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闻喜宴上,天子都会准许在朝文官,尤其翰林学士、知制诰、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各处学士、直学士、直史馆、修撰、检讨等均可参加闻喜宴,皆因这些官员大都由科举而来,既是诸位进士将来的上司、僚属,更是前辈一般的人物,是以闻喜宴当日百官云集,热闹非常。
当宴席未开之时,应云手忽然听说张大人要见他,满心以为是贡院中有些事未曾料理周全,立时心怀愧疚,跟着传信的人过去。
等见到张大人,应云手才知邓相也在。两人一个七十岁的老头,一个六十岁的老头,一对白头发凑在一处,不知交谈着什么,面上都带笑意。应云手只好硬着头皮过去行礼:“邓相好,张大人好,学生应云手有礼。”
邓祖舜每见一次应云手,心底就添一份喜爱,今日一见欢喜道:“应状元今日辛苦了。陛下循旧例,意在凸显应状元人才,彰显新科进士风采,却单单苦了应状元一个,早早来阳和苑准备。”
应云手惶恐道:“能被陛下高看是学生之幸。若说辛苦,陛下并诸位大人日日谁不是殚思极虑夜以接日的。学生不过早起一日,实不敢当‘辛苦’二字。”
邓祖舜笑向张大人道:“看见没有,老夫的卦又应验了。胸襟怀四海,笔下若雷霆,谈吐沉稳似大原,果然是好人才,不必说模样又出众。等来日赴任,诸事稳妥之后,再待婚事礼成,人生美满若此,实在羡煞旁人。”
应云手听着前面不过恭维之声,这一月实在听的太多,未当真,也未认真听取,谁知后半句话锋急转,惊得他一时难回答,呆呆地“啊?”了一声。
邓祖舜揣摩着应云手的神色,胸有成竹问道:“老夫的话错了不成?”
应云手忙解释:“亲事实不曾有。”
张大人半逗趣半认真道:“家中有如此优秀子弟,况且还是家中长子,婚事岂有不早定的道理,必是担心害你不能专心上进,刻意隐瞒着。”
应云手据实回答:“家母曾跟我提起过,说家乡虽有男子早亲的习俗,可家母不愿我困顿于家乡一隅,希冀早日成就于国有用之才,因此替我挡下所有来议亲的,务必等我成就一番事业后再言。”
邓祖舜“呵呵”笑道:“如今你已位列榜单最前,又受陛下重视,未来仕途就是那通衢大道,即使与老夫并肩也不过三五年之事,还不算成就事业?若应状元觉得老夫与张大人还算有几分信义的,不妨听我两个老头啰嗦几句,替你寻一个好姻缘。”
应云手抬起头怔怔看着邓祖舜,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恰在此时,奚世纶忽然从人群中走出来,手里小心翼翼托着一盏茶,径直朝着他三人过去,落落大方与邓祖舜并张大人寒暄。那俩老头只好吞咽下到嘴边的话,也与奚世纶信口聊了两句。奚世纶转而向应云手道:“我看着外面愈发热闹起来,就是不知怀之这个押后的跟上来没有,你去迎着去。他好奚落人,今日你冷落下他,改日他又该说‘榜首有折花相迎,榜首第二就没有’,你何苦跟他打这个嘴仗。”
应云手忙不迭答应下,辞过邓祖舜与张大人,转身就走,却又被奚世纶唤住。
奚世纶笑道:“他们硬要敬我的茶,说是西府那边进贡来的,我只闻着气味就不习惯,却之又不恭,寻个借口赶忙离开。西府与你的家乡近邻,想必你能喝得惯。”
应云手接过来,道一声:“多谢。”端了茶盏扭头就走了。邓祖舜与张大人只剩无可奈何。
等到应云手终于寻来郎琼,两人刚到前面座位上,忽听正中大殿上一声高唱:“榜首至,乐起,恭迎榜首就位,恭迎诸进士就位。”至此仪程开始。
奚世纶手持赞表起身离席走到大殿正中,高声念颂起来。底下本来他三个并坐一排,郎琼俯身低声向应云手道:“那边邓相只朝这边看,可是看你呢?”
