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拙政园 “与谁同坐轩” 前的荷塘里,残荷垂露,碧水映天,倒比盛夏时多了几分清旷意。苏文渊早几日便来瑾知阁相邀,说这雅集往来皆是文人雅士、士绅家眷,正好让瑾知阁的绣品露个面,为日后生意铺路。
沈瑾知携着 “烟雨江南” 帕子,与顾松砚同往。轩内熏着清雅的檀香,她刚将帕子展开在竹案上,便闻身后传来一声轻赞,语调温软如浸了蜜的秋露:“此般绣艺,真真不负江南灵秀。”
转头时,见来人着月白襦裙,裙摆绣着几茎浅碧荷秆,发髻间一支羊脂玉簪,映得眉目愈发清雅 —— 原是苏州知府柳同知的千金柳清鸢。这位姑娘善画工诗,是苏州城里闻名的才女,此刻她手中握着个素色绣花绷,绷上是刚绘就的 “荷塘月色”,墨色晕染间,荷影朦胧,只尚未落针。
“久闻沈姑娘‘烟雨江南’之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柳清鸢将绣花绷递过来,指尖轻按在画纸荷瓣上,“只是我这拙作,总觉少了几分灵气,不知姑娘可有妙法,该用何种针法相配?”
沈瑾知接过绷子,指腹拂过纸面,墨香混着纸韵萦绕鼻尖:“柳姑娘画境本就清雅,若以‘虚实针’绣月色,让光色似有若无;再用‘套针’叠绣荷花,层层晕染,定能出雾中含露之态。”
“姑娘所言极是。” 顾松砚立在一旁,目光落在画中荷叶脉络上,温声道,“荷叶筋络可用‘滚针’细细勾描,针脚藏于叶色间,更显立体鲜活。”
柳清鸢闻言,眼尾倏然亮了,笑意如荷尖凝露:“早闻顾公子博识,竟也通晓绣艺,今日一听,果然非虚言。” 三人围在竹案旁,你一言我一语论着绣样,檀香混着绣线的浅香漫开来,引得轩内众人纷纷侧目。苏文渊在旁笑道:“瑾知姑娘的绣技,清鸢姑娘的画工,再添松先生的见解,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江南雅事。”
“改日我将绣样绘妥,便往瑾知阁拜访。” 柳清鸢望着沈瑾知,语气诚挚,“咱们一同把这‘荷塘月色’绣出来。再者,我也能将姑娘的绣品送进京城,让更多人知晓苏州有这般好手艺。”
沈瑾知心头一暖,正待道谢,却见柳清鸢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锦缎封面泛着暗纹,题着 “蜀锦绣谱” 四字,纸页间还夹着片干制的荷花瓣。“此谱记载了不少蜀锦绣法,或能助姑娘拓展思路。” 她将谱子递过去,指尖轻触沈瑾知的手背,“咱们皆是惜艺之人,能让好技艺传下去,才是最要紧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