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这是一篇读起来不会幸福也不会快乐,写起来也毫无逻辑,想到哪里写哪里的后记,读者可酌情阅读。
很早之前我就幻想过这本完结后我会是什么感受,是轻松,是如释重负,还是成就感满满。很久之前我就期待这篇后记,想写很多,因为没有完结,一直没法写。现在终于能写了,很多中途产生的感受已经溜走了。
那就挑一些写完后的感受来写。
与幻想相反的是,敲下全文完三个字的时候我只有痛苦和巨大的虚无。这个故事陪我经历了很多,离职,家人去世,再离职,到现在的被动失业。可以说没有人会比我更爱这个故事,也更因为这个故事感到痛苦。大概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还能掌控什么,就对这个故事投注了更多的关注,得到的负反馈也会呈指数放大。这样不好,建议如果看到这的你,对什么的期待太大的话,也可以试着放低一点。我就是一个负面例子。我现在很痛苦。因为我太在乎,就成了我在乎之物的奴隶。(当然既然现在能写出来这段话,就意味着我可以慢慢解决掉这个问题。解决不掉的话我也有勇气和它互相纠缠下去。)
我痛苦只是因为没什么人在乎这个故事。
而我必须要注意,注意这种痛苦不要转化为对这个故事的怨恨,这种心态很奇怪,也常常让我感到失败。
我曾经在写到一半的时候用笔写下“学医救不了男主”,后来很自然,我鬼使神差地补上一句,“也救不了我”。大概从20章开始,除了纯剧情章,基本每章我写的时候都在流泪。写到第60章的时候,大概已经不会流泪了。因为我情绪已经麻木了。可是我不想要麻木,我宁愿流着泪写完一章又一章,我也不想麻木着一张脸敲下这些文字。我去问医生,我说我能不能停药呢,我觉得我情绪没什么问题了。我得写东西,我猜是这些情绪类药物让我大脑麻木了。
一个医生说,没有药会让你麻木呀,它只会让你亢奋。
另一个医生说你不要觉得自己没问题,你还是得吃药,之后想停药得去找主任复诊。
好吧。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去医院复诊的那天,我大中午走了很久。我走在路上,觉得自己又狼狈又惨,我想这条路怎么这么长啊,怎么这么热啊,那点药值得我受这些吗?快走完这一路的时候,来了一阵风,我脚踩过一个东西,发出了一声脆响。我低头一看,一片半黄半粉的叶子。再一看,还有几片。我抬头,没有找到这些叶子的来处,我看了看,周围没什么人,只有我自己和一些过路的车。我在想这是不是命运的一种回音,那时候的几天前小栾这个人物已经出现在你们眼前了。我受到一点鼓励,被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给了一点力量,就又走下去了。
回程的路上,乌云密布,凉快了很多。我又低头看了看,又看到了那些叶子,只是还是没找到那棵栾树。
其实吃药对我的影响也没那么大,作用大的主要是我自己。我感受不到幸福,我也没法让人感到幸福。我只能在故事里描绘下主角的一段人生经历。我没法像其他作者那样和读者其乐融融地交流,我没法说出一些让人感到幸福的话,我也不太会撒娇卖萌打滚,这对我来说都得学,而我暂时不想学。
我觉得做我自己挺好的。虽然没什么人看,但是我希望我和故事呈现出来的都是本真的样子。
幸运的是,它也遇到了一些喜欢它的读者,还因为有小天使在推文区评论,几天涨了50个收藏,对别人来说或许不够看,但对我来说是意外之喜。
谢谢你们。
说回故事本身,这本书涉及到的医疗背景和体系都不专业,还希望读者包涵。其实在我最初的设想中,原大纲是一个比这个更苦涩的故事,主角李栖筠也不是什么像现在这个样子,开始他是真的会假装做实恶毒人设,然后再背地里找补的一个好人。这么写或许会更有人物张力或故事性吧,但是就在我写完前三章,我就明确意识到他不是这种人。
从开头他就在告诉我他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他的心思很简单,就只想要一点简单的生活。我意识到硬把他写成表面上的恶毒都是一种诬陷,我尊重他,或者倒不如说是我败给了他。包括封陵也是如此,他开始真的不是一个多纯善的人。但是我也认输了。最终他们呈现的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许不够成熟,但是也算是遵从了我的本心。因为,我想,作者不能给自己的人物泼脏水。
我喜欢看穿书文,这本书的初衷大概也是如此。我写文的时候不看文,一是怕无意识抄袭或者借鉴,二是写东西的过程中很难有平常心,总是会下意识去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为什么好,加上一点“你怎么就写不出来呢”的自我折磨,基本没什么纯读者的乐趣,所以这三个月我基本都不看网文,剩下的就是看灾难片和纪实类。除了快速看了一本短篇网文(还没看完),最后的结论是作者支线设计得很好,但是剧情和人物也有逻辑漏洞(我看东西的时候比较较真,但是自己写的时候又做不到无漏洞)。什么时候我也能设计出这样一个支线?
