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林盛宴》经过三场次的竞演,终于决出了总决赛的六组选手。总决赛为直播形式,需要在半个月内准备最后一个舞台。
F-Stars女团围坐在一起,商量总决赛舞曲。
“你们有思路吗?”黎知珉着急地踱步。
“有。”简听眠看向夏弥,得到夏弥肯定后,继续往下说:“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众人不解,只有季燃接话:“稍等,我有知网账号,我去查资料。”
说罢,季燃跑上楼,拿了一台电脑下来,熟练地登录学校账号,搜索关键词“上官婉儿”“太平公主”。
一位是才情卓绝的巾帼女相,一位是明媚聪慧的盛唐公主,她们的故事穿越一千三百余年,讲述婉平之交的真挚情谊。
*
翻开古籍,寥寥数十字,便记录了一个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麟德元年(664年)的“废后风波”,上官仪(上官婉儿祖父)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上官庭芝(上官婉儿父亲)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上官婉儿凭借其个人天赋,在其母郑氏的培养之下,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天性韶警,擅文章。”
麟德二年(665年),宫里一声婴儿啼哭——太平公主呱呱坠地——“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以则天所生,特承恩宠。”
作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一生享受了超越常规礼制的待遇。
一位是罪臣之女,一位是天之骄女,两人人生并无交集,直到十四年后的一场面试。
上官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比立成,皆如宿构。”
武后欣赏上官婉儿的文学才华,特意将上官婉儿拔擢为五品才人,摆脱罪人身份—— “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上官婉儿虽是才人身份,但在武则天和中宗的授意下,承担了辅助处理外朝政务的部分职能。
*
巍峨宫墙,上官婉儿研磨执笔,初见太平公主。
一位身着绚烂华服的少女款款而出,其衣裳采用皇室御用的珍稀面料,质地细腻,流光溢彩。
下身裙摆宽广而悠长,宛若云朵般轻盈飘逸,其上绣绘着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尽显皇室无与伦比的尊贵与庄重。
少女的发髻间佩戴着一支精致绝伦的花钗,其上镶嵌的宝石熠熠生辉,与点缀于青丝之间的名贵鲜花交相辉映,使得她人比花更娇艳,整个装扮华丽非凡,举世无双。
不必多言,这位贵人是太平公主。
上官婉儿穿着一身最朴素的宫装,向太平公主行礼。
太平公主还礼,打量面前这位才人,说:“母后课考,留有一难题,才人或有应对之策。”
听闻上官婉儿才华无双,颇受天后圣心,太平公主特意来“领教”。
“天后留予之试题,臣不敢妄议。”上官婉儿不卑不亢应对。
“且说无妨。”太平公主不依不饶。
三月时节,宫廷之内春意盎然。
红墙在阳光映照下多了一分温暖,墙头偶尔探出几枝嫩绿的柳叶,是独属于这古老皇宫中的一抹盎然生机。
微风轻拂,穿过宫廊,带动着檐下的风铃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叮当声,与此同时,也吹动了宫殿内堆放的古籍卷册,纸张间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宛如时间在这里轻声细语。
屋檐内,两道尚且稚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清脆悦耳,是围绕天后试题内容交谈着,上官婉儿将事件背景娓娓道来,再根据试题循循善诱,引导太平公主思考应对之策。
太平公主豁然开朗,只有对时局时事了解更多,才在吏治实事上不偏听则暗。
太平公主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与能力,自此,太平公主常来寻上官婉儿,或召见她。
在诸多观点与见解上,两人心有灵犀,不谋而合,仿佛彼此的灵魂早已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紧紧相连,是天生契合的另一半。
两人关系渐密切,从讨论课考试题到朝堂时局,再到出游赏景与人生志趣。
*
春日里,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轻装简行,游于山水间。
翠峰如聚,碧波荡漾,时而泛舟湖上,笑语盈盈;时而徒步山间,赏花观石。清风拂面,鸟语花香,一派悠然自得之景。
远离宫闱,视野开阔,自有别样的心境。
在亭内小憩,侍女奉上清茶瓜果。
“婉儿,你此生志趣为何?”太平公主抿茶,轻声问坐在对面之人。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相识数年,上官婉儿一向言行举止得当,在天后的指导与影响下,她的思想见解、行事手段颇有天后风范,可真有人愿意被锁在宫墙之内,终此一生吗?
