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语曦、梁清嘉与谢雪凤不知道的是,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出来的第二天,师大附中就已经注意到她们了。
冬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樟树,在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带着一种慵懒的暖意。但师大附中高中部文科教研组组长何婉莹的办公室里,气氛却与这份慵懒截然不同。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书卷气,几张宽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教案、试卷和各种获奖证书的复印件。期末考试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但对于何婉莹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新一轮的“人才争夺”和“未来规划”已经悄然开始。
何婉莹正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学校内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在附中及其同属一个教育集团的兄弟学校——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间共享,方便集团内教师了解潜在优质生源的全面情况。
她正在筛选刚刚结束的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优异,且有过硬竞赛奖项的学生名单,这是附中高中部提前锁定优秀生源、尤其是文科苗子的常规操作。
“这次期末的语文作文整体水平不错。”何婉莹轻声自语,抿了一口手边的红茶。她点开了一个筛选条件——“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初中组)”。
列表刷新,排在第一位的名字是:秦语曦,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三(五)班。
何婉莹点了进去。秦语曦的信息页面弹了出来。成绩一栏赫然显示:总分:年级第二。下面罗列着详细的科目分数,语文和英语几乎是满分,数学和理科也相当不俗。
“哦?这成绩很均衡啊,不偏科。”何婉莹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她继续往下看获奖情况:
·八年级: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初中组)一等奖
·八年级:X省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
·小学:市级作文大赛特等奖、市级英语竞赛一等奖、市级三好学生…
何婉莹的嘴角泛起一丝欣赏的笑意:“基础打得真扎实,语文和英语优势从小学就开始了…嗯?数学还考过三次年级第一?”她注意到成绩趋势图里的备注,“这小姑娘,有点意思。”
正当她仔细浏览时,办公室门被推开了。理科教研组组长吴振华拿着一摞物理竞赛的报名表走进来。
“何姐,忙什么呢?又在挖我们理科的墙角?”吴振华开玩笑地说,把报名表放在旁边的空桌上,很自然地凑过来看何婉莹的屏幕。
“我这叫为文科实验班储备优质人才。”何婉莹笑道,指了指屏幕,“看看,附外这届有个好苗子,成绩全面,文科尤其亮眼。”
吴振华凑近细看:“秦语曦…名字挺好听。成绩是不错,年级第二,这获奖列表够长的。”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奖项,突然,在家长信息栏旁边,他注意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星号标记。
“这孩子家长旁边有星号?”吴振华指了指。
系统里,这个星号是一个特殊标记,意味着该学生的父母名下,还有其他子女正在或曾经在附中或附外就读。这是为了方便校友联络和了解家庭学术传承设计的小功能。
何婉莹也注意到了:“看来哥哥或者姐姐是我们学校的。”她带着一丝好奇,用鼠标点击了那个星号。
页面轻轻一跳,弹出了一个关联学生的信息卡:
姓名:秦宇晨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1年5月26日
初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301班
高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621班
主要荣誉:
· 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 200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金牌
· 2007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高考成绩:
语文:124 数学:150 英语:148 理综:272总分:694
(备注:该生为数学竞赛生,已凭CMO金牌获北京大学保送资格,此高考成绩仅作参考)
去向:
2009年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父亲:秦国栋 母亲:林婉仪
“吴振华先是一愣,随即露出笑容,“原来是秦宇晨的妹妹!我就说这名字有点耳熟,这对家长我也有印象。这哥哥可是个狠角色啊!”
何婉莹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随即笑意更深了:“是啊,父母真是会培养,儿子竞赛顶尖,女儿文科翘楚,这兄妹俩,也太给家长长脸了。”
吴振华带着几分理科老师的自豪打趣道:“看来优秀的基因是遗传的嘛。不过何姐,这小姑娘哥哥是搞竞赛的,她自己理科成绩看来也不弱,还拿过数学第一,学校领导的意思可是优先动员这种全面发展的优等生学理科啊。你这文科组的锄头,这次可能不太好挥哦。”
学校确实有不成文的规定,对于文理均衡的顶尖学生,各科老师都会努力争取,但通常理科,尤其是竞赛体系,会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
何婉莹却不急不躁,优雅地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语气平和却自信:“老吴,话不能这么说。你看她的获奖清单,作文特等奖,英语竞赛一等奖,语文成绩一骑绝尘,这明显是天赋和兴趣都在文科上。数学好不代表一定要学理,逻辑思维对学文同样是优势。我看啊,她来我们文科重点班,未来冲击省文科状元,希望更大。这叫因材施教,各展所长。”
她说着,顺手将秦语曦的主页添加到了自己的关注收藏夹里,显然已经将她列为重点争取对象。
关掉秦语曦的页面,系统自动显示筛选列表的下一位学生。同样是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附外,名叫梁清嘉。她的期末总排名甚至比秦语曦还要高一位,位列年级第一。
“梁清嘉成绩更稳定,一直在年级前三。”何婉莹一边说,一边点开她的主页。同样优异的成绩单,虽然没有省作文大赛特等奖那样极具分量的奖项,但历次大考成绩极其亮眼,显示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
同样地,在梁清嘉的父母信息旁,也带着那个小小的星号。
“这家也有?”何婉莹和吴振华对视一眼,再次点击星号。
弹出的信息卡上,是一个让吴振华瞬间觉得太阳穴开始突突跳动的名字和照片——那张带着几分少年不羁的面孔,他至今记忆犹新:
姓名:梁清树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1年7月29日
初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301班
高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601班
主要荣誉:
· 2009年 X省高考理科榜眼
高考成绩:
语文:131 数学:150 英语:148 理综:285总分:714
去向:
2009年清华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父亲:梁建宏母亲:刘敏敏
“梁!清!树!”吴振华几乎是咬着牙念出这个名字,表情复杂得像喝了一杯没加糖的浓缩咖啡,混合着头痛、无奈,却又有一丝掩盖不住的欣赏和好笑,“怎么是他妹妹?!”
