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蜀锦再断?瑾知破局
顾松砚离了江南赴京,堪堪十三日,瑾知阁便遭横祸。蜀地丝商骤然断供,新掌蜀地丝行的李掌柜,遣小厮递来话,言 “今岁蜀地新丝歉收,瑾知阁若要取丝,需加五倍之价,否则休提”。
彼时沈瑾知正于暖阁中,教学堂孩童绣陈婆婆遗留的 “叠金绣”。金线穿针,刚在素缎上勾出半朵缠枝莲,闻得小厮回话,绣针猛地一顿,金线斜斜逸出,在缎面上拖出道刺目的痕。阿桃见她指尖微颤,忙凑上前来,声线轻细:“瑾知姐姐,不如…… 不如先寻苏掌柜商议?”
沈瑾知敛了敛眉,将绣针搁在竹制针囊里,指尖拂过缎面上歪斜的金线:“慌不得,先去锦华记见苏掌柜,事总有转机。”
苏文渊听闻此事,眉头拧成川字,指节叩着案几:“这李掌柜素来唯利是图,先前便有垄断蜀锦线的心思,如今竟拿瑾知阁开刀。” 他抬眼望沈瑾知,见她眼底虽有忧色,却仍撑着镇定,又道:“我这便传信江南各绣坊,邀众人同往蜀地与他交涉。人多势众,他总不敢将所有绣坊都得罪了去。”
沈瑾知颔首,顾松砚离江南时那句 “遇事莫慌,寻众人共商” 忽在耳畔响起,心下稍定。她携了学堂孩童,带上陈婆婆的技法册子与瑾知阁的绣品,随苏文渊往蜀地去。一路之上,孩童们捧着绣品,逢人便说 “瑾知阁绣品能入京城,李掌柜的丝若供与我们,亦能传名”,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议论不休。
到了蜀地丝行,李掌柜见门外涌来数十绣坊之人,神色稍缓,却仍梗着脖子:“非是我不肯卖丝,实在新丝稀少,不加价,我这丝行便要亏折!”
沈瑾知从袖中取出技法册子,指尖抚过册页上陈旧的墨迹:“李掌柜,苏绣需好丝方能成精品,丝商亦需好销路方能长久。若咱们签下长期契书,江南所有绣坊皆从您这取丝,您予我们实惠价,如此您有稳定销路,我们有平价好丝,百姓亦能得好绣品,岂不是三全其美?”
孩童们齐刷刷举起绣品,脆声齐道:“我们的绣品曾入京城,太后亦赞过好,您的丝跟着我们,定能传遍天下!”
李掌柜望着孩童们澄澈的眼神,又瞧了瞧沈瑾知眼中的坚定,终是松了口:“罢了,我信你们一次!往后便按原价供货,立长期契书!”
沈瑾知携着丝线回瑾知阁时,卫叔恰好从京城归来,手中攥着顾松砚的信笺。信中言,他已在京城面见圣上,为江南苏绣求得了 “技艺传承补贴”,还说 “不日便归,与你共守瑾知阁”。
沈瑾知捏着信笺,指尖触到笺上温润的墨迹,缓步走到绣架前。取过陈婆婆遗留的传家银针,穿了丝线,继续绣那幅未竟的 “荷塘月色”。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鬓边,银针在素缎上起落,她心中清明 —— 只要心有牵挂,行有坚持,纵是前路多艰,亦能踏出坦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