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时期(705-710年),太平公主政治权力进一步提升,食封增加至5000户。
神龙元年(705年),上官婉儿“拜为婕妤,用事于中”,属于正三品内官,不久,被拔擢为昭容,属于正二品内官,在政治身份上实现重大的提拔。
神龙二年(706年),太平公主开府。
“臣前来贺殿下府第之开,谨献微物数件,愿殿下笑纳之。”上官婉儿示意管家将礼物送入公主府中。
“昭容之所赠,恰符孤心。”参与神龙政变有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
『昭容。』上官婉儿自然听出太平之意。
在这乱世中,各侍其主,各取所需。
中宗即位后,除了收拢东宫旧僚和诸武外戚势力外,还想收拢参政女官群体的势力。武后退位后,众多参政女官辞别,而还□□在朝中的上官婉儿,曾“百司奏表,多令参决”,自然成为中宗所拉拢的对象。
“母后未能安享天年,昭容心可有懊悔之意乎?”太平公主声音变得冷淡。
武后退位后不久便薨,作为武后最疼爱的女儿,太平哭到泪竭,但各方势力仍在角逐,太平无暇悲恸,趁机接受武后的势力。
“臣受武后之恩泽甚厚,待至幽冥,再向武后陈情以表谢忱。”上官婉儿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悲恸,而后恢复平静。在千锤百炼中,上官婉儿已变得八方玲珑、喜怒不露于色。
从年少相识,再到同盟相处,而今却心有隔阂。
*
在中宗掌权期间,上官婉儿得到中宗、韦后以及武后联盟的支持,“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且“专掌制命”,把控了草诏议政权。
在制度上推行武周之制外,上官婉儿继续贯彻以文取士的用人观。支持编撰修书、扩充修文馆、重用文士。
*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太平公主捧着丝绢,念着上官婉儿新作的诗,露出欣赏之意。
婉儿的才华不减,岁月沉淀,平添刚健之情。
可惜,我们都生活在宫墙之下,以一念为诏书,把控着朝局走向,朝内是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朝外是近千万户百姓的生活,塞外是将士们刀尖舔血的厮杀,又有谁能安享年华,过上平稳的生活呢?
近年来,婉儿似乎是糊涂了,怂恿韦后一党复刻武后称帝的路径,可笑!
抄袭者永远是抄袭者,没有人能超过我的母后!
若世上还有谁赓续武后的血统,那便只能是我。
太平公主冷哼,将丝绢扔在火炉中,燃烧殆尽。
*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险些丧生兵锋。因此,上官婉儿萌生退意,远离政治权力中心。
韦后与安乐公主势力扩大,太平公主、相王与韦后一党矛盾逐渐公开化。
太平公主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开始参与宫廷政治权力的斗争。
*
景龙年间(707年九月—710年六月),上官婉儿再次复宠。
景龙四年(710年),朝中局势愈加紧迫,太平公主与韦后双方势力膨胀。五月,安乐公主上书,请求立为皇太女。
上官婉儿死谏,请退婕妤,喝下毒酒,几乎命悬一线,唐中宗请来御医救治,才把上官婉儿救活。
太平公主来到病榻前,看望九死一生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疲惫地睁开眼,脸色发白,声线颤颤巍巍,唤了一声:“阿月。”太平的乳名。
“殿下善自珍重,臣先行一步,往武后处请罪矣。”
“孤不许汝死,汝乃武后遗吾之珍宝,尚需助孤,践天子之位,复显武周之风华。”在生死面前,此前嫌隙尽除,太平公主握住了上官婉儿的手。
此刻,太平握住的是仅年长她一岁的姐姐,是相伴于宫闱的知己,也是武后留给她最能依靠的政治遗产。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犹如武则天的两面明镜,映照出她不同侧面的性格与思想。
太平公主,承武后之血脉,形貌肖似,血缘至亲,更在政治权力争夺的舞台上,继承了武则天的部分基业。
而上官婉儿,则承武后之政治宏愿,手腕谋略,酷似其形。无论是处理政务的精明干练,还是举手投足间的那份从容与风范,都让人仿佛看到了武则天的影子。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称其为“秉国权衡”,而《新唐书·上官昭容传》则称其为“称量天下”,是不折不扣的“巾帼宰相”。
“阿月,此番若能幸免于难,臣皆从殿下之言。”上官婉儿情不自禁,流下一行清泪。
