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月下花前诉衷肠
漕运之功与青庐夜话,使得李瑜在太子集团内部的地位悄然提升,虽官职未变,但已隐隐被视为东宫不可或缺的智囊之一。然而,他并未因此倨傲,反而更加勤勉于门下省的本职工作,同时与苏琬清那份借尺素传递的情谊,也在悄然升温,渐渐到了无法仅靠文字承载的地步。
机会源于一场宫廷庆典后的曲江游宴。此次宴席规模宏大,不仅皇亲国戚、文武重臣在场,许多受邀的官员亦可携家眷同行。苏琬清作为苏府嫡女,自然随父兄出席。
宴席设在黄昏,华灯初上,曲江池畔灯火璀璨,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李瑜身为京官,亦在邀请之列。他穿梭于人流之中,目光却不时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终于,在池畔一株繁茂的垂柳下,他看到了正与几位闺中密友轻声谈笑的苏琬清。她今日身着盛装,一袭石榴红蹙金双层广绫长裙,外罩品月缎绣玉兰飞蝶氅衣,云髻高耸,簪着步摇金钗,在灯火映照下,明艳不可方物,与平日素雅书卷气的她判若两人,却同样动人心魄。
似乎感应到他的目光,苏琬清也抬眼望来。四目相对,周围喧嚣仿佛瞬间远去。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与羞涩,微微垂下眼睑,对女伴低语几句,便借故款步向不远处一处较为僻静、月光笼罩的临水回廊走去。
李瑜心领神会,略等片刻,也悄然离席,跟了上去。
回廊僻静,月光如水银泻地,将雕梁画栋染上一层清辉。池中荷香隐隐,远处宴会的乐声缥缈传来,更衬得此地静谧。
苏琬清凭栏而立,望着池中月影,听到身后熟悉的脚步声,并未回头,只是轻声道:“李公子也来此处躲清静么?”
李瑜走到她身侧,保持着一个恰当的距离,望着她被月光勾勒出的完美侧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月色太好,不忍辜负。”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真诚,“也更想……亲口对苏娘子说几句话。”
苏琬清终于转过头,清澈的眸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带着一丝询问,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自雨巷初遇,至尺素往来,瑜……深感娘子才情慧质,见识不凡。”李瑜斟酌着词句,既想表达心意,又恐唐突,“每每与娘子笔谈,如沐春风,如饮醇醪,获益匪浅,亦……心生倾慕。”
他终于说出了“倾慕”二字,虽含蓄,但在此时此地,已不啻于最直接的表白。
苏琬清脸颊飞起两抹红云,在月光下愈发娇艳。她并未回避他的目光,沉默片刻,方轻声回应,声音带着一丝微颤:“李公子过誉了。公子之才,经世致用;公子之志,匡扶社稷。妾身……亦是敬佩不已。”
她没有直接回应“倾慕”,但“敬佩”二字在此情此景,已包含了更深的情意。她顿了顿,抬起明眸,直视李瑜,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与坚定:“只是……公子可知,长安城中,门第之见,犹如天堑?”
她终于将横亘在两人之间最现实、也最残酷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李瑜心中一震,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他迎着她的目光,眼神坚定,毫无退缩:“瑜自知出身寒微,不敢高攀苏府门楣。然,门第并非天生,功名可以自取。瑜虽不才,愿以此身,搏一个前程,争一个……匹配娘子的资格。”
他的话语中没有豪言壮语,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与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对这个时代的认知,足以让他跨越门第的障碍。
苏琬清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坚定光芒,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她何尝不知他的潜力?何尝不欣赏他的风骨?这些时日的书信往来,早已让她看清,这个男子,绝非池中之物。门第之见固然森严,但若对方是这等人物,未必不能争上一争。
她微微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地传入李瑜耳中:“妾身……愿待君佳音。”
短短六个字,却重逾千斤!这是她的承诺,她的期许,更是她对抗世俗规矩的勇气!
李瑜心中狂喜,几乎要忍不住握住她的手,但残存的理智让他克制住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道:“必不负娘子期许!”
两人不再多言,只是并肩立于月下回廊,享受着这片刻的静谧与心意相通的甜蜜。池中月影婆娑,荷香暗度,远处喧嚣仿佛已是另一个世界。这一刻,无需更多言语,彼此的心意已如这皎洁月光,澄澈分明。
然而,他们也深知,这份情愫一旦挑明,未来的路将更加不易。苏府的态度,外界的舆论,都将成为考验。但既然选择了彼此,便只能风雨同舟,携手前行。
这次月下花前的倾诉衷肠,彻底明确了两人的关系。它不仅是情感的突破,更是一种无形的盟约,将两人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对于李瑜而言,这份感情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慰藉,而是变成了激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权力高峰的强劲动力。为了能光明正大地站在苏琬清身边,他必须更快地积累实力,提升地位。za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