上官婉儿思考片刻后,回答道:“伺逢天后。”
祖上获罪,掖庭中最低等的生活及“罪婢”身份比巍峨的宫墙更压得让人喘不过气,冷漠、孤寂、复杂又危险重重的宫廷生活,是“伴君如伴虎”的真实写照。
她该恨天后吗?如非天后诛杀她一家,她会是唐朝高官深闺小姐,嫁于世家公子,成为侯门主母,一生富贵荣华,福禄双全。
但又是天后,将她从暗无天日的掖庭中拯救出来,得以有尊严地活着,有机会读书,以女官身份站在朝堂之上施展才能。在天后的言传身教下,女子也成撑起一片天空的思想深入上官婉儿的脑海中。
一边是血亲仇恨,一边是知遇之恩,上官婉儿内心有一把秤。随着见识的增长,越是了解朝内政务,越是理解政治斗争的残酷,对朝局判断有误,站错队伍,便是杀身之祸。当时外祖的祸事,是他一手造成的,又怎可将全部责任归罪到天后头上呢?
心中的秤砣自然偏向天后一方。
上官婉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万事要谨慎,祸从口出,今日所言,只须片刻便传到别人耳侧。虽不知太平公主所问为何,上官婉儿挑了个官方回答。
“此处又无外人,婉儿何必如此防我。”太平公主自然听出上官婉儿的客套。
“臣自然说的是心里话。”上官婉儿回答的滴水不漏。
可太平公主偏知,她胸中有丘壑,未来一日,她必定是天后手中最锋利的剑,将所有发出反对声音的人一一伏诛。
*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壬午,武则天称帝。
通过一系列政策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例如修改守孝政策,父母去世均需守孝三年,丁忧母忧一视同仁。
在政治上进行了多项改革。
一是发明了大写数字(壹、贰、叁等)。
二是开创了武举制度,旨在培养军事人才。
三是创立了殿试制度,完善了科举制度,并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此外,推行了自举制度、试官制度,并发明了糊名法,以上措施都促进了公平选拔人才。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上,继续推行减负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在边疆巩固与开拓上,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受外敌侵犯,为唐朝的疆域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武周时期(690-705年),太平公主开始接触政治,并拥有3000封户。
“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
在陛下(武则天)所有的子嗣中,认为太平公主与自己最像,所以最为宠爱,留在身边亲自指导政务。
在万岁通天(696年)至圣历(698年),上官婉儿能参决“百司奏表”、“内掌诏命”,涉足武周政治权力核心,成为掌握朝廷机要的“首席秘书”。
果然,上官婉儿成为武后的左膀右臂,成为武后最锋利的一把剑。
上官婉儿掌握朝政大权,成为朝臣拉拢的对象。
太平公主慧眼识珠,在明珠蒙尘时便已发掘。
太平公主府内,上官婉儿求见。
“国朝之安,尚需殿下之扶翼也。”上官婉儿长跪在地。
武后病重,对朝廷掌控力有所下降,张昌宗两兄弟为巩固地位,欲清除当时的宰相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太平公主的面首)。
“母后素来深信张昌宗、张易宗,汝欲求孤匡扶社稷,汝心何以视母后?欲为逆乎?”太平公主将茶杯掷于地上,碎片飞溅,划伤上官婉儿手臂,鲜血汩汩流出。
“臣未尝背叛陛下(武后),然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恳请殿下赐天后以安养天年之善终。”上官婉儿跪伏在地。
上官婉儿未曾忘记知遇之恩,唯有将朝廷还于“李唐”,才有还武后一条生路。
“孤掌难鸣,孤有心无力。”太平公主走下台阶,扶起上官婉儿。
“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可助殿下一臂之力。”上官婉儿抬眸,再拜。
“孤且一试。”太平公主何尝不想救自己的母亲。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禁军等势力发动神龙政变,清除张昌宗两兄弟,迫使武则天退位。
有一天刷到了“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故事,去查看了一些论文期刊,寥寥数十字,个中细节难以求证。年份、重大事件是基于历史资料,人物对话含有虚构成分,若有学生党看到,请勿写在历史卷和高考作文中啊啊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2章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