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级的秋天,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甜腻的香气和期末临近的紧张氛围。建筑系馆的通宵自习室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纸张翻动声和压低了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
温韵正对着一堆复杂的结构力学计算题绞尽脑汁,秀气的眉头紧紧蹙着,笔尖在草稿纸上划下一道道焦躁的痕迹。她对设计有天生的敏感,但这些需要极致逻辑和计算的课程总是让她头疼不已。
而隔着几张桌子,沈聿明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的同样是结构力学的习题集。但他下笔流畅,神色平静,偶尔才会微微停顿思考,仿佛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图形于他而言只是清晰明了的路径。
温韵偷偷瞄了他好几眼,心里又是羡慕又是莫名的不服气。这人好像天生就是为了结构和力学而生的,冷静、精确、毫无偏差。而自己……
“啪!”
一声轻微的脆响,她手里的自动铅笔芯又断了。这已经是今晚断的第三根了。温韵懊恼地叹了口气,认命地低头开始找备用的笔芯。
就在这时,整个自习室突然陷入一片漆黑!
“啊!”
“怎么回事?”
“停电了?”
短暂的寂静后,惊呼声和议论声瞬间响起,黑暗中一片骚动。窗外月光黯淡,只能勉强勾勒出桌椅和人群的模糊轮廓。
温韵也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笔。黑暗中,人的其他感官变得格外敏锐。她能听到旁边女生有些紧张的呼吸声,能闻到空气里淡淡的书本纸张和咖啡混合的味道。
还有……一阵轻微的椅子挪动声,以及沉稳的脚步声,正朝着她的方向走来。
她的心莫名地漏跳了一拍。
脚步声在她桌边停下。一道修长挺拔的身影模糊地立在她面前,带着淡淡的衣物洗涤过后的清香。
“温韵?”低沉而平静的声音在她头顶响起,是沈聿明。
“嗯……是我。”温韵有些局促地应了一声,黑暗中,脸颊微微发烫。他怎么会特意走过来?而且……他怎么知道她坐在这里?
“没事吧?”他问,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
“没、没事。”温韵摇摇头,尽管知道他可能看不清楚,“就是……太黑了。”
“应该是线路故障。宿舍区那边也黑了。”沈聿明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管理员应该很快会来处理。或者启动备用电源。”
“哦……”温韵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她和他虽然同班,但交流并不多。除了几次小组作业被迫合作——通常以激烈的争论告终——之外,几乎没什么私交。他给人的感觉太有距离感,像一座精密却冰冷的建筑模型。
沉默在两人之间弥漫。周围同学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有人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微弱的光束在黑暗中晃动。
温韵也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手机,却摸了个空。糟糕,好像放在书包侧袋,而书包在椅子后面。
她正想弯腰去拿,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却递到了她面前。那只手里握着一支非常小巧但亮度惊人的专业手电笔,冷白色的光束稳定而集中,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颗小星星。
“先用这个。”沈聿明的声音没什么起伏,“比手机照明范围大,也更稳定。”
温韵愣住了,看着眼前那支笔,又抬头看看黑暗中他模糊的轮廓:“……谢谢。那你……”
“我不用。”他言简意赅,将手电笔又往前递了递。
温韵迟疑地接过。微凉的金属笔身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她按下开关,那束明亮而稳定的光果然比周围晃动的手机光束好用多了,至少能让她看清桌上的习题册。
“谢谢。”她又低声道了一次谢,借着光束,偷偷抬眼看他。
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就站在她桌边,身体微微靠着桌沿,目光似乎落在窗外,侧脸在微弱的光线下勾勒出冷硬的线条。他好像……没有要回自己座位的意思?
温韵心里有点奇怪,也不好意思再问,便低下头,假装继续研究那道让她抓狂的力学题。然而,身边站着一个存在感如此强烈的人,她根本没办法集中精神。鼻尖萦绕着他身上干净的气息,耳朵里能听到他平稳的呼吸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电还没有来。管理员在外面喊话,让大家稍安勿躁,正在抢修。
自习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很多人干脆趴在桌上休息,或者小声聊天。温韵却因为身边站着的“门神”而精神高度紧张,手里的笔半天没动一下。
“这里,”沈聿明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沉默,他不知何时微微俯身,手指点在她习题册的某一处,“弯矩计算方向反了。”
温韵吓了一跳,顺着他修长的手指看去,果然发现自己在一个基础符号上搞错了。她的脸腾一下红了,幸好黑暗中看不清楚。
“啊……谢谢。”她赶紧拿起橡皮擦掉,心里懊恼得要死。这么低级的错误居然被他看到了!
“受力分析图也画得不够清晰。”他继续点评,语气是纯粹的学术讨论式,听不出丝毫嘲讽,“支座反力没标注完整,会影响后续计算。”
温韵:“……”她就知道!这个人一开口就是挑毛病!
