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云边之域 > 第15章 班底初成

第15章 班底初成

产业振兴草案沉甸甸地压在案头,林洵清楚,闭门造车绝无可能推动此事。下基层调研势在必行,但这次,他不能再单打独斗。

岳存理留下的权力真空和云边盘根错节的势力他暂时没法插手,他的计划需要一个真正能做事也能信任的团队来支撑。

他将这个想法在深夜密谈中提出,云峤几乎没有犹豫就表示了赞同。

“岳老的人不能全信,更不能全用。高振峰是标杆,下面难说还有多少心思各异的。”云峤的声音在黑暗中有种冰冷的质感,“五族的人更复杂。你需要自己的眼睛和手。”

“人手从哪里来?”林洵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云峤沉默片刻:“依娜那份名单,你看完了?”

林洵一怔。依娜确实给过他一份超出人事处常规权限整理的“非官方版”干部观察笔记,里面记录了她个人对域政府不少年轻和中年干部能力、性格、工作倾向的评价,言辞犀利,眼光毒辣。

他当时只觉有趣,仔细看过,却没想到云峤也知道,并且显然也看过。

“看完了。”

“上面画了圈的,是干活实在、有些想法,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太得志,或者还没被完全同化的。”

云峤淡淡道,“从里面挑。用专项抽调、跟班学习、借调锻炼的名义,不动声色地把人拢过来。我们用一段时间,合则留,不合则悄无声息送回去。”

办法老套,但有效,林洵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妙处。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洵对外宣称闭关细化产业草案,实则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办公室里间,与云峤一起对着那份名单和更多加密的人事档案,进行着一场无声的“选秀”。

过程比想象中更耗神,也更具挑战性,但不得不说,有种寻宝的趣味。

第一个被调用的是石坤,一个在物资处做了十几年库管员的中州汉子。调用的理由冠冕堂皇——清点联委办积压的陈旧法器库存,评估利用价值。

当石坤被带到堆积如山的旧物仓库时,这位面容朴实的中年人眼神立刻亮了起来,看不出丝毫畏难情绪。

云峤罕见地亲自到场,和林洵一起站在旁边观察。

石坤几乎忘了两位领导的存在,他快速地将物品分类,拿起一个老旧的通讯罗盘,摩挲着上面磨损的符文,喃喃自语:“核心板子是好的,星纹钢的,现在少见这么扎实的料子了。就是外感应阵老化得厉害,灵力过不去……要是能拆下来,配上现在便宜的聚灵符,改造成固定式的区域信号增强器,成本低,效果说不定比新的差不了多少……”

他说话带着中州小地方口音,甚至有些木讷,但提出的方案却务实精准,显然对物料的特性已然熟悉到骨子里。

林洵和云峤交换了一个眼神。

几天后,石坤的名字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联委办后勤保障组的调令上,主要负责协调资源,尤其是为林洵即将开展的基层调研做准备。他话不多,但交给他的事,总能以最高效、有时甚至是出人意料节省的方式完成。

召琅的调用则费了些思量。

这位潦泽族的贵族小姐,之前留给林洵的印象是懒散和热衷于星网直播。

但依娜的评语却指出她个人形象好,星网影响力大,过去被不适岗的琐碎公务埋没,近期似有转变迹象。

政务改革和云峤的强硬姿态,显然让一部分嗅觉敏锐的五族年轻干部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林洵决定给她一个机会。

他以推广云边特色产品,试水星网高端小众市场为由,让她牵头做一个短期宣传企划,同时处理一批积压的政务咨询星网留言。

召琅的反应出乎意料。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只顾着琢磨滤镜和美颜,而是认真理解了林洵提出的精准营销思路,很快拿出了一份详尽的方案,策划了“探秘潦泽灵米源头”“匠心崩龙玉:藏在石头里的心跳”等系列内容,突出独特性、稀缺性、故事性,巧妙地利用自身人气进行引流。

处理政务留言时,她设计的回复模板既保持了星网所需的亲和力,又清晰专业,还配上了自行制作的美观易懂的示意图来解释复杂政策。

她的转变让林洵有些意外,但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价值——一个熟悉星网规则、懂得如何包装和传播、并且开始愿意做实事的人,正是目前所需要的。

召琅被留了下来,负责产业振兴方案的宣传预热和舆情收集,并协助管理那个由支持他的中下层干部构成的逐渐扩大的非正式联络网。

寒月是另一个被埋没的人才。名单上标注她是霜岭族,原档案室编目员,对她的评价里,依娜写道:“心思缜密,过目不忘,对数据极其敏感,但因处于哺乳期,精力分散,被边缘化”。

林洵以紧急整理各域上报产业经济数据,需交叉核对为由调用她,提供的海量数据里,故意掺入了几处不易察觉的矛盾。

寒月看起来有些疲惫,脸色苍白,甚至在办公室也裹着一条厚厚的绒毯。

她话很少,接过任务时只是轻轻点头,但一开始工作,她的眼神就变得异常专注。

她只用了三天时间,不仅将庞杂混乱的数据梳理得条理分明,制作出清晰的对比图表,更用细密的笔迹在旁边标注了十几处疑点:

“崩龙族上半年玉石出口量增幅与报关价值增幅偏差超常轨,建议核查是否存在特殊渠道或定价纠纷。”

“桑固区能源消耗数据与上报的工时产能显著不匹配,误差超出合理范围。”

林洵去看她时,她正一边对着光屏核对,一边小心地用手背试了试旁边保温箱里母乳的温度,动作里满是母亲的温柔。

林洵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寒月的工位旁就悄然加装了一个小巧却效能不错的恒温符阵。在女员工休息室里,也悄然增加了一个带帘子的小隔间。

寒月身为背奶妈妈,比其他人更加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设置背后的用意。她抬头看向林洵办公室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感激,然后更加投入地工作。

她被正式要到了林洵身边,担任数据分析和文书助理。

除此之外,还有几人通过了考察。

桑固族的墨河,技术扎实,沉稳务实,被云峤调入域长办公室,协助处理技术类文件,并秘密负责与桑固族内部技术派的联络。

魄山族的军官凌锋,刚毅果敢,熟悉边境,被调来负责与军方沟通,并为监测网络项目提供安全支持。

而一直埋头苦干,受尽夹板气的沈执副主任,则被林洵力荐,接替了秦小游的部分工作。

林洵花了几个晚上,将循理诀的基础应用和云政通的后台管理权限悉数教给了这位值得信任的学修。沈执学得极其认真,这个一直不得志的中年干部,眼中重新燃起了光亮。

最终,一个小型、跨部门、跨种族的核心团队雏形悄然成型。

联委办最里间的小会议室,窗帘拉得严实,隔绝了外界视线。新组建的核心班底第一次非正式碰头会在这里举行。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好奇和些许亢奋的气息。

林洵坐在主位,目光扫过桌前几张面孔。

石坤坐得最板正,完全没有任何小动作。

召琅则显得放松些,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精致的触控笔,眼神灵动地打量着其他人。

寒月裹着她的绒毯,脸色比前几天稍好,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板和保温杯。

墨河神色沉稳,目光落在虚空处,似在思考工作细节。

凌锋腰背挺直,双手放在桌上,姿态里体现着军人的素质。

沈执坐在稍远些负责记录,神情专注。

“人都到齐了。”林洵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过来,“今天叫大家来,没那么多规矩,就是想听听各位对接下来要推动的产业振兴,以及下基层调研这事,有什么实在的想法。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顾虑。”

他开了个头,会议室里却陷入短暂的沉默。毕竟,这样的非正式议事,对在场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头一遭。

最后还是石坤先开了口,说话风格一如既往的实在:“林委员,下基层,首要的是把家伙事儿备齐备好。各域地形气候、基础设施差异大,通讯、交通、甚至饮食住宿都得提前规划。我已经初步拉了个单子,”他推过来一张写满字的纸,字迹工整,“比如去霜岭高寒山区,保暖符阵、抗干扰更强的通讯法器得多备;去桑固河道多的地区,轻便的水上交通工具得安排;还有应急的药品、净水符、干粮……都得按最坏打算准备。不能到了地头抓瞎,耽误正事。”

林洵点点头,石坤的细致和务实总是让人放心。“好,这份清单会后细化,资源调配上遇到任何问题,直接找我或者沈执。”

召琅接着话头,她显然更擅长表达:“石大哥考虑的是硬件,软件也得跟上。林委员下去,不能悄无声息地去,也不能大张旗鼓摆架子。我的想法是,出发前就在云边风物公众账号上做个预热,不提具体行程,但可以抛出话题,比如‘如果域政府官员来调研,你最想让他看到什么?最想解决什么问题?’收集一波民意,也能让下面的人有点准备,知道您是去干实事的,不是走过场。调研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释放一些不涉密的、有趣的见闻,比如尝了霜岭的雷神椒啊,看了崩龙的琢玉啊,保持话题热度,也为后续政策出台做铺垫。”

寒月轻轻咳嗽了一声,声音柔和:“召琅的思路很好,数据层面也要跟上。我建议下去之前,先把我们要调研的几个重点产业、区域的最新数据,包括历史数据波动、横向对比、存在的异常点,都做一个深度分析摘要。林委员带到路上看,心里更有底。另外,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反馈,最好能每日整理,同步回来一份,我可以做初步的清洗和交叉验证,避免信息滞后或堆积。”

墨河沉吟道:“产业振兴,最终要落到技术和产品上。我建议林委员下去,除了看宏观情况,一定要深入作坊和田间地头,和技术最好的工匠、经验最丰富的农人多聊。他们才知道真正的痛点和潜力在哪里。比如桑固的符文雕刻,瓶颈可能不在设计,而在某个关键部位的微型化加工工具;崩龙的玉石开采,可能缺的不是矿点,而是精准探测浅层富矿脉的便携设备。这些细节,报告里是看不到的。”

