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芈姬认为有多少国家会不战而降?”嬴政敲着案几,思索着卓玖提议的可行性。
前世齐国投降,完全是处于秦国在灭其余五国时,采取一切非军事的手段争取齐国中立,并重金收买齐国丞相,保证齐国对于秦国不设防,所以当初在进攻齐国时,齐军抵抗意愿本就不大,带兵的将领王贲又绕开了齐国主力,直取临淄,才逼齐王不战而降。
嬴政转念一想,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这也说明了此法可行。
卓玖有些紧张的纂着衣角,心中苦笑了一下。在建造水车,设计鞍镫,革新冶铁技术,甚至眼睁睁的看着田地里的麦稻增产,变成沉甸甸的谷粒时,她都没有改变历史的实感。因为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的百姓们,在千百年间积累下的智慧,卓玖知道,即使她不去插手,再过不久炒钢技术就会被创造出来,水车也会源源不断的为田地汲水——就如没有她的帮助,张苍都可以提前造出耧车一样。
这些不是她的智慧,她只是将它们提前带给它们原有的主人罢了。
可如今她的提议,可能会改变嬴政在战略上的决策,看着嬴政认真的表情她才有了些原来自己正在历史中的感觉。
“韩、燕、齐可轻取,其余三国还需大兵压境,以武胁迫。”卓玖坦然的说,“魏国地域较宽,国都大梁城高,魏王不会轻易投降。而赵国与秦有仇,即使赵王有心投降,诸位赵臣恐怕也不会应允。至于楚国,虽然内部由各大贵族把持朝纲,但好处就是,即使失去楚王,他们也能维持国家运转,而且楚地气候湿热,水网密布,贸然派兵深入对秦军不利。”更重要的是,秦人以前在秦地逼死过楚怀王,楚国贵族们对秦国的仇恨不比赵国低。
嬴政站起身,一把将身后挂着的防尘布扯下来,露出后面详尽的地图,“武力征服是必须的。如果不经过战争就拿下各国,不仅六国旧贵会对大秦心有不服,少了军功,国内的将军们也会不满。若是完全使用芈姬的计策,恐怕倒是留给寡人的便是内忧外患了。”
卓玖看到他身后的巨幅图画,有些惊讶不过才过去两年,嬴政就已经拥有了一幅完整的用等高线绘制的七国地图,然后站起身走到王座的台阶边说,“但不必要的战争只会让百姓们痛恨大秦......”
‘没有人会在亲人战死沙场后,还能心安理得的在新朝做良民。’
‘所以,苛政和随意的杀伐才是大秦灭亡的原因?’
嬴政看着卓玖的眼睛,脸上摆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也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没有守好大秦的江山。’
卓玖深呼出一口气,然后缓缓的问道,“王上有想过统一之后的日子吗?”与如今满朝文武认为可能还需要一代人才能统一六国不同,卓玖和嬴政是最清楚不出二十年他们必会统一天下,而如果将韩国灭国,那么战争的车轮就不会是任何人能阻挡的了。
灭国的功勋能让以军功授田封爵的秦国,从上到下都为之疯狂。
听到她的声音,嬴政终于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他当然知道一个国家的灭亡不会是简单的一个原因,大秦如果失去助力,就像是卓玖曾经和他提起过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是最底层出了差错。
可他并不清楚,究竟错在哪里。
这不是个人智慧和远见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施政策略和乡县以下实际情况的把控,以及更多他不了解的事情影响了他的判断。所以,他想听一听卓玖作为后世人对于大秦国灭原因的看法。
这个想法自他知道秦朝国灭时就一直萦绕在心头,可卓玖表现出来的态度明显是不会轻易坦诚告知,于是他便缓慢地张开捕猎的巨网,这些年用几乎无止境的试探消磨她的耐心,又不断地展现出自己乐于接受改变的态度,让她前往百姓之间——嬴政没有忘记,在他第一次见到卓玖时,她在心中对于百姓劳苦的感同身受以及悲悯。
而如今,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卓玖早先便意识到了嬴政的做法,但她不在乎。如果这样的方式能让这位千古一帝安心,从而支持她对于百姓们的怀柔政策,那么她也愿意和他周旋。
“芈姬大可直言。”嬴政笑着背对着七国地图坐了下来,挥手让侍候在一旁的宫奴为卓玖端上蜜水,一幅要和她长谈的样子。
“商君所作法家之政,只有耕战二字,而耕种也是为了养战,实际大秦的一切只落在战字上。如今百姓都以土地为生,安律国家给每户授田百亩,但田亩并不世袭,若是家中男丁亡故,这些田便会改授他人。只有在战场上博得军功,才能获得可以世袭的土地,这也是大多数军士为之拼命的原因。”卓玖温声说着,“可若是尽灭六国,便无仗可打。而且,随着战事的扩大,获得军功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大秦终究会走到无田可授的地步,那时王上要如何处置呢?”
