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四年春,秦上卿姚贾受命出使楚国,以结两国邦交。巫玖为其祝祷,祭祀中得水神真言,赠予秦王消弭水神之怒的方法,在离去时‘秦受天命’的恢弘之声久久不愿散去。
姚贾一出汉中郡进入楚国,就开始大肆宣传卓玖的事迹,又说自己受到其的祝福,还可帮惹恼水神人消除祂的怒火,成功让自己还未走到郢都寿春,就在名扬楚国大小贵族。
历史中楚国多次迁都,但所有的都城都会被成为郢都,姚贾本是前往楚都钜阳,但在半路上才得知去年末时,楚王下令迁都寿春,如今楚王已经东迁。他不得已又转道寿春,在路上耽搁许久。
楚人将国都迁到如此靠近秦的地方,恐怕也是为了加强对秦楚边界地区的控制,那么要实施芈丞相的计策,恐怕得转换思路了。
姚贾坐在前往寿春的船上,抿着嘴想,很快心中就有了计较。
与此同时,已经得知姚贾即将到来寿春的楚王,召屈、昭、景三姓贵族于王殿议事,同来的还有令尹黄歇。
“诸卿以为秦使所言,可消弭‘水神之怒’可确有其事?”楚王有些倦怠的问道。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什么神明的怒火,只是某种难以医治的病,只不过楚人在治病时更信任巫觋,习惯上将水蛊这种病,称为是水神之怒。
所谓消弭,恐怕是得了可以医治此病的良药吧。
“臣听闻,其有良药可解水蛊。”黄歇温声说着,“如今臣等虽然还不知姚贾来楚所谓何事,但他一路上广施恩惠,恐怕所图不浅。”
“但他一秦臣为何要施恩于楚人?”左徒昭成冷冷的问道,眼神还瞥向坐在一旁的上柱国景阳,示意他说话。
景阳皱着眉头用手敲着案几,偏头看了看司败屈松,两人对视一眼后,才起身向楚王行礼道,“姚贾此来于黔首中广施恩惠,并非为消弭水神之怒,而是要消减黔首对秦之怒。秦楚交接山高路险,百姓并不知王姓名,如被秦蛊惑,恐怕会举城而降。”
“可有对应之策?”楚王看着景阳,低声问着。先前他便担忧秦国在韩魏近来的动作,会影响到楚国东边的领土,所以才下令将郢都从位于楚国腹地的钜阳,迁来更靠近东边的寿春,从而加强对东边领地的控制。
前年楚魏交战,楚军在两国交界处接连退败,甚至丧失了三地,如今秦使所图不善,楚国却只能被动应对,并无他法。
司败屈松这时上前,插手行礼道,“姚贾所图不浅,王上定不能让其归秦。若王上不弃,臣愿扣姚贾于寿春。”
这显然是屈、昭、景三家商议后的结果,屈松说完,其他两人同样行礼赞同。而楚王则揉了揉额角,看向一旁不动声色的令尹黄歇。屈昭景三家在楚国树大根深,即使是楚王也得让他们三分。当年楚王任命黄歇为令尹,便是想牵制他们一二。
黄歇察觉到楚王的视线,捋了捋胡子道,“姚贾为秦国上卿,无故扣押,诸卿可考虑过秦国会作何回应吗?”
“秦国如今大半人手困在关中修水渠,剩下半数则在韩魏作战,如今并无军队可供调遣,就算是把姚贾杀了,秦王又能如何?”景阳冷哼了一声,显然早已探查过秦国的情况。
“令尹不必费心,臣等只是留秦上卿于郢休息,不会影响秦楚之谊。”昭成笑了笑,虽然自从秦人扣押楚怀王,使其身死异乡后,两国间也没什么情谊可言了。
话已至此,黄歇皱着眉头却无法反驳,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考虑到三姓氏族的态度,楚王最终也颔首同意,心中却琢磨着秦国大概不会如他们猜测的那样善罢甘休。
待众臣离开后,楚王熊完扶着宫侍的胳膊缓步向内宫走去,在殿旁等候的春申君黄歇便快步走上前,跟在落后他一步的地方。
“寡人曾在秦为质,对那里的风气颇为了解。”楚王并不介意提起自己为质的过去,在此时绝大多数太子都有为质的经历,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嬴秦在边境上无事都生非,只为让军队多些挣功勋的机会。三氏宗族有些太急迫了。”他缓缓道。
楚国与魏国的作战失利,让贵族们失去了东北方向的封邑和人口,虽然向西还有广袤的土地,但水网密布下的沼泽极难开发,即使这些年黄歇主持各类水利工程,修整了部分土地,可那远远不够。
战事的失利让贵族们各自封地上人心惶惶。他们需要战事的胜利来巩固自己在封地上的统治,所以就想趁着秦国无兵可用,寻些事端。
“不过秦国如今的主力在韩地,如此一来即使出兵也不会太多,臣会做好应对准备的。”黄歇温声说着,“上柱国如此有信心,想必也是确定秦国无人可用,王上不必担心。”
“令尹言之有理。”
楚王不愿再谈,便摆手让黄歇退下。
秦王政四年,楚王完二十年三月,秦使姚贾被强留寿春,不得出。
消息是随姚贾一同前往楚国的随从,在姚贾被扣押之前正在城外采办,件事不妙逃出后,才传到秦国的。得到消息的嬴政立刻召集群臣,共商此事。
“楚人无故扣押秦使,实乃不义之举。”典属国令皱着眉头说道,“如今楚国又无消息传来,此乃辱秦,当伐。”
卓玖听闻典属国令的话,抬起头想了想,也起身行礼道,“姚上卿多次出使山东六国,对楚地也不算陌生,从未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如今他被困于寿春,臣以为并非大意被扣,实乃另有计划。”
如今因为距离的缘故,即使有细作传信也需要不短的时间,在缺乏情报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猜测来推断楚国的扣押秦使的原因。
嬴政沉默了片刻,眼神扫向沉默不语的昌平君,又看了看已经改任为廷尉的李斯,开口道,“诸卿还有什么意见?”
