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归来后,闻蘋迅速安排上了海鲜大餐。
清蒸,白灼,捞汁,红烧,生腌,还有刺身。
华夏古代吃刺身其实很常见,但由于不知道寄生虫的存在,所以河鱼他们也吃生的。闻蘋这边的海鲜至少是经过系统处理,可以灭绝寄生虫的存在,她也就放心地拿出来给众人吃,佐以山葵,酱油,茱萸,香醋等物。
既然鱼生都能吃,那么生腌当然也能吃,闻蘋只是减少了辣椒的用量。九月的梭子蟹肥嫩多膏,做酱母蟹,生腌蟹,韩式辣酱蟹块都是极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螃蟹鸡脚煲,螃蟹蒸蛋,蟹黄面,烤鱼,炸鱼,清蒸鱼,红烧鱼……
东海的慷慨馈赠是秦朝也时常能吃到的,只是碍于运输能力和人力限制,远在咸阳的大秦君臣要是想吃,大概只能吃到干货,腌货,或者各种酱。
古代的统治者在食物的珍奇程度上,当然远超现代人,什么水陆八珍,什么豹胎猩唇,只要他们想吃,没有弄不到的。但是时令生鲜碍于运力却很难吃到。莼菜、鲥鱼、远方的水果,一直都是珍稀的东西。
再加上香料的缺失,时代的限制,很多可食用的动植物品种都是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品类,打下价格,稳定供应,再用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保证供应范围,就算是秦始皇也没法享受。
来到琅琊,嬴政这边也收到了许多当地献上的海货,珍宝。不过有闻蘋的大手笔珠玉在前,这些贡品也就没有引起太多惊叹赞赏,只是如常食用,分赐众人,制备干货,腌货留用,以及送往咸阳赏赐给未能随行的众人等等。
嬴政这边甚至来跟闻蘋要食谱,因为还是农家乐这边香料齐全烹饪手法高端,做的更好吃。
闻蘋沉思着这条科技链的起点是哪里:“可是你们没有铁锅啊。”
秦朝的钢铁冶炼方面,其实已经出现了高炉炼铁技术,但日常所用的器具仍然多是铜制,显然只能蒸炸焖煮,却不能做炒菜。何况,用铁做锅是非常奢侈的行为,钢铁是极为优质的兵器原料,但却在军中无法普及。
秦灭六国前,这方面的技术其实比中原地区落后,但是灭六国后,开始从青铜武器时代往白铁武器时代转变。不过,没有足够的铁矿,想要全军武装铁器纯属痴人说梦。
闻蘋看到嬴政的表情,后知后觉自己说了句何不食肉糜的话,轻叹一声:“算了,铜鼎也很好,我将不需要铁锅的食谱先给你吧。”
嬴政记挂着铁的冶炼和开采,根本不再关心食谱,连忙问:“元君提起铁……不知是否有事教我?”
闻蘋:……我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她知道,人类在战争上的残忍是永无止境,逐渐升级的,从青铜到白铁,从冷兵器到热兵器,杀戮变得越来越娴熟,专业,武器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这扇大门早已被打开,原始人都会互相攻伐,所以贸然声称自己是个和平爱好者,在这种问题前犹豫不决,并不能缔造真正的和平。
曾经有位伟人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没有武力威慑的和平爱好者,不过是别人眼中的鱼肉而已。
在大秦现在的情况下,中央拥有足够的武力威慑是明智的,也是应该的。否则各地岂不群雄并起?连基本的安定都没有,谈何发展?
但真的要这么早拿出钢铁方面的技术吗?闻蘋亦很迟疑。她凝重地沉思片刻,忽然问嬴政:“你可知从我这里获得越多,便受制于我越多?即便如此,你当真要从我这里赊取未来吗?”
嬴政从未忘记过她是神明,可或许是闻蘋始终表现出足够的好感与友善,这还是第一次,他从年轻女子形象的神明身上看到难以形容的深邃与神秘,威胁与可怖。坚定锋锐,一往无前的皇帝慎重地思考着,直视着眼前的神明,一个似乎唾手可得,让大秦千秋万代的机会。
“政……”嬴政的声音干涩,却坚定:“身为大秦皇帝,理应为大秦虽死不悔。元君助我大秦,已是恩德浩荡,政绝不愿意令元君失望。政可立誓,与元君约法,倘若违誓,愿死无葬身之地,魂魄永世沉沦!”