这三个月的网文阅读大抵如此。
相信阅读到这的你也看出来了,这篇后记也是写得真的没逻辑。
很早之前我心头萦绕一个魔咒,我在想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写出一部完整、完结的作品,不管它有多幼稚,是不是这就是我的一种命运。可是不对啊,我又劝自己,你还有那么多年,为什么要信这个,那么多日子,慢慢写,总可以完结一部的。昨天这个魔咒终于被打破了,但是我竟然没有多快乐,我应该幸福的不是吗?可是没有。这个魔咒转而就被一道魔音替代了,是真的魔音,因为它已经在我脑海里响了一天一夜。我醒了几次,它也要在睡梦的间隔中出现,翻来覆去大概是这几句话:
没有人在乎你的故事。
没有人看的。
不会有人真心喜欢你的故事,你一看就明白了。
没人真的在乎它,其实就只有你在乎。
你就写成这个样子吗?
大家都很喜欢xxx,没人喜欢你呢。
.......
我不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来的,它们一般都是女声,我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听过这道声线。我不知道是谁把它们塞进我脑子和心底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医生说的没错,我确实不能停药。哈哈。
我现在不太能和人沟通,我看到读者的一些评论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因为我现在没法说出让人幸福的话。其实我很羡慕那些一说出话、写出东西就让人觉得幸福的作者,但是我不行,我现在做不到。或许等之后我拥有一点幸福的话,我也能说出这样的话吧,只是现在的我好像做不到。我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或者说我更需要的是一点幸福。
负能量太严重了。抱歉。好了。书接上回,继续讲回穿书文,我真的很喜欢看这个类型的文,但是看的时候我又经常忍不住怀疑。我会想穿书文算不算是作者借助“原著”天然形成的剧情矛盾和人物矛盾所形成的一种文章类型。可是,原主呢?我每次看主角之一爱上那个穿书过来的主角时,都要想,他爱过原来的那个人吗?他和之前那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原来那个人去哪了?穿书者真的能说服自己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吗?他怎么接受的?这在他最开始的设想里不就是一堆文字吗,他到底是怎么如此快速地融入了这个几十万字的文字世界。并爱上这里的人的呢?他为什么可以心无芥蒂地作为另外一个人生活啊?(这里说的是我看过的少量的传统的穿书文,不包括什么反穿书/反系统/被穿书者重新夺回控制权之类的小说)
假如一个人穿越进他看过的一本小说,在他意识到这是一本书的时候,他还能安心享有所有表面上的幸福吗?
如果能说服自己,【这是一本书又如何,我在这里足够快乐】,是不是因为他在现实世界已经足够痛苦?
我其实一直没想明白,然后就关上灯,在被窝里继续看手机屏幕,随后被一些甜互动、爽人设、燃剧情都给搞得忘记了这些疑问。
但是这些疑问一直都在,也一直都是疙瘩,我比较较真,这个东西其实一直没绕过去。
然后就有了这本。
其实我挺希望这本书被更多人看到,但是我相信人各有命,文也有自己的运。我写完了,如何解读、如何评价就都交给读者,这是你们的自由。
我能做的,还是继续抱着我的幻想背过身去。
我幻想它会被更多人喜欢、讨论,有天甚至能有实体或者其他的衍生。
但是之后到底会如何,是它的命运。无论如何,这本是李栖筠和封陵的一处人生片段,这就是我给这世界的交代。
这本书的更新频率不是特别固定,偶尔加更,偶尔两天一更,也算是给追连载的读者带来了一些不怎么舒适的体验。这里先说声抱歉。
没有你们,其实我也不确定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不太确定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我人在外面,电脑快没电了,最后再和大家聊几句吧。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它没讲什么创作手法和技巧,我对它的定义是恢复一点创作的信心书。从大概一周前我慢慢意识到这个故事要完结了,不是因为剧情交代得差不多了,是因为我发觉它离我越来越远了。这让我觉得悲哀。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又流了一场泪。随后就是不想面对。我不想面对它的完结,也不想真的迎接这一点。睡前看那本写作书时,刚好看到作者提到了这一点,她说临门一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放弃,这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们都有自虐倾向。我一想,自虐倾向,那你好像确实说对了。她又说,有时候你不写,不是因为你真的懒,你只是因为受了挫折。我一想,对,于是我在备忘录写:我有一点评论和赞美就会开心很多,灵感也冒出来,但是现在已经快干涸了。这不是因为我懒惰,是因为我受挫。
当时写了还觉得怪押韵的。
我是一个不太相信现实里的爱情的人,目前也是单身主义。与之相反的是,我很相信书中的感情,很愿意去写一种文字里才会出现的东西。不是说作品也是一种子女宫?那我就希望我的书里的小情侣都能有很好的爱情,都能过上比现实更真实的一生。
行了,不卖惨了。之前偶然刷到一篇帖子,那是一本书的序言,是什么书我忘了,谁写的我也忘记了。只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是【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在这里我想化用一下——对自己好一点,比大多数神圣更神圣。
如果这本书带给过你幸福,就继续幸福下去吧。现在不幸福的话也没关系,先活着,再对自己好一点,剩下的交给时间。
我还是相信,活着就有机会。
学医救不了男主,学什么都能救自己。
(后记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