡水的饭食,勉强比县学饭堂强上一些。
这一日衙役们刚进公厨,不仅闻到了不同以往的饭菜香,连摆上桌的菜色都丰富了不少。
以往这时节都是满眼各种绿,今日这桌上红彤彤一片。不但有近日正火的西红柿炒鸡蛋、没见过的西红柿豆腐汤,居然还有已经停售了数十日、早就馋上了的辣炒豆干!
如此丰盛,难道是衙门进了什么偏财?
“你想用这辣椒西红柿为县里……创收?”
县丞学着程颂的新词问道。
用过公厨今日的午饭,单筠有些头疼地在厅堂再次接见了程颂黎仁诚。刚才都在一处吃饭,其它大人也跟着过来了。
“是,这两样菜蔬是当初我有幸从商人手中购得。听闻是产自西边,味道和做法都是特别,便想在县里多种一些。种好了兴许能成为长宁特色,多吸引些商贾来交易,让百姓和官府都能多些收入。”
“种菜卖给商人?这西红柿似是不好贮藏啊。”
主簿插话。
“卖菜自然不行,就算存得住,用不了两年,别处买去取种也种出来了。学生说的创收是指用辣椒西红柿制的酱,而非鲜果。”
制酱?听是制酱几位大人都点了头。程颂做的酱料他们都尝过,味道确实好。
而且不用他再多解释,种菜就得买地,或是开荒。做酱也得雇人做工,他挣的银子多,交到衙门的钱就多,可不就是生财创收,振兴地方。
很快想通的几位大人看向程颂的眼光又温和了好几分,连单筠心里的纠结都少了些。
他的自评状已经写好,并写明了希望能继续留任长宁,决定和这小郎君一起扛一扛识字书可能带来的冲击。
如今看来还得把这两样新作物也添上去,给程颂推动农事的功绩再加加码。
想到这里,单筠再看程颂又顺眼了不少。
“那今日你来府衙既是送菜,也是买地?”
长宁周边的大片耕地分属几家大地主,其余的荒地都归属官府。单筠猜测那几家卖地给程颂的可能性不大。就算能卖,百八十亩的应是也不够用,否则他不会跑来县衙。
“大人英明,学生就是来买地的,也不用上等田,买些荒地就可以,最好是中等田,不够的话下等田也行。”
程颂高兴道。还没张口,大人就知道他什么打算了,真是机智。
单筠懒得听他追捧。
“那你想买多少?”
“谢大人,不用太多,先来三千亩吧。”
程小颂乍开一脸憨笑。
三,三千亩?
单筠: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
感谢看文!
小剧场:
西红柿炒鸡蛋火爆一段时间后。
“过些时做几只烧鸡解解馋。”程颂坐在院子里念叨。
“烧鸡?”画砚眼睛亮了。
“是啊,听说其它馆子也学着卖起了炒鸡蛋,虽然没有西红柿,葱炒蛋味道也不错。蛋用得多了,养鸡的自然也多,价钱定是要便宜。回头多买些来,少爷给做叫花鸡。”
“叫花鸡?这名字不好听,要不做别的吧少爷。”
画砚眨眼期盼道。
“别的?什么鸡?”
“炸鸡啊少爷!”
一句炸鸡出口,其它娃娃也抬了头。少爷做得炸鸡可香了,就是不肯多做,与糖醋里脊一样,每月只给做一回。
“驳回!油炸食品不会因为鸡多了增加供应,只有叫花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7章 买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