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园项目的深化设计遇到了瓶颈。
林夕站在工作室的模型台前,手指轻敲着水景区域的亚克力板。循环系统的水流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泵机的噪音也超出环保标准。团队已经尝试了三种方案,依然不够理想。
"或许该换个思路。"她自言自语,目光落在窗外。雨滴正沿着玻璃滑落,形成断续的水痕。
晚上八点零二分,她准时点开文档。今天的记录很简短: 11月18日记录
·体重:26.1kg
·进食:40g,食欲稍减
·备注:整日下雨,未外出
·附图:[平安望着窗外的背影]
照片里,雨水在玻璃上划出相似的痕迹。林夕放大图片,注意到窗台上放着一本摊开的建筑期刊,正是最新一期水景设计专刊。她关掉文档,重新调出水景模型。
"如果把单循环改成多级分流呢?"她在设计软件里画出一条新的路径,"用重力代替部分泵力。"
凌晨一点,新方案的模拟数据终于达标。她保存文件,发现文档在十分钟前更新了一条补充记录:补充:发现旧笔记,多层水流能有效降噪。仅供参考。
林夕怔住。这是苏念第一次主动提及专业建议。她回复:已验证,有效。谢谢。
三天后的项目汇报非常成功。陈序在会议结束后特意留下:"林总监,那个分级水景的设计很精彩。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详细聊聊实施细节?"
他递过来一份请柬:"这周末有个私人展览,展品包括几个失传的水利机械原型。"
林夕接过请柬,材质考究,邀请名单上都是业内顶尖人物。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我尽量安排。"她说。
傍晚回到公寓,她查看文档时发现今天的记录迟到了。直到八点二十才更新: 11月21日记录
·体温:38.1℃(偏低)
·进食:35g,需手动喂食
·备注:全天嗜睡,已联系医生明早出诊
附图里,平安蜷缩在毯子里,旁边放着电子体温计和开封的营养膏。林夕放大图片,看见苏念的手出现在画面边缘,指关节处贴着创可贴。
她关掉文档,拨通助理电话:"帮我重新安排周末的行程。那个私人展览...替我致歉,就说临时有急事。"
周六清晨,林夕带着新采集的水样出现在实验室。手机震动,文档更新了:医生诊断:轻度感染,已用药。体温回升至38.5℃。
她放下手机,继续调整显微镜焦距。透过镜头,水滴的微观世界展现出精妙的流动轨迹。她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和苏念在山区考察时,见过类似的溪流分层现象。
那天下午,文档里出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更新:附图:[平安咬着玩具的瞬间] 备注:体温恢复正常,开始玩玩具了。
照片拍得有些模糊,明显是抓拍。但能看到平安嘴里咬着的,是她们多年前一起买的那个已经褪色的橡胶球。
林夕保存了这张照片。在后续的水景设计中,她特意加入了一个类似的球形装饰,作为水流的分导装置。
周一早上,陈序看到最新方案时十分惊讶:"这个球形构件的设计很特别,是受了什么启发?"
林夕看向窗外。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在海面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只是突然想到的。"她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