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绣语年光 > 第27章 第 27 章

第27章 第 27 章

第二十七章桃李满门技艺传承

绣语学堂的窗棂上爬着牵牛花,淡紫色的花影落在孩子们的绣绷上。阿桃站在讲台上,手里捏着陈婆婆传下来的银针 —— 针尾刻着极小的 “陈” 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把银针举起来,声音带着点颤:“瑾知姐姐当年教我时,说这针要拿稳,线要拉匀,就像做人,不能歪。陈婆婆也说,绣艺是死的,人心是活的,要把心绣进布里,布才会暖。”

最前排的林晚举着绣绷:“阿桃师傅,‘盘金绣’的金线总绕不紧怎么办?” 阿桃走过去,握着她的手,金线在绣布上绕了三圈,打了个细结:“你看,绕的时候要贴着布纹,结要藏在针脚里,就像把话藏在心里,要妥帖。”

顾松砚在学堂旁盖了间书房,取名 “绣韵堂”。书架上摆满了书,最上层是《烟雨绣谱》的原稿,纸页泛黄,边角磨出了毛边;下层是他抄的绣艺典籍,字迹清隽。每天午后,他都会来教孩子们读书,读到陈婆婆救孤女的故事时,会从抽屉里拿出个旧绣绷 —— 绷上是半幅未绣完的栀子,针脚有些歪,是陈婆婆晚年视力不好时绣的。“陈婆婆当年没钱买丝线,就用草绳绣,照样绣出了栀子的模样。你们手里的针,不是用来吃饭的,是用来把好东西传下去的。”

苏文渊送来新织机那天,晨光正好照在织机的木纹上,泛着浅黄的光。他拍着织机的横梁:“这是湖州最好的木匠做的,纬线能自动匀线,孩子们绣起来省劲。现在江南的绣坊,都学着瑾知阁的样子收孤女,你这可是做了件大好事。”

柳清鸢从京城寄来的绣样,用的是洒金宣纸,画着 “京城八景”—— 景山的亭、北海的桥,都用淡墨勾了轮廓。信里写着:“让孩子们把这些绣出来,挂在京城的苏绣馆里,南北的景融在一块布上,多好。”

沈瑾知站在传艺堂的台阶上,看着孩子们的绣绷:有的绣着景山亭,有的绣着太湖石,阳光落在绣线上,像撒了把碎金。顾松砚走过来,把一件薄衫披在她肩上 —— 衫角绣着朵小栀子,是他学着绣的,针脚虽有些笨,却很认真。“你爹要是看见,肯定高兴。”

院中的栀子开得正盛,香气飘进堂里,混着孩子们的笑声,落在每一幅绣绷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