何婉莹看着吴振华瞬间变化的脸色,忍不住好奇:“怎么了老吴?梁清树是09级的省榜眼,清华高材生,多好的学生啊,你这什么表情?”
“好学生?当然是好学生,顶尖的好学生!”吴振华夸张地用手比划着,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被那个天才少年支配的岁月,“何姐,你是文科组的,你不知道这家伙当年在我们理科实验班干了多少‘好事’!09届理科实验班是我带的第一届实验班,梁清树就是那个班的‘活宝’。”
他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语速加快:“这小子,聪明是真聪明,就是太有主意,太不‘安分’。你知道他干过什么吗?他高二为了抗议物理老师拖堂占了他吃菠萝包的时间,高三嫌弃数学老师老林对他步骤吹毛求疵,在考试里精准控分。”
“控分?”何婉莹一时没反应过来。
“对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其他科接近满分,物理他硬是把分数精准地控制在60分,把老何气得够呛。高三一模数学填空题不化简,压轴题用竞赛的方法来答题。二模更过分,选择题他空着正确答案,把三个错误选项全涂上、填空题不化简,得零分;后面大题写得跟标准答案一样,满分!最后数学总分70,完美得令人发指。老林和负责他们班压轴题训练的老陈看到答题卡的时候,差点当场心梗,老陈直接冲到厕所门口去堵他训话!”
吴振华讲得绘声绘色,仿佛那一幕就在眼前:“我当时就在附近,亲眼目睹。老陈在厕所外边喊边训,梁清树那小子,就站在那里,脸上那表情,似笑非笑,一点害怕都没有,眼神飘来飘去。”
“噗——”何婉莹一个没忍住,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直接笑了出来,赶紧抽纸巾擦拭,“还有这种事?省榜眼这么顽皮的时候?”她笑得肩膀直抖,“这梁清树,真是个妙人儿啊!”
“何止是妙人,简直是混世魔王!”吴振华摇头苦笑,但眼底终究还是藏着一份对爱徒的宽容和怀念,“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虽然折腾,但大事从不糊涂,真到关键考试,从来没掉过链子。高考714分,榜眼,清华,确实厉害。没想到他妹妹也这么优秀。” 他看向屏幕上梁清嘉的成绩,眼神柔和了许多,“这梁建宏和刘敏敏教孩子也是真有一套,兄妹俩都这么出色。”
何婉莹一边笑一边摇头,也将梁清嘉的主页添加到了收藏夹:“看来这届附外的顶尖学生,都和我们附中渊源不浅啊。哥哥们这么厉害,妹妹们的压力不小,但动力肯定也更足。”
处理完梁清嘉的信息,何婉莹继续往下浏览名单。很快,另一个名字跳入眼帘——谢雪凤。这个女孩的成绩更加惊人,几乎长期垄断附外初三年级第一的位置,且分数断层式领先。
“谢雪凤,成绩太稳了,几乎是统治级的。”何婉莹点开她的主页,赞叹道。获奖情况或许不像前两位那样有那么多大奖,但那份绝对稳定的、近乎满分的学习成绩单,透露着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力量。
何婉莹仔细看着家庭信息,注意到谢雪凤的姐姐谢雪菲的初中也是在附外读的,但高中去了竞争同样惨烈、以理科著称的G市第三中学。
“姐姐当年也是附外的优秀学生啊,可惜去了三中。”何婉莹语气略带惋惜,“错过了姐姐,妹妹我们附中可不能再错过了。这么好的苗子,无论是文是理,都是清华北大的预备役。” 她的语气充满了决心。
没有任何犹豫,何婉莹将谢雪凤的主页也郑重地收藏起来。
做完这一切,她靠在椅背上,长舒了一口气。窗外的阳光似乎更加明亮了。电脑屏幕上,三个并排的收藏标签——秦语曦、梁清嘉、谢雪凤——仿佛预示着明年秋天,附中高中部又将迎来怎样一批才华横溢、背景各异的新生力量。而她们背后那些优秀的、有趣的哥哥们的故事,也将在新的校园里,成为一段段被老师们笑着提及的传奇往事。
何婉莹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和高一招生组的会议,以及明年春天与这些学生和家长的见面,将会非常有趣。她端起微凉的茶,眼中充满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期待与热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