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绣语年光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辰光刚爬过瑾知阁的马头墙,晨阳就像揉碎的金箔,轻飘飘落在院外的青石板上 —— 那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缝里还嵌着去年的梧桐叶碎。忽的,一阵断断续续的咳嗽声绕着竹篱笆飘进来,带着点旧年的熟稔,沈瑾知手里的绣针顿了顿,心头先热了。

是陈婆婆。

来人身着深灰布衫,领口磨出了浅白的毛边,青布帕子裹着半头银丝,边角还缀着个褪了色的蓝布扣。她左手提着个靛蓝旧布包,布面被浆洗得发硬,边角却缝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用了大半辈子的物件。跨进院门时,她脚步稍缓,目光扫过院角那株栀子,再落到沈瑾知身上,眼眶倏然红了,声音带着点颤:“瑾知姑娘,老奴总算赶回来了 —— 还能帮你把把关,看看这绣活。”

这是父亲沈绾珩生前最得力的绣娘,四年前因咳疾回了乡下,一手 “盘金绣” 在苏州城里曾是独一份的绝活儿。沈瑾知忙迎上去,指尖刚触到陈婆婆的手腕,就觉出一片微凉 —— 老人家的手瘦得硌人,指节上还留着常年握针的薄茧。她扶着人往竹椅上坐,转身端来刚温好的祁门红茶,茶汤冒着细白的热气,落在陈婆婆微红的眼眶里。

“您能回来,我真是高兴。” 沈瑾知指着石桌上的 “烟雨江南” 绣布,声音轻了些,“父亲从前总说,您的盘金绣,没人能比。只是我绣这金线,总觉得差了点利落劲儿。”

陈婆婆接过绣布,指腹轻轻拂过针脚,粗糙的指尖蹭过丝线时,眼里渐渐漫开欣慰:“姑娘的针法稳了,比当年沈先生手把手教你时,强出太多。” 她说着,从旧布包里摸出枚银质绣针,针身泛着温润的旧光,尾端刻的 “陈” 字虽浅,却被摩挲得发亮。“这是老奴的传家针,你拿着。盘金时用它,线不走偏,针脚也紧实。”

话音落,她便拉过沈瑾知的手,手把手教她起针。陈婆婆的手虽有些颤,捏着针时却依旧灵活,金线在她指间绕了个柔弯,再刺入绣布时,银针起落间,一朵栀子的轮廓就显了形 —— 瓣边带着点自然的弧度,像刚从院角摘下来,还沾着晨露似的。

院门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顾松砚提着个油纸包进来,甜香先飘了满院 —— 是巷口张记的桂花糕,糕面上还撒着层碎金桂。“听阿桃说陈婆婆回来了,顺路买了您爱吃的。” 他把纸包递过去,指尖碰着老人家的手,又轻轻收回来,语气温和得像午后的阳光。

陈婆婆接过纸包,指腹蹭过油纸的纹路,笑着看向沈瑾知:“当年沈先生总跟老奴说,松砚这孩子心细,做事稳当,将来定能护着你。”

日头渐渐偏西,暖光斜斜落在院中的石桌上。陈婆婆握着沈瑾知的手,教她把金线盘成栀子的花芯,银针起落间,墨色的绣布上渐渐有了生气。顾松砚坐在一旁研墨,墨锭在砚台里轻轻转动,黑亮的墨汁慢慢晕开,混着院角栀子的清香,漫了满院。他偶尔抬眼,见沈瑾知的发梢沾了点金线碎光,便伸手替她拂去,动作轻得像怕惊着绣布上的花。

阿桃和几个孩子围在桌边,小手指着绣布上的金线,眼里满是好奇。陈婆婆停下针,剪了小段金线递给孩子们,声音放得极柔:“绣错了能拆了补,心要是慌了,就绣不出好东西了。学绣活和做人一样,得耐着性子,一步一步来。”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指尖捏着金线,在阳光下晃出细碎的光。风从竹篱笆外吹进来,带着桂花香,掀动了石桌上的绣布角,也吹软了满院的时光 —— 瑾知阁的这日午后,针脚藏着传承,暖意裹着旧情,倒比院角的栀子还要绵长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女主并不觉得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