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与太子爷当年那些事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光城郡主正在府里托着三个伺候的大丫头,苦练马吊。

此时光城郡主手边两吊钱已经输了大半。

不知道是她天生在打马吊上的运气不好,还是她根本没有推牌的天分,身边伺候她的大丫头深谙自家郡主的推牌的手气,起初都不敢是真的玩,假意输钱哄着郡主,被郡主看出来,勒令她们必须认真出牌,不然就扣她们月钱。三个大丫头太知道郡主说一不二的脾气,都不敢故意输了,但郡主实在输得惨,三人都见郡主脸色越来越阴,都怕郡主玩着玩着忽然发脾气。

到光城郡主做庄,再摸一手八张的小牌,她气得要哭了,待那日敬和过来,又要笑话她!端宁虽然会让着她,故意输几局,但光城郡主这样高傲的性子,怎么会容忍自己一直输呢!

此时忠国公老夫人刚从佛堂礼佛出来,老夫人头戴窄布条眉勒,穿福寿纹暗花袄裙,慈眉善目的,由身边的王妈妈搀扶着,问起云姐儿,王妈妈满脸笑道:“郡主正拉着三个大丫头推牌,誓要在老夫人大寿那天赢了敬和公主和端宁县主,给老夫人争气!”

老夫人眼尾笑出了褶子,摇头道:“哪是给我争气,是她自己不服输罢了,这性子啊,倒是有几分我当年的风范。”

老夫人做姑娘时就是个心智坚定又骄傲的性子,老了夸起自己来从不遮掩谦逊的,王妈妈忍笑,也应和老太太的心思,“郡主是老夫人教养出来的,这性子自然像了您了!”

月色朦朦胧胧的,光城郡主打定了主意要赢敬和和端宁,不知熬到了深夜几时,屋里头三个伺候的大丫头昏昏欲睡,苦不堪言。

……

令窈原是没想过光城郡主会进宫给她下帖子,光城郡主虽待她很是亲近,但两人毕竟相识不久,自己也不过帮她两回,她在内廷,两人见过几面的情分也说不上十分交好,她猜想,光城郡主给她和敬和递了帖子,想必是为着打马吊的事。她倒是不在乎输赢,光城郡主却是十分认真。

忠国公老夫人和善,年纪大了也什么都看得开,她倒不担心什么。不过她同光城郡主一处,免不得要见过府上三房夫人和几个姐儿。

忠国公府三房,长房大爷孙若存是忠国公嫡长子,是元平五年进士,现袭国公爵,兼任四川布政使,长房两女两子,长房两女具已出阁,长房大夫人高氏管家,高氏也是和善的性情,还曾送过令窈一只成色极好的碧玺镯子,不过令窈总觉得高氏待自己过于亲近。

二房孙若青是庶出,又未考中进士,没资格承爵,依附国公爷做些布匹的生意,二房夫人宋氏待她如常,和和气气的。三房孙若虚在公主病逝后,得陛下准允续娶,三年中举,现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继室杨氏进门那年就有了身孕,诞下一子,没几年又生下一女。

十方青瓷瓶里的石斛兰开了苞,放在梨木凭几上,光城送她花秧的时候,花还没开,现在开得这样好。

她又想起光城抱着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日,她说她讨厌她的父亲,讨厌她的继母,在那个家里,没有祖母她就是个外人。

……

文宣帝身子大好,吃的汤药从一日三服换成了一日一服,已经可以不用人搀扶,下地行走了。

身子骨一好,文宣帝就很高兴,背着手在寝房内转了两圈,他现在还吹不得风,只能干瞅着照进屋内的日头,冯生给万岁爷端了碗养身子的羹汤,“热乎着,万岁爷小心烫。”

能下地走了,文宣帝就忍不住想去他的皇城里转转,又想在床上躺两年都忍住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他把那碗养身的羹汤都吃了,又擦了嘴,这时候内侍正禀他太子殿下过来请安了。

文宣帝鬼门关走过一回,皇帝的疑心病全不见了,太子能干又有孝心,他还有什么忧虑的,太子要是坐到那把椅子上,要篡位夺权,在他病中全不费吹灰之力,但他现在还好好的活着,可见太子心里,他这个爹爹要比皇帝的位子重要。

太子过来和他说黄河水患,文宣帝听得也头疼,他当政的时候逢大雨必有水灾,文宣帝也从朝廷派过官员治水,曾工部尚书瞿夏,工部侍郎王修,复又遣吏部郎中江溪顺奉命依照当地县志治理筑堤,然遇骤雨再次决堤,都不见成效。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文宣帝也无可奈何。前几日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雨,文宣帝也在忧心地方百姓。每逢大水必有灾荒瘟疫,总不能每年都要用国库出钱出粮,劳民伤财,文宣帝心疼百姓,更心疼自己的钱。

他问太子有何法。

姬长钰便把户部尚书陈广源的奏疏呈文宣帝。

文宣帝年轻时熟读经书史籍,对地方水利屯田却不甚了解,曾任臣工前去治水,也只是略懂,倒是见这陈广源的奏疏写得有理有据,条条是道,挺像模像样的,当着儿子的面,文宣帝也不能说真不懂。

他认认真真地看完,没看懂里面的细枝末节,不过这阵仗看起来挺大的,也是最让他顾虑的一点。他思忖稍许,问道:“清衍以为如何?”

