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游离世外 > 第13章 聊婚姻

第13章 聊婚姻

卖宵夜的婶子坐在窝棚槛上歇气,瞧着她的儿子不过几岁光景,一张面容却在辛劳的岁月里变得干枯,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太婆。

阿银向她略略行了个礼,塞了一张金叶子过去,用蜀池方言与她聊些家常。

秋上全程当画像,看着阿银这个画师,现场执笔挥墨弄春秋。他听不懂蜀池方言,但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从眼前人唇齿交谈和形貌神色等,猜测出几分意思。

阿银应该是以家常之事切入话题,慢慢顺导出她想听到的消息,可能有蜀池往事、流落到本镇的同乡人情况。

摊主的表情极为凄苦,似诉历年艰辛。

两人闲聊有一会儿,阿银叮嘱道:“如今蜀池降制,故国消亡,中原腹地尽是大宋江山,我们入乡须随俗,请婶子惦记些个,以后逢人就说汉话,免得别个瞧出我们是遭没落的,爱欺负过来。”

说起遭人欺负,这位四十来岁的婶子满腹辛酸,个中滋味,真是尝够了。她拉着阿银的手,倒了一番苦水,阿银耐心听着。她也曾问过阿银为何长了一双异色瞳,有没有招人欺辱,阿银只淡淡说了,祖上有胡人血统,欺辱不曾有,瞧不起她的多得是,光是将她当作“奇货”倒卖的,就有两次,不过她逢凶化吉,都逃了出来。

婶子以为伴在一旁的秋上就是阿银的吉人,对他行了个礼。

秋上端坐如故。

阿银从婶子嘴里打听到故国异乡的遗民百姓们,近六年的光景,以及他们现在落脚的地方,再次嘱咐了几句,就离开了夜摊。

出了西市,就来到镇郊浅山原野处。

一条弯曲的行马道隐没进山原深处,路面有斑驳痕迹,无破损坑洼之处,可见远处有大户人家出入,时常修葺了道路。

阿银遽然想到,这条路有点熟悉,像是每隔五日给她送牢饭的炎颜,嘴里抱怨的远行之途。

炎颜最为反对阿银投到死牢里歇脚的做法,哪怕阿银向她解释过一次,自己有不得已的理由。

炎颜考虑的是,要照顾阿银小主的衣食住行——既在牢里,衣、住、行三项就省了,只剩下小主最为看重的饭食,所以炎颜拼命帮工赚银子,托镇上信得过的农家,每日给阿银送上两餐饭,在第五日就由她亲自做了送去。

海津镇司制混乱,兵司监大牢按照旧历,不设牢饭,容得案犯家眷送食。只要银子打点到位,可探监,可请托,不牵连到案犯越狱、生乱就行。还有些无人看顾的案犯,迫不得已想办法从狱卒手里买吃的,试遍了生存的法子。总之一座监牢里的案犯,点数下来,饿死的人较少,被夷离堇强行拉去猎死的居多。

炎颜每来一次,钱袋就要空上一分。她唠叨唠叨、抱怨抱怨,阿银隔着铁门就静静听着。炎颜是真心疼阿银的,见不得她受苦,每每说求二公子施恩,将她救出来。阿银却命炎颜先顾着铁匠,她这边不碍事的。

“怎会不碍事呢?”炎颜瞪大了一双圆圆的眼,“不是每几日就要我跑一趟么?老命都要折损在这上面了。”

阿银连忙岔开话题,赶紧问其他的。

炎颜照例凑过去,小声地细细地说给阿银听。炎颜这个监外跑腿兼包打听简直太敬职了,但凡有阿银想知道的,她就想方设法去打听,就算因地位低微,触不到一些消息的内在关键处,她也要花上钱银铺垫人脉,想着日后总有只字片语渗到她这儿来。

因此,炎颜的钱袋子很瘪,阿银欠炎颜的旧账很多。

黑夜里,阿银眼前行走的马道,就是前往耶律家寨堡的路,也是亲友铁匠与炎颜投靠的栖身处。她摸了摸身上,自查顶上全部家当,也和欠账有些差额。

她如此沉默,忽视了身后的人。

秋上见阿银坦荡走着,问道:“你和蜀池故人闲聊了什么?”

阿银悄然叹气,“那婶娘的日子不好过,丈夫战死,家里就指望着她做些小买卖撑着,儿子小,亲爹的身子骨一天天的颓败,最为难的是,她飘荡在两境关外,许多年来没一处落户。”

“还是黑户么?”

“是的。”

“那与你又有何关系?”

“物伤其类,感怀故土。”

“若按常制,”秋上略一思索,“即使前朝遗民也可到当地官衙申报,不至于浮浪无着。”

阿银回:“蜀池战乱时,婶娘一家就逃了出来,与邻里搭伴背井离乡的,兜兜转转走了几载,现在被挡在关外,也回不去了。”

“关外战事频发,不是长久之计。”

“确系如此。”

秋上:“你想如何?”

“夜市遭地下城裹挟,我想助她们挣些营生。”

“你就甘于蜗居棚户,天天过些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口吃的就行。”

至此话题终结。秋上觉得阿银满脑惰惫,特地挣脱了他的提携,浪费了一眼高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聊消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帝少宠妻有点甜

陆少,请指教

三国:每周签到一个大礼包

景明春

大明:我带老朱回了一趟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