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33章 朱门深深探芳心

第33章 朱门深深探芳心

第三十三章朱门深深探芳心

谏议大夫的任命,如同在长安朱门望族间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李瑜,这个一年多前还只是西市商铺伙计的寒门子弟,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跻身五品清要,其升迁之速,堪称异数。一时间,苏府的门槛几乎被前来打探消息、或明或暗提及联姻的媒人踏破。

苏府内部,也因此暗流涌动。苏琬清的父亲,那位以清流自守、注重门风的苏公,心情极为复杂。他欣赏李瑜的才华与能力,尤其在此次河南道救灾中展现出的担当与干练,更是让他这个同样关心民瘼的退隐官员暗自点头。然而,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以及李瑜那过于耀眼却也伴随着巨大争议的崛起方式,都让他难以轻易点头。

“此子确非凡品,然其根基太浅,锋芒过露。如今虽简在帝心,又得东宫看重,但朝中树敌亦多。李林甫其人,焉能坐视其坐大?将来是福是祸,犹未可知。”苏公在书房中,对长子(苏琬清之兄)叹道,“将琬清许配于他,恐非稳妥之举。”

苏琬清之兄则看法较为开通:“父亲,李瑜之才,百年难遇。观其行事,虽偶有激烈,然皆出于公心,且每每能切中时弊,化险为夷。其前程,恐不可限量。门第之见,或可稍放宽些。且妹妹她……”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

苏琬清本人,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族中长辈、闺中密友,或劝她谨慎,或羡慕她得此良缘,言语之间,皆将她的婚事与家族利益、未来荣辱紧密相连。但她心中却异常清明而坚定。月下回廊那一席话,尺素往来的灵犀相通,早已让她认定了李瑜。她看重的,不是他此刻的官位,而是他那份“愿以此身,搏一个前程”的志气与能力,以及彼此精神世界的契合。

这一日,苏府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家宴,受邀者皆是至亲好友。李瑜因与苏琬清之兄有交,且名声在外,亦在受邀之列。这无疑是苏公想亲自近距离观察这位“准女婿”的一次安排。

宴设于苏府后花园的水榭之中,夏荷初绽,清风送爽。李瑜一身得体的深青色常服(五品官员可服深青),举止从容,谈吐不俗。他既能与苏公探讨经史,又能与苏琬清之兄议论时政,甚至对园林布置、书画鉴赏也能言之有物,其学识之广博、见解之深刻,令在座众人皆暗自赞叹。

席间,苏公似是不经意地问及对当前朝局,尤其是边镇的看法。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答得好坏,直接影响苏公对他的判断。

李瑜心知肚明,他略一沉吟,并未重复“阳予阴夺”那套对太子的说辞,而是从更宏观、也更稳妥的角度答道:“回苏公,晚生以为,治国如烹小鲜,重在火候与平衡。边镇之设,本为御外侮,然权柄过重,则易生内忧。关键在于朝廷能否持中枢之正,运筹帷幄,使将帅知有所畏,有所恃。一方面需保障其御敌之需,另一方面亦需有制衡之策,如汉之监军,唐之节度使入朝觐见制度,皆为此意。归根结底,在于朝廷自身是否强固,纲纪是否严明。”

他避开了具体指责安禄山,而是强调制度平衡与中央权威,既表达了忧虑,又显得稳重老成,不授人以柄。

苏公听罢,捻须不语,眼中却闪过一丝满意。此子并非一味莽撞,亦懂得藏锋守拙,把握分寸。

宴会间隙,李瑜与苏琬清终于得以在众人视线可及、却又相对独立的廊下短暂交谈。

“恭喜李公子高升。”苏琬清轻声道,眼中带着由衷的喜悦。

“多谢苏娘子。”李瑜望着她,低声道,“只是这‘高升’,离瑜心中所愿,尚有一段距离。”他所愿的,是能匹配她的门第,是能拥有足够的力量守护想守护的一切。

苏琬清自然明白他言外之意,脸颊微红,垂下眼帘:“父亲……今日似对公子观感颇佳。”

“如此便好。”李瑜心中一暖,“瑜必当继续努力,不负……不负今日之期。”

两人相视一笑,虽只寥寥数语,却已胜过千言万语。这次家宴,李瑜以他沉稳得体的表现,成功地在苏公心中加分,也让他与苏琬清的关系,在家族层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朱门虽深,芳心已探,只待水到渠成之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