姬长钰将黄河舆图拿给文宣帝看,指了黄河两处河道,缓声开口:“黄河水阔流深,善淤,善决,善徙,寻常的筑堤修堵不仅无法根治,反而会让原本平稳的府县受其损害,儿子认为陈相束水攻沙之法既能缓解黄河逢雨泛滥,也能有利流经府县百姓水利屯田,可以试行。”

太子像没听懂他的意思,文宣帝嘴角抽了抽。

可行是可行,但让文宣帝犹豫的不是陈广源这个人,而是国库里的钱。

陈广源这个法子大抵是个大工程,文宣帝要矢口否决,又见太子神色端肃认真,就等他开口下旨,文宣帝喉咙里的不可二字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

太子为国尽心尽力,今儿但凡换个人过来和他商量,他都能推了这个决议,偏生是自己儿子,文宣帝这个父亲还是很好脸面,想起从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当着儿子的面,总不能说他舍不得给百姓花钱。

他抿了抿唇,没说话。

姬长钰说:“黄河多年泛滥,百姓困苦不堪,已是燃眉之急。若不及早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恐来年汛期一到,两岸州县又将沦为泽国,黎民流离失所,朝廷赈济所费更巨。”

“陈相所呈‘束水攻沙、分水筑坝、以工代赈’之策,既能根治水患,又可安顿灾民,实为两全之法。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恳请父皇早降圣断,以解生民倒悬之急。”

文宣帝被说得心动。

罢了罢了,倘若陈广源有本事,总归是要算在他头上,日后这史书也会添他一笔。

文宣帝闭了闭眼,忍痛点头。

千岁爷一踏出殿门,崔净涣候在廊下,就立即过去伺候,走到台阶下,为千岁爷打帘上轿。

姬长钰昨晚仅睡了两个时辰,在看陈广源上呈的奏疏,他这几日翻遍山东河南两地县志,对黄河水患多有了解,历任先祖不是没想过要重治黄河,只是一苦于钱粮,二无可用之人。

要应时而动,很难彻底修治,短期内注定要劳民伤财,民生怨望,父皇对他有些信任,但届时民有幽怨,下臣上疏,父皇难免要游移不定。

姬长钰思索着黄河的水患,如今朝中内外都有他的眼线,要想让父皇不知下面的事其实也并不难做。

姬长钰指骨地轻敲了两下凭几,轿帘随风掀了一掀,乾清宫外正行来宫妃的仪仗,又被守门的内侍拦住了,崔净涣小声道:“千岁爷,是德妃娘娘。”

姬长钰点了点头,收回眼,吩咐道:“陛下病况未愈,不宜见风,去知会坤宁宫一声,德妃有心,就在宫中为陛下抄经祈福。”

崔净涣心底冒出一股寒气,千岁爷两句话就把德妃娘娘交代了,如今这朝野上下,内廷宫外,有几个不看千岁爷的脸色,听千岁爷的话,德妃娘娘也是没自知之明,燕王哪有半点比得上千岁爷,偏生还要和千岁爷作对。

他想到一件事儿,小声提醒,“陛下昨儿问起了德妃娘娘。”

他们这些奴婢,原是敬陛下万岁,太子千岁,但在太子爷面前叫陛下万岁,不是得罪人吗。太子爷不在意,但他们当奴婢的,得有那个眼色。

姬长钰在肩與里闭目休息,闻言淡淡地“嗯”了声,没什么多余的态度。

崔净涣却咂摸出一丝意思,陛下清楚千岁爷拦着德妃娘娘,乾清宫内侍都是千岁爷的人,千岁爷也清楚陛下清楚,这两位爷心知肚明,谁也不说,或许也是陛下为衣带绶给千岁爷的补偿。

他脑袋埋得更低了,人活在世上,不论是谁都要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连天家父子都是如此,这才是真理啊。

……

东宫肩與出了太极门,文宣帝一手背在身后,瞧着廊檐下搭窝的燕子,搁在他大病之前,文宣帝是不会允许一窝燕子侵犯帝王的威严,但现在他反而觉得有趣,勒令内侍不得擅自叨扰一家三口的小燕儿。

他想起方才太子似退实进迫他准允的话术,轻叹一声,摇了摇头,三子在国事上可一点儿都不可爱,也不讨他喜欢,文宣帝无奈又十分骄傲生了个这样一个儿子。

出神间就瞧见了殿外内侍乱糟糟的,他瞥见了,眯了眯眼,猜到是怎么回事,八成是二子的生母又过来了,这娘俩以前就没一个让他省心的,还不藏起来,这样招摇试探三子的底线,也不怕真把他的三儿子惹急了。

文宣帝没打算搭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