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牛津路附近的基督教堂在这天聚集了几乎所有周边的教徒们。
这是难得的几处会出现不同阶级的人坐在一块的地方,在这一刻身份的不平等会被大幅度地削弱。
黛芙妮和母亲是第一次正式来这参加祷告,她们安静地找了一张靠前的长椅坐下,等待一会儿仪式的开始。
渐渐地教堂里的长椅几乎被坐满,黛芙妮身侧来了一对母女,穿着十分朴素身上没有一点首饰。
双方见面谁也没有开口但又都报以微笑相待。
前方右侧的台阶上陆陆续续涌进来一批着装统一的男人,他们表情柔和目视正前方不与周围的人交头接耳。
黛芙妮知道这是要开始了,她拿出《赞美诗集》捧在手心上。
在唱诗班的歌声中牧师持十字架与《圣经》入场,以《诗篇》经文开场,全体诵读认罪祷文。
一整场下来不过四十分钟,离吃午餐的时间还有些距离。
黛芙妮和狄默奇太太没有急着走,她们想了解一下这里每月举办圣餐礼的日子。
隔壁的母女还没离开,有教堂的加持黛芙妮决定再主动一次,她温声细语地和她们搭话,关于圣餐礼的事。
“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下午。”这对母女中的母亲说,她很沧桑、说话有种很疲惫的感觉。
“感谢您的帮助,不知道怎么称呼?”狄默奇太太问。
“可以叫我卡彭特太太,这是我的女儿艾乐。”卡彭特太太说,也没有出现反感和抗拒的神情。
有了友好的开头为黛芙妮和狄默奇太太都增添了信心。
“这是我的女儿黛芙妮·狄默奇,我们住在牛津路上离这儿还算方便。”狄默奇太太说。
卡彭特太太的女儿艾乐刚刚还低着头表现冷淡,这会儿才认真打量她们:“看得出来。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走?”
“是耽误你们了吗?真是抱歉。”狄默奇太太连忙向她们表达歉意。
听闻的艾乐和卡彭特太太有些迟疑,停止了要离开的举动。
“今天下午才出摊,这会儿还早。”卡彭特太太说,即是讲给女儿听又对黛芙妮母女释放了一些善意。
“你们做些什么生意?”狄默奇太太问。
“支了一个糖饼摊,挣取一点买面包的钱。”卡彭特太太说,聊了几句她发现面前这对穿衣虽然简单但面料不算普通的母女并不是什么傲慢无礼的有钱人,也就愿意多和她们交流几句,“你们是新面孔,至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里来来往往的人中没有出现过。”
“是的,我们刚从利物浦搬来。”黛芙妮说。
艾乐有了点兴趣:“我听奥尔斯顿牧师说那有英国数一数二的码头,经常有些黑皮肤、黄皮肤甚至是棕色皮肤的人出现,是真的吗?”
“是的,黑皮肤也许来自非洲;黄皮肤大概率是亚洲比如印度;棕色皮肤多数来自拉丁美洲。”黛芙妮说。
艾乐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向她,黛芙妮努力地分辨了一会儿觉得那是羡慕和了然。
“你们为什么要搬来这儿?我不是说曼彻斯特不好——”卡彭特太太说。
艾乐打断了她,用聊天以来第一次波动强烈的情绪说:“如果可以我宁愿去南方也不要留在这里。不过对于你们这类人来说在哪里都过得很好。”
“南方?你是说伦敦或者肯特郡?”黛芙妮故意忽略她的后半句。
艾乐愣了一下:“肯特郡?只要是南方哪里都比这里好。”
“可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却和我说曼彻斯特是一座很好的城市。”黛芙妮说。
“那是因为你们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往东南方向看。”艾乐说。
说实话来这一周了,黛芙妮和家人也只摸清了牛津路附近的地块以及一些城市著名景点的位置,有些远的地方她们完全没有伸手触碰。
不过东南方向似乎是她们下火车经过的那片区域。
“你是指工厂吗?”黛芙妮问。
“没错,我们的糖饼摊就支在那儿,那儿和这儿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艾乐摇头说。
“你们来这么远做祷告吗?”狄默奇太太只惊讶这个问题。
卡彭特母女却因她的话诧异了一会儿。
“是了,这里是教堂。”艾乐舒口气莫名地说。
黛芙妮却听懂了她的意思,她很肯定地说:“不管是不是教堂,都不能决定我对一个人的态度。”
这下卡彭特母女倒是变得不好意思起来。
“抱歉刚刚我们可能有些——”艾乐和她的母亲对视一眼说,“总之,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黛芙妮松下不知何时耸起来的肩膀,她露出一个笑来:“你们怎么来这么远的教堂?”
