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讨厌你 > 第64章 话剧(上)

第64章 话剧(上)

高二的教学楼,仿佛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命力,喧嚣与活力如同实质般在楼道间奔涌、碰撞,从未有一刻如此刻这般沸腾。自从学生会的公告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郑重宣布本次话剧大赛将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激烈角逐,整个高二年级便如同被点燃引信的烟花筒,瞬间迸发出五彩斑斓的热情。消息的余波尚未散尽,仅仅三天之后,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海报便如同拥有生命力的藤蔓,以燎原之势疯狂滋长,牢牢攀附在校园的每一寸“墙壁”——教学楼的玻璃窗被色彩覆盖,食堂粗壮的承重立柱披上了戏剧的外衣,甚至连体育馆冰冷沉默的金属储物柜表面,也被这些张扬的视觉宣言强势占领,整个校园化身成一个巨大的、充满期待的戏剧预告板。

清晨的阳光,带着初夏特有的清冽与朝气,斜斜地穿透教学楼洁净的玻璃窗。光线在穿过那些层层叠叠、色彩斑斓的海报时,被切割、过滤,最终在走廊光滑的釉面地板上投下变幻莫测、光怪陆离的斑驳光影。值日生小杨正踮着脚尖,努力伸展手臂,将喷壶里的清水均匀地喷洒在蒙尘的窗玻璃上。细密的水雾在金色的光束中弥散,折射出无数道转瞬即逝的微型彩虹。她紧握着塑料刮板,神情专注得近乎虔诚,小心翼翼地刮擦着上一轮海报战役留下的、顽固如疤痕的胶印残迹,每一次刮动都伴随着细微却清晰的“沙沙”声,像是在清除旧日的痕迹,为新的梦想腾挪空间。她的同桌则高举着一幅墨迹似乎还未完全干透的新海报,身体微微后仰,眯起一只眼睛,紧张而精确地比对着最佳张贴位置:“再往左上角挪一点点…哎,过了过了,往右下回一点…对!稳住!就是这个黄金分割点!”当那幅承载着新鲜期冀的海报终于完美地覆上湿润的玻璃,一股混合着油墨的独特辛香、纸张的清新木质气息以及印刷厂特有的工业味道,瞬间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宣告着又一个班级戏剧梦想的正式启航。

高二(3)班那幅设计精良的海报,边缘已因反复粘贴和空气湿度而显露出些许疲态的卷曲。班长正半跪在地上,用透明胶带一丝不苟地加固着四个边角,动作细致得如同装裱名画。海报是深邃如子夜海洋般的蓝色基底,“The Last Letter”的烫金英文字体在阳光的直射下流淌着奢华而神秘的光芒,那流动的金色仿佛拥有魔力,引得路过的同学不由自主地驻足,忍不住伸出手指想要触摸那诱人的光泽。“哎!手下留情!”宣传委员如同守护珍宝的卫兵,眼疾手快地拍开那只好奇探出的手,语气紧张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维护,“这可是昨天刚贴上去的‘门面’,这金粉矜贵得很,经不起你这一摸!”她一边说着,一边迅速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支细如针尖的金色彩笔,屏住呼吸,身体前倾,像一位修复古老壁画的匠人,全神贯注地、一笔一划地描补着海报边缘被无意蹭掉的一小块金色,试图恢复它最初的完美无瑕。

食堂门口那几根承担着结构重任的粗壮立柱,此刻却戏剧性地成为了海报张贴的“诺曼底”,是各班宣传小队寸土必争的战略高地。午休的喧嚣刚刚退潮,人迹略显稀少时,高二(7)班的几名“突击队员”便瞅准时机,动作迅捷如风,用强力双面胶将他们班那幅哥特风浓郁、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假面舞会》海报,严丝合缝地覆盖在了高二(5)班原本占据的“黄金口岸”上。“你们…你们太过分了!这是我们先占好的位置!”(5)班的文艺委员发现“领土”被侵占后,气得脸颊绯红,指着那刺眼的“新邻居”,声音因委屈和愤怒而微微发颤,在原地连连跺脚。这场无声的“阵地争夺战”很快升级,最终惊动了学生会的“维和部队”,几位干部匆匆赶来调停。经过一番现场勘察与协商,“战争”才得以平息——学生会无奈地在每根立柱上划分出清晰的、用粉笔临时标记的“楚河汉界”,为各班划定了专属的“海报领土”,暂时维持了表面的和平。

这些精心设计、争奇斗艳的海报,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宣传功能,它们是无声的戏剧宣言,是班级荣誉的无声呐喊,更是吸引目光的诱人谜题:

高二(3)班《The Last Letter》:深邃如午夜星空的蓝色背景,流淌着优雅而冷冽的烫金字体,神秘感如同薄雾般弥漫。海报中央是五个姿态各异、极具张力的剪影人物,他们或倚或立,或沉思或凝望,每人手中都紧紧攥着一封形态不一的信件。光影在他们之间巧妙交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隐秘的氛围,仿佛他们正无声地传递着一个被重重阴影包裹、关乎命运的巨大秘密。右下角一行用荧光绿笔精心勾勒的小字,如同幽灵的低语,幽幽地提示着:“你看到的真相,未必是全部。” 引人无限遐想。

高二(7)班《假面舞会》:极致的哥特美学扑面而来,华丽繁复的面具下,舞池中男女的身影在迷离的光影中若即若离地交错、纠缠。背景是怒放中带着颓靡气息的暗红玫瑰与尖锐狰狞的荆棘,象征着美丽与危险并存。最令人心头一悸的是海报角落那一行仿佛用鲜血书就的猩红大字,如同直指人心的战书:“你敢摘下我的面具吗?” 挑衅意味十足。

高二(6)班《时光邮局》:主色调是温暖怀旧的鹅黄,如同泛黄的老照片底色。画面中央拼贴着复古的墨绿色邮筒和一叠仿佛承载着岁月尘埃的泛黄信笺。正中央一行飘逸而深情的钢笔字,如同温柔的叩问,直击灵魂深处:“如果有一封信,能寄给过去的自己,你会写什么?” 瞬间唤起心底的柔软与共鸣。

课间短暂的十分钟,成为了信息与猜测高速流通的黄金时段。走廊里、教室中,讨论声如同无数只兴奋的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作,嗡嗡作响,充满了对未知剧情的探求和对演员阵容的好奇。高二(4)班教室的后排角落,几个女生默契地围拢在一起,头碰着头,目光灼灼地聚焦在中间一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快看快看!独家爆料!(2)班男主角的定妆照流出来了!新鲜出炉!”屏幕上,一个平日里穿着校服都显得松松垮垮、拉链都懒得拉到底的男生——物理课代表,此刻竟被塞进了一套略显宽大的复古条纹西装里,领结歪歪扭扭地系在颈间,他努力板着脸,试图做出严肃深沉的绅士表情,却掩不住眉宇间那份生涩的局促。“噗…天呐!真的是他!他平时能把校服穿整齐就是奇迹了,现在居然要挑战老派绅士?这反差萌…绝了!”一阵极力压抑却又控制不住的、如同气泡水般噗嗤噗嗤的窃笑声,在课桌下方狭小的空间里隐秘地蔓延开来,带着善意的调侃和难以置信的新奇。

实验楼幽静拐角处那间总是弥漫着水汽的开水房,此刻意外地成为了高二(9)班两位演员的秘密排练据点。穿着宽大黑色连帽卫衣的男生,将台词本紧紧卷成筒状,仿佛握着一柄无形的武器。他凑近同伴,刻意压低了本就带着几分沙哑的嗓音,试图营造出剧本要求的阴森氛围:“你以为……这具躺在冰冷地板上、毫无生气的尸体……会是谁……第一个发现的?”他酝酿着情绪,尾音拖得长长的。然而,话音未落,尖锐刺耳、毫无预兆的上课预备铃声如同惊雷般骤然炸响!沉浸在角色中的男生被吓得浑身一个激灵,手猛地一哆嗦,那卷成筒状的台词本便如同离弦之箭,“扑通”一声,精准无比地掉进了同伴刚刚接满滚烫开水的保温杯里,溅起一小片灼热的水花,也宣告了这次秘密排练的狼狈终结。

下课后的校园并未如往常般迅速沉寂,反而在各个角落奏响了排练的序曲。被临时征用为排练室的空教室里,传出此起彼伏、或激昂或低沉的声响。高二(1)班的“总导演”——一位平日里就以思维敏捷、要求严格著称的女生——正站在由几张课桌拼成的简易“舞台”前,神情肃穆。她手中卷起的剧本如同指挥棒,用力敲打着充当讲台的桌面,发出“砰砰”的、不容置疑的声响:“情绪!把你的情绪给我掏出来!我要看到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绝望,是深渊般的痛苦!不是这种浮在表面的、像小孩子没拿到糖一样的委屈!”她的声音极具穿透力,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台下,与她演对手戏的女生早已眼眶通红,晶莹的泪水在长长的睫毛上摇摇欲坠,她死命攥着当作戏服的、一条略显陈旧的素色长裙的裙摆一角,纤细的手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单薄的身体也在不易察觉地轻轻颤抖,仿佛下一秒就要被那沉重的情绪压垮。窗外,几个被激烈排练场面吸引而驻足偷看的男生,被这极具张力的表演和导演的怒吼惊到,猛地缩回脑袋,动作慌乱间却不小心撞翻了走廊里堆放的一摞闲置课桌椅。一阵“哗啦啦——哐当!”的巨大噪音骤然爆发,如同平地惊雷,惊得窗外那棵老槐树上原本在打盹的麻雀们“扑棱棱”地炸开了窝,惊慌失措地四散飞逃,只留下几片飘落的羽毛。