“使黔首自实田。”嬴政皱着眉一边思索,一边将前世自己的做法告诉卓玖。
自实田,就是让百姓自行上报自己的田亩,不论是统一前由军功获得的土地,还是自己开荒所得的土地,都可以上报为自己的土地,也就代表着大秦承认了旧六国原有的土地制度,日后也不会再给百姓们分田授田。
这也是因为中原地区人多地少,开发程度高,由官府统一授田的方法在其他六国根本行不通。在灭六国期间,为了能在统一天下后留下更多的劳动力,秦军改革了割首论功的方式,在留下了大量俘虏的同时,也因为战败旧贵的衰落,导致许多奴隶成为自由民,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各国本就留下了许多无地的人,再加上刚成为自由民的奴隶,中原地区更本无田可授。
“如今各诸侯国的粮价大概在每石30钱左右,如果在放弃授田后,还不加以均衡,王上有考虑过那时的粮价会是多少吗?”
‘1600钱。’嬴政不用思索就说出了答案。在始皇六年他令百姓自实田,几乎是同年,粮价就从每石30钱飞涨至每石1600钱。治粟内史和平准令被粮价弄得焦头烂额,因为飞涨的粮价并不会让种地的百姓获利,只会让本就没有土地的人雪上加霜,让拥有大量土地的旧贵坐收渔利。
可他们毫无办法,平准粮价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基础,但那时经过常年的战争,秦国已经无力再拿出多余的粮食来平稳物价。
“王上,百姓所求不过衣食而已。”卓玖叹息着说,“如今的生活有军功作为盼头,百姓还能忍受,可日后没有了大范围的作战,再让百姓忍受这样的生活便是不可能的了。商君的耕战之法,只适用于战时,日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持长久的和平统治。”
“所以臣斗胆建议,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就推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在她看来,统一后让所有人自行申报土地的行为,和放弃治疗没有什么区别。百姓得不到应有的土地,而死里逃生的旧贵族却可以靠这个藏匿财产。
“所以芈姬才提议,没收六国旧贵的财产?”嬴政瞬间就联想到了卓玖刚刚的计策,并且加以延伸,“还可以告知六国百姓,大秦会将贵族的土地分给他们。”
“但这样也会招致各国贵族更激烈的抵抗。”卓玖笑着说。
嬴政认真地看向卓玖,同样也笑了出来,“芈姬真是有耐心,竟然筹谋了这么久才与寡人坦诚相待。”
卓玖抬手躬身行礼,“玖毕竟要先做出些什么,才有资格站在这里,和王上侃侃而谈。”
对于除宗室之外的各国贵族而言,他们最担心的不是所侍奉的君王身死,而是担心再无晋升的机会,维持自己的宗族。可大秦已经在推行学馆、太学为一体的科举选官制度,只要再打消他们的担心便可笼络他们。
“但芈姬还没有说,战事结束后,该如何安抚将军们。”嬴政从被卓玖带偏的思绪中抽出来,再一次提起他更关注的问题。
从那些西域僧侣的口中,他已经大概清楚西域各国的国力,无外乎依靠商路兴盛的一城一地而已,不足为惧,同时他也了解如今草原上的匈奴人已经崛起,现在只待吕不韦从西域归来,提供更详细的线路和当地风土文化后,便可出着手处置。
但就算是进攻北方,也用不了能灭六国的军士,所以嬴政才这般询问卓玖。
‘我好像曾经和王上提过,推恩之事。’
卓玖眨着眼睛,笑眯眯的看向嬴政。在外人看来,她并没有说话,但嬴政却忽然站起身,快步走到卓玖面前向她行礼,却被卓玖侧身避过。
秦王政四年春,前相邦吕不韦率一千随从西出函谷关,卫尉卓玖建秦王对所占六国之郡,行土地改革,拜为丞相,成为大秦自开国以来第一位女相,同月,韩公子非入秦,南阳太守腾投降,献南阳地。
恢复每晚九点的稳定更新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第 6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