应云手亦俯身低声道:“方才他与张大人寻我,谁知说着说着忽然就提起亲事,幸好文远兄长及时出现,救我出困境。”
郎琼眉毛一挑:“是谁家啊?”
应云手摇摇头。
郎琼琢磨道:“宋学士几次寻借口要见你,没准就是为着这个,必定是他家没错了。”
应云手咬唇不语。
五道酒过去,到了中歇时候,簪过花,大家都趁着这个闲暇更衣活动。奚世纶与郎琼两个同别的进士交谈几句,转身就不见了原本在后面的应云手,他俩只当这个人更衣去了未做多想。谁知紧接着元旬过来,张口就是“你俩可见到阿手”,被两人合力怼得败兴而去。
奚世纶道:“一开始我在上面大声念,你俩在下面小声嘀嘀咕咕,怀仁可是为着这个缘故一声不吭地跑了?”
郎琼将应云手对他所言一字不差转述给奚世纶,末了讲出自己的揣测。
奚世纶道:“越来越热闹了,舅舅外甥都在,中间还夹着小存仁,但愿他们两两别被另一个撞见。”
郎琼道:“这也罢了,偏生还有专程来凑热闹搅浑水的。你猜我们的小阿手目下在哪里?”
奚世纶道:“你的意思,此等热闹我们绝不可错过?”
郎琼故意将手一招,笑言道:“奚大榜首先请。”
两人走至替秦感安排下宴席上所坐的位置,果然座位上不见这人。奚世纶左右看看,抬手遥指前方大殿门口:“他在那里。”自此两人眼中盯紧秦感,未注意身侧,从元家兄弟旁边轻擦过去。
秦感本来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谁知心中眼前始终挥之不去那一对一模一样的年轻男子,想着他们话里古怪,欲寻找到应云手,向他告知。谁知距离应云手的位置尚隔了几人时,秦感遥遥看见那对男子中的一个与奚世纶、郎琼在一处谈话,他们四周不见应云手的影踪。
秦感远远观察一时,见那男子转身朝自己这边过来,忙将自己身形闪避进人群中,大步向外走,径直越过自己的座位,来到殿门外。殿外依旧热闹非凡,却独独不见应云手,秦感低头思忖一时,心底豁然开朗,甩开大步朝前就走。
秦感再想不到,自己的身影早被人盯上,他一路飞走,身后两人也脚步不停。三人前后离开正殿,踏彩毡一路出棂星门,顺着一条碎龙骨铺就的甬路去了阳和苑西南隅小丘上的道观。
至于奚世纶与郎琼,只惦记跟着前面,到底忽视身后,不知自己也被跟踪。跟踪他俩的,不是别人,正是始终不能放心,未达目的不罢休的元家兄弟。
秦感在京城待至**岁上,许多记忆仍旧存在,他依稀记得父母当年也曾于仲春时节领他来阳和苑踏春赏花,父亲曾携他立于山顶至高处俯瞰阳和苑,遥指下方对他讲述,说阳和苑山顶酷似全境舆图,是个山河社稷模样,因此布景上也遵循各地风貌,尤其西南道观,矗立小丘之上,将西南境的景致并睢川府至望江县一带的房舍样貌也学来七八分。父亲亦曾向他打趣道:“那道观所在便是我的祖籍,亦是你的祖地,只可惜我也是听你祖父谈起过,从未到过,改日咱们父子可一同去。”
当秦感听说闻喜宴设在阳和苑,心事即被触动,偷偷向应云手提起。今日众人皆在,独独少了应云手,秦感便猜测他小小年纪初次离开家乡,一走数月,必定想家,见到家乡风样的山水亭台,势必流连其间,一托相思之情。果然,到底是自幼相伴,彼此心意相通的知己,秦感的猜测再不错,应云手当真悄悄避开众人,不假迟疑地走至道观所在小丘之下,抬头仰望一时,拔步登阶而上。
