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后的第二天,杨锦准时来到陈也家。她先关心了小鱼的情况,和孩子玩了一会儿,然后才和寒越在客厅坐下来,详谈工作。
杨锦带来了几个剧本和项目书,其中最受瞩目的依然是徐导那部犯罪片。“剧本我仔细看过了,”杨锦将剧本推给寒越,“本子确实不错,人物有深度,徐导的功力也毋庸置疑。”
寒越接过剧本,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看着杨锦,等她的下文。
“但是,男二号这个角色,游走灰色地带,亦正亦邪,虽然出彩,但和你要求的正面形象可能不是很契合。”杨锦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很明白,这个角色有些敏感,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议论。
寒越点点头,他其实昨晚也粗略翻了一下电子剧本,也有同样的顾虑。他不是怕挑战复杂角色,而是必须考虑到作为陈也丈夫的身份,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都需要格外谨慎。
他的角色一味的正义,对他的戏路不友好,但有得有失,他更看重陈也。
“我明白,杨锦姐。”寒越将剧本轻轻放回桌上,“这个本子,我们先放一放吧。”
杨锦就知道是这样。立刻拿出另一个文件夹:“还记得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军方联合拍摄的特种兵题材电影吗?项目书和初步剧本大纲出来了。绝对是正面硬汉形象,弘扬家国情怀,制作团队也是国内顶尖的,很多实景拍摄,需要大量军事训练。开机大概在明年年中,时间上也合适。”
寒越接过项目书,翻看起来。确实很不错,真人真事改编。
杨锦接着又拿出另一份资料:“港市旅游发展局联合橘子台,搞了一个旅游推广类的慢综艺。叫《带你趣港》,主打深度体验港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主持人是橘子台的卫老师,你合作过的,专业素养高。嘉宾配置是一个内地艺人,一个港市本地艺人。录制很轻松,一周拍一集,大概录三个月左右。”
寒越有些犹豫:“新综艺?”
杨锦摆摆手:“这个综艺的重点不是热度,是形象和资源。这是和港市官方旅游局合作的项目,形象正面,能展示你亲和的一面,也能帮你更好地融入本地环境。卫老师私下递过好几次话,很希望你能参加。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轻松,不累,还能陪家人。”
寒越仔细想了想,杨锦考虑得确实周全。录制时间短,就在港市,不影响他照顾家庭,还能维持一个积极正面的曝光,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上次录综艺卫老师很喜欢你的性格。你俩其实没怎么接触吧?”杨锦刚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能找到寒越头上,这个项目她听说过,一线和超一线都不怎么看好。旅游推介类的,反响不会很大。但她看好卫老师这个人,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没,就是比较简单的相处,卫老师职业素养确实很高。从不让话撂地上,情商很高。”寒越对卫老师很有好感。
杨锦就把其中的道理和寒越讲了讲,寒越点头,他明白这些。“行,杨锦姐,听你的。这个综艺我接了。”寒越做出决定,“我晚上就给卫老师打电话感谢。”
杨锦工作聊完了,终于把这俩祖宗搞定了:“我下午就飞京市,稳稳那边开学一堆事,这边具体的工作对接,你让小钟会着负责,有事再联系我。”
杨锦就不留下吃饭了,赶飞机,在飞机上凑合吃点。
寒越就把在房间看书的小鱼拎出来,给孩子带上帽子,全副武装好,又去收拾出门的小背包,“儿子,去隔壁喊你小钟叔叔,咱仨出门逛逛。”
另一边,龙联办陈也办公室
陈也的工作则进入了看似平稳,实则暗流汹涌的阶段。
指挥中心那边,各项情报搜集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阿朗和蜂鸟几乎常驻在电脑前,消息不停汇聚;万通已经在摸底,回头“病休”离开领事部;岳英和夏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评估力量制定预案,一个监控舆论分析动向;木头则反复优化着各种行动保障细节。金戈偶尔会发来一些加密信息,内容简短,显然他还在工作着。
陈也每天处理着海量汇总来的信息,像一位耐心的猎手,仔细梳理着每一条线索。
陈也让万通调查的那位大学教授李明启。在法学界颇有声望,早年学术成果丰硕,也曾到清北进行过友好的学术交流,风评甚佳。她上学时听过一次他的讲座。但近几年的公开言论和学术倾向却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开始更多地强调“本地司法独立”、“普世价值”,对内地法律体系多有微词,虽然包裹着学术探讨的外衣,但其倾向性已然明显。
陈也看着屏幕上李教授近期出席某论坛的视频片段,那人戴着金丝眼镜,侃侃而谈,风度翩翩,言语间却充满了隐晦的煽动性。她沉思片刻,拿起电话,打给老师杨教授。
电话很快被接起:“喂?”
