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的到来,像一块试金石,投进了陈默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初中生活。
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空气,陈默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这段时间,他几乎榨干了所有课余时间,对着那些曾经如同天书的公式和课文死磕。他太需要这次考试来证明,证明给自己的家人,给冷眼旁观的师生,更是给那个在深夜里偶尔还会自我怀疑的自己。
监考的是年级里以严厉著称的物理老师。发卷时,他的目光在陈默身上多停留了几秒,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整个考试过程中,陈默能感觉到那道目光时不时扫过自己,仿佛在警惕着他任何可能的“小动作”。这种被预设为“作弊者”的感觉,像一根细刺,扎在心头。
数学是他的第一个难关。公式他背了,基础题勉强能上手,但遇到需要灵活思维的综合大题,思路便如同陷入泥沼。他对着最后一道函数与几何结合的题目,额头渗出了细汗,前世的他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此刻,他必须用生疏的逻辑去构建桥梁,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最终,他在答题卡上留下大片空白。
语文稍好一些。或许是重生带来的心境变化,他对阅读理解中那些关于人生、亲情的篇章有了更深的感触,答起题来竟比预想中顺畅。作文题目是“路”,他怔忪片刻,笔下流淌出的,是两世为人对“歧路”与“归途”的真切感悟,字迹虽不漂亮,却写得异常专注。
英语则彻底暴露了他基础的薄弱。那些扭曲的字母组合在一起,对他而言仍如同密码。听力部分更是听得云里雾里,全靠连蒙带猜。
物理和化学,他凭借成年人的理解力勉强啃下了一些概念性的选择题,但涉及到具体计算和复杂分析,便再次捉襟见肘。
几天后,成绩公布。
陈默挤在人群里,在成绩单偏下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总分比上次月考提高了四十多分,班级排名从倒数第五前进到了倒数第十二。这个成绩,对于曾经的混混陈默而言,堪称奇迹;但对于想要彻底扭转命运的他来说,却像一盆冷水,浇得他透心凉。失望如同潮水般涌来,夹杂着一丝对自己的怀疑——重生带来的优势,难道仅限于此吗?
“啧,我还以为多厉害呢,装模作样学了这么久,还不是在尾巴上吊着?”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是赵峰,他指着陈默的名字,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见。
“就是,浪费表情,还以为真能考个前十名打我们脸呢。”另一个曾经跟着张强混的男生附和道,语气里充满了快意。
“有些人啊,烂泥就是扶不上墙。”赵峰故意提高了音量,带着胜利者的姿态。
周围的窃窃私语和隐约的嘲笑声,像针一样刺向陈默。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那股熟悉的、想要用暴力让对方闭嘴的冲动再次抬头。就在他几乎要控制不住时,一个清亮而带着怒意的声音响起:
“你们有完没完?!”
众人循声望去,是学习委员代静。她扎着简单的马尾,面容清秀,此刻却因气愤而微微泛红。她走到成绩单前,目光锐利地扫过赵峰几人。
“赵峰,你眼睛是只会往上翻吗?看不到陈默这次进步了四十多分?你第一次考试就能进步这么多?”代静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他以前怎么样我不管,至少他现在在努力,在改变!你们除了在这里冷嘲热讽,又做了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嘲笑一个努力想爬起来的人,让你们很有成就感吗?”
一连串的质问,让赵峰等人一时语塞,脸色涨红。周围看热闹的同学也安静了下来,目光在代静和陈默之间逡巡,有些人的眼神里多了些别样的东西。
上课铃适时响起,化解了这场对峙。
语文课上,那位一向严肃的女老师讲评试卷。在分析作文时,她出乎意料地提到了陈默的名字。
“这次考试,有一篇作文让我印象很深。”她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陈默身上,不再是之前的警惕和冷淡,而是带着一种复杂的、近乎审视的探究,“是陈默同学的。虽然他基础题得分不高,但这篇《路》,情真意切,对人生的思考超出了他这个年龄的普遍水平……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学生,内心不该是顽劣的。陈默,保持住这份思考和努力,你的语文成绩,很有潜力。”
陈默抬起头,对上老师的目光。前世,他只记得这位老师的刻板和训斥,而今生,他却从她的话语里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和……期待?
数学课上,王老师依旧板着脸,但在讲解一道多数人做错的中等难度题目时,他顿了顿,说道:“这道题,全班只有不到十个人做对。我注意到,陈默的解题思路一开始是对的,虽然后面计算出了点问题,但方向没错。这说明他听课了,也思考了。学习就是这样,不怕慢,就怕站。继续坚持,把计算基础打牢。”
陈默看着讲台上那位前世被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的老教师,心中五味杂陈。原来,当他真正低下头学习时,这些曾经被他视为“对头”的老师,竟然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细微进步的眼睛。
就连英语老师,那位年轻的、平时不太管“差生”的女老师,也在课后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陈默,你这次的单词拼写部分正确率提高了不少。英语不难,就是积累,每天记十个单词,坚持下去,下次就能看到效果。”
这些零零星星的肯定,像黑暗中的微光,虽然不足以照亮整个前路,却足以驱散他心头的阴霾,让他重新燃起力量。
放学时,代静从他身边走过,脚步微顿,低声快速地说了一句:“别理他们,你进步很大,继续加油。”
陈默看着她和几个女生结伴离开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墙上那张成绩单。排名依旧刺眼,但此刻,他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
他明白了,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四十多分,是这具年轻身体和混沌大脑努力挣扎后取得的战果,它不够好,但真实,且充满希望。
他收拾好书包,挺直了脊背,走出教室。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路还很长,但微光已现,足以支撑他继续走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