还以为她会问一些令人为难的问题,甚至做好了剖析自己生活的凄苦悲惨的艾乐听到这个简单的问题立马就告诉她:“我们住在布里奇沃特街区,那儿有一个教堂但我和妈妈不喜欢,不如这里虔诚。”
“布里奇沃特?”狄默奇太太疑惑。
“就在火车站附近,对于曼彻斯特的下等人来说那儿也不错了,总好过乌鸦窝和休姆街区。”艾乐自嘲道。
“我们上次误入了休姆街区和乌鸦窝边界?确实有些让人不适,但我知道这不能怪那些居民。”黛芙妮说。
“这儿离乌鸦窝不比离布里奇沃特近,你们去的地方一定是休姆街区的边界。”卡彭特太太说,“你们对贫苦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偏见上帝知道一定很高兴。”
“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比蒙怜悯。”艾乐轻轻地说,然后吸气加大声音,“不过我劝你们还是远离那里,虽然大多数贫穷不是自我造成的但贪婪和浪费会导致贫穷,那地方的人鱼龙混杂最好还是离远些。”
“至少我不觉得你们是不能来往的人,”黛芙妮说,“不过,那些人过得很不好吗?这里不是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我以为工作机会很多。”
“你以为有工作就等于拥有一切?不过是一些吊着你命的活计罢了,更何况如今的形势并不好。”卡彭特太太叹息,“不过如你们所了解的曼彻斯特的工厂确实是全国最多的,工作机会再怎么样也比其他地方多,但也如你们在休姆街区看到的那样,这份工作给了你微薄的工资却会剥夺一切积极的情绪。”
“你们一周的薪资是多少?”狄默奇太太蹙眉。
“成年男性工人一般是四到五先令一周,女工通常只有男工的一半,童工还要再少一半。”艾乐说。
黛芙妮和狄默奇太太眉毛上的结一个打得比一个复杂。
卡丽作为实际上的女管家名义上的厨房女佣,虽然手下可怜兮兮的只有一个车夫和一个兼职女佣,但她一年也有二十英镑的收入。
车夫是十五英镑一年,兼职女佣大概是七个英镑一年。
这还是因为狄默奇家只是普通中产,要是是上等阶层的佣人远远不止这些薪水。
“虽然一年算下来男工也有十镑左右的收入,但他们日常需要工作十四至十六个小时,若损坏机器扣三个月的薪资,若工作时喝水要罚两天的薪资。”艾乐用一种绝望又恼火的语气述说。
黛芙妮实在是无法想象连喝水都要扣薪资的规定,她颇为义愤填膺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愤怒:“这实在是太过分了!难道不能在签合同的时候就说好条件吗?”
“合同?我们可没那东西,再说了即便有又有什么用呢。那些工厂主从不会低头,甚至工人的薪水被一降再降。”卡彭特太太说,“我早些年也在棉纺工厂打工,如今身体不好了便决定支个糖饼摊。”
“是因为棉絮吸多了吗?”狄默奇太太小心地问。
“没错,我还算好的,我的一些工友大多早早就肺里生了毛病死了。”卡彭特太太说,“所以我坚决不允许我的孩子们再踏入那吃人的工厂,我们一家都靠糖饼摊和给人帮工过活。”
黛芙妮脸色发白,她是猛地才注意到的,注意到每说几句话卡彭特太太都会拿着帕子咳嗽,大概这就是她说的毛病吧。
“当恶人得势时,世界便充满了邪恶。他们如同豺狼,到处游荡,寻找猎物。”狄默奇太太低语着《圣经》里的语句。
黛芙妮想到了那天在艾肯先生家的见闻,康斯坦丁·路威尔顿先生就是她最早接触的也是唯一接触到的工厂主。
她问艾乐:“你知道康斯坦丁·路威尔顿先生吗?”
艾乐不好奇她怎么知道:“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黛芙妮问。
“他并不是天生的有钱子弟,曾经也和我们一样挣扎在泥潭里,后来努力摆脱了低微的身份成了曼彻斯特大工厂主。也许你会觉得他比谁都懂底层工人的痛苦会大力地帮助我们,但恰恰相反他在穿上昂贵西装的时候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资本家。”
“不过至少有一点他做得有些良心,”卡彭特太太说,“他给他的棉纺工厂都安排了风扇,好让那些棉絮离工人远些。”
“这是他们应该做的,那点薪水不足够买工人的命。”艾乐说。
黛芙妮这下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对工人的同情还是对那些工厂主的厌恶由她的口说出来都显得轻飘飘的。
甚至于她都想不通为什么艾肯先生会和路威尔顿先生做朋友?
她还想到难怪他那样的傲慢和冷漠大概是因为她身上没有什么他需要的东西吧,对他来说她是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
错别字提醒新我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惊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