“如果姚上卿被楚国斩于寿春,大秦岂不是要让六国耻笑?如果秦在此事上展现出强硬的姿态,恐怕日后六国便会更坚定的合纵以拒秦军,所以,姚上卿必须救。”改任给事中的冯去疾插手道,“即使不救,也要出兵震慑楚国。”
“臣以为,让大秦有理由出兵楚国,便是姚上卿之意。”这时,李斯缓缓地接话道,“先前芈丞相传令各卿,以吐酒石争取秦楚边界百姓之事,臣也看过了。只是那时我们都不知,楚王迁都寿春,加强了对楚国靠近秦魏两国领土的控制,上卿恐怕也是入楚后才发现的。”
“如果不能以此缓慢渗透楚国,那么便只能先攻下几城,再向楚民展示秦国利民之德,从而利诱楚地其余城池。”他条理清晰的分析着,“姚上卿恐怕是想到此,才心下生计,以给秦军出兵的理由。”
嬴政觉得李斯言之有理,便开口问道,“如今可调兵力几何?”
如今秦国没有太尉,同为丞相的昌平君好像打定主意不说话,卓玖便开口道,“出兵韩国十万,魏国尚有十数万人,郑国渠还有六万劳工,如今关中地区已无人可用。”郑国渠已经修建过半,去年嬴政便同意用设计者郑国的名字将其命名。
“骊山可还有刑徒?”嬴政用手敲着案几继续问。
卓玖在刚刚上任时,就已经将人力和粮草储备相关的所有公文都翻阅过,她一边为秦国每年征发的徭役数量震惊,一边还要尽量为征战六国储备人手,骊山的刑徒早就被分去郑国渠和军队,哪里还有人?
“骊山已无人手可用。”卓玖低头回禀嬴政,“巴郡,蜀郡尚有刑徒,南郡太守早先来函,言南方各郡刑徒颇多,税收却不足,希望能将刑徒组建成军,以军功换他们成为黔首。”
南郡、巴郡、蜀郡自从被秦攻下后,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数十年过去,那里的刑徒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队伍,甚至很多县全部都是由刑徒组成的。
但这些刑徒却不用缴税。
按理来说,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所有的产出都会被官府收缴,可因为刑徒大多会被派去做城旦或修渠的苦役,多是需要消耗粮食,却不产出的事情,能够用来开垦荒地的反而是少数,南方各郡只是养着这些刑徒都需要耗费许多粮食。
再加上现在南方的各种工事都接近尾声,卓玖担忧如果立刻将数量庞大的刑徒放归田间开荒,没了官府原本的粮食支持,会在闹出饥荒,这不仅对各郡的安定不利,也浪费了劳力。
但如果让他们成为黔首,他们不仅要开垦田地,用以上税,每年也需要服徭役,只需要合理规划人员的用途,就不会影响各郡原本的规划。甚至可以稳固秦在巴、蜀、南三郡的统治。
嬴政在心里平衡利弊后,立刻点头让卓玖着手去办。
秦王政四年四月,秦王征巴郡刑徒五万入军,命秦将辛梧陈兵秦楚边界,威逼楚国放秦上卿姚贾归秦,楚国调兵拒之。同月,秦将蒙骜趁魏安釐王去世之时攻魏,攻下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攻下二十余城,建东郡。同时转道攻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第 6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