这是真豁出去了,但闻蘋听到永无葬身之地表情复杂了一瞬,不由想起嬴政梓棺费鲍鱼的典故。她很快收敛了那一丝波动,轻笑一声,并没把皇帝的金石之声看在眼里:“你若令我失望,无需誓言约束,你亦休想逃脱。大秦顷刻间也会灰飞烟灭,吾已离开天界,便是做个恶神,又有谁能约束?”
嬴政再度窥探到充斥着宏大神秘,莫可名状不可直视的可怕力量的神仙世界,不由目眩神迷,强行稳住心神,便看到闻蘋挥手翻转墙壁,露出一间高不可估量,幽深庞大的藏书馆。她伸出手,便有十数本书籍飞下来,摊开在她面前。
闻蘋一一检视,喃喃自语:“我记得就在这里……唉,不对,要怎么让他们看懂?”
她送回去一些书册,又找到几本新的,似乎已经找到办法,转过身看向嬴政:“你答应我一事,我便传授你一门冶炼金属的大道,只需着人抄录,便可流传天下。”
嬴政已经明白那些厚重齐整,五彩缤纷的事物是书,他看到内里雪白的纸页翻飞,顿时想起四个纸人的本来面貌,心中不由火热!原来这就是纸!光洁雪白,简便轻盈,比起竹简丝帛实在不知道好了多少!
只恐怕天界用物造价昂贵,不可多得,嬴政虽然眼热,但已经得到冶金之术,便也不再开口。
倒是闻蘋主动道:“似乎忘了和你提起,造纸之术福泽万代,做起来也算是容易,尔等可以先以此为本,传递知识。正好,此物与我的要求相合,你且听好了。”
知识二字,在秦朝得分开理解,知者,由矢和口组成,本意为说的准确。识的繁体从音从戈,本意是用语言描述图案的形状细节。这两个意思合在一起,用来总结一种哲学概念。知识,可以用一整个流派,一整本书来说明。但总体来说,知识指的就是人类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包括自身的认识结果。
嬴政理解了一下,感觉到一种微妙之意。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形状和细节,他有点了悟知识为何物,意外的点在于:“纸的制造,难道比冶铁更为容易?”
闻蘋颔首:“麻,竹,桑,甚至是草,都可以用来造纸,只是其颜色质地有所差距。依我来看,尔等先造出竹纸来看看。”
其实竹纸原料比较单一,而且竹子生长速度也很快,造出来的纸质量是比麻纸更好的,更加洁白柔软,而且适宜书写作画。所谓“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绝对是经济实惠的不二之选。不过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却比较晚。
不过闻蘋不在乎。
她道:“造纸之术,我现下就可以传你,不过在此之前,你最好还是先听听我的条件。”
嬴政肃容再拜道:“请元君直言。”
闻蘋拖着一大摞书站在藏书馆里,居高临下看着他:“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先解决路线问题。而想要解决路线问题,便不能全然禁锢思想。嬴政,你若想要开前所未有之路,建承前启后之国,就必须明白,你得找出一条新的路。坑杀儒士方士,焚毁典籍书卷,毁灭的是自我。你须得以我之言,设法将天下有志之士收拢于你,让他们为你所用,给他们一条向上之路。知识,永远不会灭亡,你只能选择将它交付谁人之手,你可明白?”
焚书坑儒的事其实现在还没出现,但嬴政已经规划过怎么做,而且收民间书卷这事是一直在做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进行教化,所以愚民就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现在这条路被闻蘋一票否决,嬴政心中痛苦地算账,感觉这真是个难题。但闻蘋几乎是明着告诉他焚书坑儒和塞住民间的嘴巴不让他们开化是一条失败的路,他只能接纳她的建议:“政明白,愿从元君之言。”
闻蘋点点头,让小乐赶紧弄出来一套符合秦朝人表达习惯,而且用秦篆书写而成的竹纸制造方法,交给了嬴政:“秦皇不是要在琅琊驻留数月吗?在此造出纸张来,收服东鲁人心,这不用我教你了吧?”
没有人比知识分子更明白,纸是如何方便了知识的传播。只要掐着更先进的文化传播技术,再摆出开明开放的态度,儒生也得削尖脑袋地挤上来为嬴政所用。
这嬴政当然明白。
之前他和儒生闹得不愉快,其实主要是因为儒生试图让嬴政尊重自然,不要搞太大排场,于是和嬴政封禅的本意相违背,嬴政也没法使用儒生的那套办法。但是在足够的前景面前,立场和态度都可以改变。
闻蘋表示期待,但随后又有些迷茫:为什么?她假装神仙不仅未能躺赢,甚至要开始为大秦搞基建?
她只是一个农家乐老板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