这来势汹汹的戏剧狂潮,带着青春的炽热与无畏,从高一新生尚显稚嫩的楼层,一路奔涌冲刷至高三备考区那略显凝重的边缘。几乎每一间教室的门缝里,都隐隐透出背台词的声音、争论剧本的讨论或是道具制作的敲打声;每一个课间,走廊里都奔走着行色匆匆、怀抱剧本或道具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书本的油墨味,更交织着一种名为“期待”的、令人心跳加速的荷尔蒙气息,以及无数个戏剧梦想在萌芽、碰撞时发出的细微声响。

“嘿,你们班定了演什么题材没有?剧本大纲搞定了吗?”走廊拐角,两个熟识的同学擦肩而过时,语速飞快地互相打探着“军情”。

“定了定了!我们班是硬核悬疑剧!据说剧情环环相扣,烧脑程度爆表!”回答者眉飞色舞,语气里充满了对己方“秘密武器”的绝对自信。

“我们班走的是青春疼痛文学路线,开头甜度超标,能齁掉牙,但听说结局…唉,导演放话了,让观众务必带够纸巾进场。”另一个声音则带着点“剧透”的神秘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重磅独家!高二(5)班好像要放大招,玩音乐剧!他们班那个钢琴十级、拿奖拿到手软的大神亲自操刀配乐,小道消息说很可能有现场自弹自唱的王炸片段!”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总能迅速在人群中激起一片羡慕与期待的惊呼。

——类似这样充满信息量、带着兴奋与比较的对话,几乎在每个课间休息的缝隙、每一条人来人往的走廊、甚至卫生间门口排队等待的片刻,都在不断地复制、粘贴、发酵、升级,成为构建这场盛大戏剧狂欢不可或缺的背景音。

午餐时间的食堂,人声鼎沸,食物的香气与喧嚣的人声交织。但这并不妨碍各个角落自成一片片热烈讨论的小天地。几个女生围坐一桌,面前的餐盘几乎未动,她们纷纷掏出手机,屏幕上展示着精心拍摄的各班海报特写。

“讲真,审美这块我还是站(3)班的《The Last Letter》,那个深蓝烫金的配色和剪影设计,高级感拉满,神秘氛围绝了!一看就是有深度的故事!”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指着自己手机屏幕上的海报,语气笃定地赞叹。

“但(7)班的《假面舞会》明显更有视觉冲击力和话题性啊!海报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敢不敢摘面具’这句简直灵魂拷问!哥特风多酷啊,反转剧情肯定少不了!”另一个短发女生立刻反驳,眼神里闪烁着对未知刺激的向往。

“你们都漏掉了潜力股!(9)班的《404号教室》才是真黑马!恐怖题材本身就自带流量!内部消息绝对可靠——他们排练到关键场景时,负责音效尖叫的同学自己先被剧本吓得破了音,真本色出演!”第三个戴眼镜的女生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分享着这个带着点惊悚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内幕”,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男生们的关注点则更偏向于“实战”和演员阵容本身。

“最新八卦!(4)班那个平时安静得像背景板、说话都细声细气的女生,这次居然要反串演男主角!这跨度…能行吗?”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浓浓的好奇。

“(2)班那个‘人形立柱’,校篮球队的绝对主力中锋,听说也去演戏了?他演啥?一棵会移动的树?或者…演堵墙?”有人忍不住调侃起那位身高鹤立鸡群的同学。

“据前线‘战地记者’回报,演一个惜字如金、气场两米八的冷酷杀手…虽然台词据说少得可怜,但就凭他那体格和往台上一杵的生人勿近气场,压迫感绝对到位!导演这选角眼光,毒!”另一个男生则分析得头头是道,带着点佩服。

尽管每个班级对于排练内容都三缄其口,力求保密,严防死守,但排练场地的墙壁和门缝,似乎永远无法完全阻隔那些引人无限遐想的“风声”逸散出来。

这些零零碎碎、真假难辨、来源成谜的“内部消息”、“小道八卦”,如同被顽童不断投入平静湖面的颗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叠加、碰撞。它们非但没有降低大家日益高涨的好奇心,反而像被不断添入熔炉的优质燃料,将所有人心中那份对即将到来的戏剧之夜所怀有的、滚烫的期待之火,烧得越来越旺,越来越亮,火光几乎要冲破胸膛,照亮整个校园的夜空。每一个流言,每一张海报,每一次偶遇的排练片段,都在为那场注定难忘的青春盛宴,铺垫着愈加浓厚、愈加迷人的序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三号风球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