一口气爬上一百多阶,应云手只觉气喘,双手扶着腰仰头看山门上篆刻的仙山风景、神仙鸟兽并两侧楹联,口中轻念轻掂量着,回过神来就见里面缓步走出一群官员,内中有自己认识的诸如宋青台、邓相、张大人等五六人人,还有十来个不认识的,眼看着一群人就到了眼前,应云手惟有小跑几步,赶到前面恭敬作揖:“诸位大人好。”
邓祖舜走在人群最前,停下脚步笑呵呵应道:“应状元好啊。”
其余的官员听到这句话,尤其见老宰执停住跟眼前青年招呼,也全都停下好奇打量,内中有人介绍道:“这便是今年头甲第三名状元应云手。”那些原本不认得的也听说过他,经此一提点立时纷纷道:“原来就是被咱们陛下当廷夸赞的那个小状元,果然容貌气度皆出尘。”
邓相继续道:“怎么你一个人出来,还是应状元年纪轻轻也喜欢这等清静之所?”
应云手忙寻个缘由,信口道:“文远兄长与怀之兄长合伙欺负我,借席面使劲灌我酒,好容易到中歇,我赶紧躲出来清醒清醒。”一句话逗得大家大笑起来。
张大人忙道:“平素奚状元颇具长兄风范,郎状元略活泼些,难得有如此优秀的小弟弟作伴,两人都喜欢地不得了,日常兄弟三个也常玩笑戏谑,好容易出来游逛,更是一个个原形毕露。不妨事,一时回去我说说他两个,与你做主。”
人群中一位官员笑顾左右言道:“他们又不当班不坐衙的,便是多吃几盅酒,不过回去明日多睡一时而已。就是你我,今日吃了酒,明日难道还敢有人嫌弃,埋怨陛下不该办闻喜宴不成。”想来此人品级不算低,他的话一出,周围人立时都笑赞许。
众人谈笑着欲往道观外走,应云手见状忙躬身相送,恰在此时,应云手身后骤起一声高呼:“舅舅!”惊得他转身回头看,一众官员也朝着声音来处寻找,惟有宋青台面色霎时转为青黑。
众人就见一名二十岁上下年纪,身量匀称,肤色黧黑的男子两步跨过最后五六阶,急急朝着这边过来,见到一众官员也不打招呼,又是一高声:“舅舅。”
宋青台眼下无处可躲,一拂袖子,赌气道:“诸位大人在,岂有你说话的地方,有事回家说去。”
秦感抓住他的话不放:“舅舅的意思,许我进门跟舅舅好生说话了?”
宋青台当即被噎住,却听见众官员中冒出嘁嘁喳喳之声。
而在秦感的身后又出现两个并立的身影,见此情形不免错愕,其中一个向另一个低语:“文远,子通的话不虚,宋学士当真是他舅舅。”正是郎琼与奚世纶。
奚世纶瞧瞧秦感,又瞧瞧应云手,嘀咕道:“宋学士家为何单单中意西南才子?”
郎琼照旧逗趣道:“你该问‘学士为何单单中意睢川府,甚至是望江才子’才对。”
秦感惊望向奚世纶:“你说什么!”
奚世纶与郎琼这才一起抬头,与对面十来官员目光相对,才知自己的话被对面一字不差听去,只恨树无洞地无缝。
秦感不再理会他俩,说完又转向宋青台,似是终于琢磨明白宋青台始终躲避不愿见他的缘故,不禁哀哀言道:“母亲生前数次跟我说我与表姐自幼订亲,舅舅怎能因我自幼离京,我家多年无人在京,就将表姐另许人家!舅舅不可言而无信,况且表姐大我一岁,较之应状元年长四岁,就年纪而言,我比他更为合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