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冒了上来,她忍不住小声反驳:“我知道……只是草图而已……”
“草图是思维的过程,过程混乱,结果必然存疑。”他语调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
温韵被噎得说不出话,气鼓鼓地瞪着他,可惜黑暗中他根本看不见。
似乎察觉到她的不满,沈聿明顿了一下,语气稍微缓和了些:“这道题的关键是先把简化模型做对。你看这里……”
他极其自然地从她手中拿过笔——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指,带来一阵微小的电流感——然后在那张画得乱七八糟的草稿纸空白处,快速而清晰地重新绘制了一个受力分析简图,线条干净利落,标注一丝不苟。
“这样是不是更清楚?”他把笔还给她。
温韵看着那张仿佛印刷出来般的简图,不得不承认,确实清晰明了太多。她那点小脾气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衷的佩服和……一点点挫败感。
“嗯……清楚了。”她小声说。
“试着按这个思路再算一遍。”他直起身,依旧站在她身边,仿佛一个随时准备答疑的助教。
或许是那束稳定光源的作用,或许是他那张无可挑剔的简图指引,又或许是他站在身边带来的某种无形压力,温韵竟然真的沉下心来,重新开始计算。
过程中,遇到卡壳的地方,她会下意识地蹙眉或者咬笔头。而沈聿明,总能适时地开口,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点出关键所在。
“忽略了这个铰接点的特性。”
“公式套用错了,回忆一下卡氏第二定理的条件。”
“单位统一。”
他的指导精准而高效,没有一句废话。温韵惊讶地发现,那些原本如同天书般的公式和概念,在他的点拨下,竟然变得有条理起来。
她全神贯注地演算着,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忘记了身边还站着一个人。直到最后一步计算完成,得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颇有成就感。
“算出来了?”沈聿明的声音适时响起。
“嗯!”温韵带着点小兴奋,把草稿纸往他那边推了推,“你看看对不对?”
沈聿明借着那支小手电笔的光,快速扫了一遍她的计算过程,点了点头:“思路正确,结果无误。”
虽然只是简单的八个字,却让温韵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比拿了高分还高兴。她忍不住扬起嘴角,抬头看他:“谢谢你啊,沈聿明。”
黑暗中,她似乎看到他的嘴角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快得像是错觉。
“不客气。”他移开目光,语气恢复平淡。
就在这时,“啪”的一声,自习室的灯猛地全部亮了起来!备用电源启动了。
突如其来的光明让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温韵也抬手挡了一下光,等适应了光线后,她第一时间看向身边的沈聿明。
他已经退开了一步,恢复了平时那副严谨疏离的模样,仿佛刚才那个在黑暗中耐心指导她、甚至可能微笑了一下的男生只是她的幻觉。
“电来了。”他陈述道,目光扫过她桌上摊开的习题集,“剩下的题目应该没问题了。”
“嗯……应该没了。”温韵点点头,心里竟有点舍不得这短暂的、有些奇妙的黑暗时光。
沈聿明没再说什么,只是朝她微一颔首,便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拿起书本,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看了起来。
温韵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怅然若失。她低头,看着手里那支小巧的手电笔,金属笔身上似乎还残留着他的温度。她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还回去。
周围恢复了停电前的忙碌氛围,但温韵的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她偷偷打量着不远处的沈聿明,他专注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认真。
原来……这座“冰山”内部,也并不全是寒冷的嘛。
过了一会儿,管理员宣布电路已修复,大家可以继续学习。温韵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拿起那支手电笔,走到沈聿明桌边。
“沈聿明,你的笔。”她将笔递过去,声音尽量自然。
沈聿明从书中抬起头,看了她和笔一眼,并没有接:“你留着吧。下次画图或者计算,光线不好时能用。”
温韵愣住了:“这……这不太好吧?”这笔看起来不便宜。
“我还有备用。”他言简意赅,说完便重新低下头去看书,一副“不要再打扰我”的样子。
温韵握着手里的笔,感觉它沉甸甸的。她看着他又恢复了那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心里却不再觉得他冷漠,反而品出了一丝……笨拙的善意。
“那……谢谢你了。”她轻声道谢,嘴角忍不住弯起一个甜甜的弧度。
沈聿明没有回应,只是翻书的指尖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
温韵拿着那支笔回到座位,心情雀跃得像只捡到很多松果的小松鼠。她把笔小心地收进笔袋最里层,然后深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次,她觉得那些复杂的力学公式好像都变得亲切可爱了许多。
窗外,月亮从云层后探出头来,清辉洒落,温柔地笼罩着自习室里两个各自努力、心绪却悄然发生着微妙变化的年轻人。
那个停电的夜晚,像一颗被悄悄埋下的种子,在谁的心底,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作者不是建筑学专业的,关于建筑学的知识全来自于baidu...若是有不小心看到的从业人士,不要骂我orz(不过我估计也没什么人会看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图书馆停电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