凌锋则言简意赅:“行程保密工作要做,但也不能完全封锁消息。建议与当地护卫队建立明暗两条联系通道,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反应。特别是靠近渊蚀带的区域,浊气监测数据要实时关注。”

沈执最后补充道:“所有行程安排、会见人员、会议纪要,我会做好文书归档和保密处理,确保流程合规,有据可查。也会协调好域政府内部日常事务,尽量减少对林委员工作的干扰。”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思路逐渐打开,甚至开始互相补充。

林洵仔细听着,观察着每个人的表现,心里快速做着评估和推演。石坤的周全、召琅的灵性、寒月的缜密、墨河的务实、凌锋的警惕、沈执的稳妥……这个临时拼凑的班底,远比他预想的更有潜力。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着,大脑飞速运转,开始综合所有人的意见,细化步骤:“石坤,按你的清单准备,分类分级,优先保障核心需求。召琅,预热可以做,但方向要把握好,引导理性建言,避免过度期待。寒月,数据摘要今晚之前给我。另外,设计一个简单的调研数据采集模板,标准化的,方便下面的人每日填报。墨河,你整理一份各域技术能手和资深农户的名单,标注出他们的专长和可能的价值点。凌锋,安全方案你和沈执对接,明确责任和预案。沈执,流程你把关,同时留意一下,我们这样调动资源,内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他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几乎考虑到了每一个环节,甚至开始预设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应对方案,细节详尽。

会议结束时,每个人都领到了明确的任务,干劲十足地离开。林洵独自留在会议室,又仔细回想了一遍刚才的讨论和安排,确认没有疏漏。

夜幕降临,门被轻轻推开,云峤走了进来。

“会开完了?”他问,目光扫过空荡荡的会议室。

“嗯。刚把任务分下去。”林洵揉了揉眉心,略带疲惫地将刚才的讨论和分工大致说了一遍。

云峤安静静听着,末了,淡淡评价了一句:“想得够细。”

林洵没听出褒贬,下意识回道:“基层情况复杂,多准备一分,纰漏就少一分。”

云峤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外面。“细节重要,但坐在你这个位置上,眼睛不能只盯着细节。”

林洵一怔。

云峤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石坤能备齐物资,但他能判断哪条调研路线政治风险最低、收益最大吗?召琅能造势,但她能把握全域产业布局的平衡吗?寒月能分析数据,但她能预判五族长老对你某个具体发现会作何反应吗?墨河懂技术,但他能权衡投入产出,决定优先发展哪个产业吗?凌锋能保障安全,但他能理解你要推动的改革背后牵扯多少利益链条吗?”

他一连串的问题砸下来,林洵哑口无言。

“这些,才是你该费心去把握的东西。”云峤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下面的人,各司其职,把他们最擅长的发挥到极致,就够了。你要做的,是看清大局,把握方向,在关键处落子,在风险处设防。事必躬亲,盯紧每一个细节,只会让你迷失在琐碎里,忘了自己原本要去哪里。”

林洵沉默了片刻。

他习惯性地想去掌控所有变量,确保万无一失。这是他的思维定式,也是他安全感来源。

但云峤的话,提醒了他这种模式下的潜在危机——他这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式的思维,未必是一个合格的决策者所需要的。

“我明白了。”林洵深吸一口气,试图将注意力从那些具体的物资清单、数据模板上拔出来,“方向比细节更重要。”

“嗯。”云峤放下窗帘,室内重新暗下来,“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调整了?”

林洵思索了一下,眼神渐渐清明:“石坤负责的执行层面,我只需确认关键节点。召琅的宣传方向,我会给她划定几条红线和一个核心基调。寒月的数据,我更需要她提炼出的趋势和异常,而不是原始报表。墨河的技术名单,我要的是背后代表的产业机会和瓶颈排序。凌锋的安全方案,我关注最高级别的预警和响应机制。至于五族的反应和利益平衡……”

他顿了顿,看向云峤:“这需要你我一起来判断。”

云峤微微点头,给出了今天的第一个认可:“还算不笨。”

深夜讨论结束时,林洵看着光屏上的人员架构图,忽然笑了笑:“感觉像开了个没有营业执照的小作坊,在偷偷摸摸招伙计。”

云峤正在关闭光屏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昏暗的光线下,他嘴角的弧度似乎柔和了极其细微的一瞬。

“店还没开张,伙计水平也参差不齐。”他声音依旧平淡,却顺着林洵没头没脑的玩笑话往下说,“能不能做成生意,还是未知数。”

“试试看吧。”林洵伸了个懒腰,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总比光杆司令强。”

他站起身,准备离开。经过云峤身边时,听到对方极低地说了一句:“下去之后,自己当心。”

林洵脚步停住,嗯了一声:“你也是。高振峰那边,不会那么轻易算了的。”

“我知道。”

没有更多的交流。林洵推门走入走廊的黑暗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当医生那些年

神品医卫

大唐的皇室遗孤

大明:从反清开始崛起

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