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11章 青萍之末风初起

第11章 青萍之末风初起

第十一章青萍之末风初起

乐游原文会后,李瑜的生活仿佛驶入了一条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河道。他在王记绢帛店的身份已然超脱,王福掌柜待他半是东主半是客卿,店内大小事务,甚至一些关乎未来经营的决策,都会主动与他商议。凭借与新罗商人金志焕合作改良“新罗锦”带来的可观收益,李瑜不仅彻底摆脱了经济上的窘迫,更在王记内部拥有了不容置疑的话语权和实实在在的分红。

然而,他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西市一隅。司农寺主簿周明通过陈元靖传递来的咨询愈发频繁,问题也从最初的漕运、仓储,逐渐扩展到平抑物价、管理坊市、乃至对某些特定物资(如盐铁)政策的看法。李瑜深知言多必失,每次回应都极为谨慎,立足于唐代已有的技术和制度框架,引经据典,结合现实数据,提出改良建议,绝不妄谈颠覆性的改革。他的对策往往切中肯綮,兼具可行性与前瞻性,令周明在官场同僚中屡有亮眼表现,对其更是器重。

这一日,陈元靖再次来访,神色不似往常轻松,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色。他将李瑜请到内室,屏退左右,低声道:“李小哥,周大人遇到一桩棘手事,恐需你相助参详。”

“陈助教请讲,小子力所能及,定不推辞。”李瑜心中一凛,知道考验又至。

“事关常平仓。”陈元靖压低了声音,“去岁关中小有丰稔,司农寺依例在各地常平仓籴入(买入)了大量粟麦,以备荒年。然今春以来,粮价不跌反升,尤其是京师长安,涨幅逾常。有御史风闻,常平仓籴入之粮,或有‘虚报’、‘质次’之弊,甚至可能……与民间大粮商勾结,套取官钱。圣人与政事堂诸公已有垂询,周大人主管相关文书,压力甚大。”

李瑜眉头微蹙。常平仓制度本是为了平抑粮价、赈济灾荒,若其中存在贪腐,不仅使国策失效,更会直接损害民生,动摇统治基础。此事水深,牵扯利益方众多。

“周大人需要小子做什么?”

“周大人不便明查,恐打草惊蛇。他希望你能利用在市井中的人脉耳目,暗中查访,看看能否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例如,去岁负责籴粮的官吏与哪些粮商过往甚密?市面上是否有来历不明、或品质与常平仓入库记录不符的大宗粮食在流通?价格异常波动的背后,有无人为操纵的迹象?”陈元靖目光灼灼,“此事干系重大,务必隐秘。”

李瑜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风险。这已远超之前的账目清理,直接触碰到了官商勾结的利益网络。但他也明白,这是周明对他信任和能力的终极考验,若能办好,他在周明乃至其背后势力心中的分量将截然不同。

“小子明白了。”李瑜沉吟片刻,郑重应下,“我会尽力,但需些时日,且不能保证必有结果。”

“这个自然。”陈元靖松了口气,“周大人只盼能多了解些实情,以便应对。你一切小心,安全为上。”

送走陈元靖,李瑜独坐室内,面色凝重。他意识到,自己正被一步步卷入大唐帝国光鲜表皮下的暗流之中。这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策论,而是真刀真枪的较量。他手中没有权力,唯一的武器是超越时代的见识、缜密的思维,以及这几个月在西市编织的、尚显稚嫩的信息网络。

他铺开纸笔,开始规划。首先,他需要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王记绢帛店往来客商中,不乏与粮食行当有联系者;赵大等伙计市井消息灵通;甚至可以通过金志焕等胡商,了解是否有异常的外来粮食输入。他需要设计一套不引人注目的打探方式,将零散的信息碎片拼凑起来。

窗外,长安城的喧嚣依旧,但李瑜仿佛能听到那潜藏在盛世欢歌下的、细微而危险的涡流之声。青萍之末,风已初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