“老师,是我,陈也。”
“哦,小也啊,什么事?”杨教授问的漫不经心,显然在忙。前几天刚打的电话,给长辈报备过了。今天打电话肯定有别的事。
陈也也不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老师,想向您打听一个人,港市大学法学院的李明启教授。您还有印象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回忆:“李明启…有印象。早年很有才华,学术上也很扎实,来过清北几次,交流时态度还是很谦逊好学的。怎么突然问他?”
“他近几年的言论和学术方向,似乎变化很大。”陈也委婉地说。
杨教授轻轻叹了口气:“人啊,是会变的。尤其是在港市那种复杂的环境里,诱惑多,压力也大。我听说他这几年和某些境外基金会往来甚密,拿了不少研究经费,学术立场也就慢慢变了。可惜了!”
陈也心中了然,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她顿了顿,问出了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老师,如果港市第二十三条立法继续拖延,从法律层面,中央还有什么后手可以保障国家安全底线?”
电话那头的杨教授似乎愣了一下,随即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带着一丝训诫的口吻:“陈也,你是你们那届最优秀的毕业生,这个问题你自己心里没有答案吗?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岂能因一时一地的拖延而无所作为?”
陈也立刻答道:“我明白。特区无法自行完成立法时,中央有权也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单独制定。”
“既然知道,还来问我?”杨教授语气缓和了一些,带着一丝了然,“你是想问时间窗口吧?”
“请老师指点。”
“形势比人强。”杨教授缓缓说道,“给机会,是为了看得更清。等冒头,才能打得准。依我看,如果局势持续恶化,某些人不收敛甚至变本加厉,那么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必然会有雷霆手段。你不要急,沉住气,你要先把这些魑魅魍魉都看清楚,到时候,才能一击必中。”
“我明白了,谢谢老师。”老师的判断与她的评估基本一致。
挂断电话,陈也站在巨大的港市地图前,目光沉静。五年,甚至更久。
既然如此,家庭的安排也需要调整。小鱼的教育不能耽误,陈也沉思了好一会。
拿起内部电话,打给正在外间忙碌的小张:“张秘书,查一下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材,整理一个详细的名单。每个年级,每个专业。”
“主任,私立学校的也整理?辅导培训机构呢?”张秘书是个细心谨慎的人。
“私立学校也整理,培训机构先不用。多久可以?”
“明天下班前。”张秘书咬咬牙,这些书单在网上都有,但领导肯定要的不止这些。
“好,辛苦了。”
陈也计划让小鱼在港市入学。寒暑假再送回京市,让杨教授和纪老师帮忙照看,和杨锦姐的儿子稳稳作伴。一个孩子是带,两个孩子也是带,反而更热闹。这对小鱼的成长和康复或许更有利。
来港市前老师也说过港市的教育问题,领导应该不会拒绝主观能动性强的手下。教育方面她要写一个详细报告。
不止文化安全,像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科技安全等等都需要有详细的报告。
任重而道远。
陈泗:担心妹妹
陈也:我哥真絮叨啊
寒越;媳妇好忙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0章 安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