“望汝勿负孤。”太平公主抚摸着上官婉儿的脸,而后亲自喂汤药。
*
六月,中宗遇毒暴亡。
上官婉儿协助太平公主起草中宗遗诏——“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只政事,相王参谋政事”。
“唯恐温王沦为傀儡也。”上官婉儿感慨,众多皇嗣中,仅有温王能成为多方势力妥协的对象。
“韦后野心甚巨,今若不除之,后恐无以对矣。”太平公主继续说道:“欲假相王之力,以除韦后。”
“相王亦武后之胄裔也,愿其能重振武周之雄风,再现往昔之辉煌。”上官婉儿惋惜,倘若太平为男儿,必定能师出有名,得到各方力量的鼎力相助。
可正因太平为女子,看向她的眉眼里,总能看到武后的身姿风采。
上官婉儿看向太平公主的眼神里,多了一份温柔,似透过她,看向另一位故人。
“此事既成,当遂汝长月升平之愿也。”太平公主,号太平,但人生不如愿,生活在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中,没有过上太平稳定的生活。
身不由己。
*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联合发动了铲除韦氏势力的唐隆政变。
上官婉儿“执烛帅宫人迎面之”,向政变军出示遗诏。
出乎人意料,李隆基没有顾念上官婉儿制草遗诏之功,不顾手下大臣刘幽求所言,甚至冒着太平公主同盟破裂的风险,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上官婉儿殒没,时年四十七岁。
太平公主得知上官婉儿死亡的消息后,冲到李隆基面前质问:“孤命汝留其性命,汝竟背信弃义。”
“人既殁,多言何益。”李隆基冷言。
太平公主摔袖离开,看着浑身血淋淋的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气血攻心,吐了一口血。
“孤未能护汝周全也。”太平公主含恨说出这句,内心却算计着李隆基,必让他此生不好过。
『待孤杀个天翻地覆。挫骨扬灰,难泄孤心中之愤。』
然后,太平公主命人收敛上官婉儿的尸体,礼葬赠官。在下葬当天,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七月,上官婉儿被追加谥号“惠文”,其文集汇编成《上官昭容集序》。
她离开人世的第二年,太平终于来到她的墓前凭吊,自斟自饮。
“婉儿,你过得还好吗?”
“你的才华,会被史书记载,流芳千古。”
她是武周时期空前少见的参政女官,成为独掌昭命的第一位女官。她游走于武则天、中宗、韦氏三代政治权力争斗之中,运筹帷幄,掌握实权,一生既有坎坷跌宕,亦有辉煌灿烂,她是——上官婉儿。
*
合上历史的卷轴,从寥寥文字中,想象前人的一生。
通宵达旦,季燃整理了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生平事迹,将简版资料(两万字),跟相关的论文期刊发至群里,让夏弥和简听眠研读。
「辛苦了,谢谢」简听眠睡醒后就收到了资料,向季燃道谢。
「辛苦了,非常感谢」夏弥是听着季燃的键盘声、鼠标声入睡的,等到闹钟快响起,季燃终于熬不住,上床补觉。
「账号密码先发给你们,如果资料有遗落,麻烦自己再查一下」季燃在群里留下了登录的步骤,便失去意识,昏昏大睡。
一整个白天,简听眠和夏弥在研读资料,给人物写小传,交换看法。
到了晚上,季燃终于醒了。
“资料看的如何了?”季燃忍不住打哈欠,心里想着再熬夜是狗。
“看完了,已经有初步的想法。”简听眠不紧不慢说着。
“嗯,明天约了编曲老师和编舞老师。”夏弥补充。
“前奏部分,我有一点意见想提。”黎知珉放下筷子,缓缓开口。
“有没有说一下前情提要。”季燃一脸懵,跟不上话题进度。
夏弥打开手机,调出一份文档,将手机递到季燃面前,说:“这一小节,我们打算以吟唱的方式导入。”
“噢噢。”季燃接收到信息,心下了然。
“我个人觉得,以念白形式更贴切,用你们原声更好。”黎知珉提出自己的见解,又说:“我和季燃可以录一版吟唱的,用来作为效果对比。”
季燃沉思。
“你怎么看?”付予看向季燃,总得有人打破沉默。
“如果是情景再现,用原声念白更能引起共鸣。”季燃想法和黎队一致。
“做两个版本,看看哪一个更好。”旻郁出来端水。
简听眠和夏弥参加节目,背后是成员六人,加上整个公司的出谋划策。
确实想过以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为原型,写一本小说,可当中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有点多,我把握不住[捂脸笑哭]这是我的问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