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在柯学世界开一家占星馆 > 第37章 谎言

第37章 谎言

启明星的光芒还未在黎明中消散,一场无声的风暴已在互联网的深海中酝酿。

晴川没有理会任何警告,她坐在星图室中央,平静地将那段未经剪辑的直播录像上传至“都市星空记忆”的官方网站首页。

她没有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只是将其命名为——《他们烧过的光》。

在视频下方的简介区域,她只留下两行字。

“这不是证据,是悼念。如果你们想删,就来删吧——但每删一次,我会在星之屋门口多点一盏灯。”

这句话像一根投入深潭的火柴,瞬间点燃了寂静的水面。

次日清晨,当天光刚刚穿透薄雾,星之屋门前的景象让所有试图暗中观察的人都感到了始料未及的震撼。

长长的队伍从门口一直延伸到街角,安静却坚定。

他们手中没有标语,只有各自珍藏的记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来丈夫生前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信纸已经泛黄;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熟睡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将孩子画的第一张涂鸦投进星语信箱;还有更多的人,只是静静站着,仿佛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晴川推开门,清晨的微风拂动她的长发。

她看着眼前的人群,没有激昂的演说,只是对着最前方那位抱着旧信的老人,轻声说了一句:“他们怕的不是我们知道,是知道的人不肯闭嘴。”

与此同时,米花町,毛利侦探事务所二楼。

柯南的眼镜片反射着电脑屏幕的幽光,他小小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追踪着暗网中一条正在病毒式传播的帖子。

帖子的标题是:“星之屋的温柔陷阱:一场精心策划的精神操控?”

内容极具煽动性,将晴川描绘成一个利用民众丧亲之痛、收集个人信息、企图建立个人崇拜的“危险分子”,直播中的悼念被曲解为“对公众情绪的精准绑架”。

这是组织一贯的手段,将光明污名化,让旁观者因恐惧和怀疑而退缩。

直接辟谣只会陷入自证的泥潭。

柯南关掉网页,眉头紧锁。

他知道,要对抗这种根植于恶意的谎言,唯一的武器是更纯粹的真实。

他转身跑下楼,找到了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少年侦探团。

“各位,我们有一个新的委托!”他举起手机,上面是星之屋官网的页面。

“我们要找出星语卡背后,那些最真实、最温暖的故事。”

孩子们立刻被点燃了热情。

在柯南的引导下,他们不再仅仅是投递卡片的游戏者,而是变成了故事的记录员。

步美采访到了一位失业的父亲,他说自己一度想放弃一切,直到在星语信箱里收到一张匿名的鼓励卡,上面画着一个笨拙却温暖的太阳。

元太和光彦则找到了社区里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她通过参加星语分享会,认识了新朋友,二十年来第一次走出了家门,甚至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

柯南将这些零散的、真实的故事整理成稿,找到帝丹小学的广播站。

几天后,一档名为《星光下的回响》的校园广播剧开始在午休时间循环播放。

当孩子们用稚嫩却真诚的声音,念出那位父亲重拾信心的经历,念出老奶奶的笑声,最后,用合唱般的声音念出那句总结:“晴川姐姐说,记得,就是活着”,那些在社区论坛、家长群里悄然传播的谣言,仿佛被阳光下的露珠,无声地蒸发了。

谎言在纯粹的真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警察厅,一间戒备森严的会议室。

安室透一身笔挺的西装,面无表情地站在投影幕布前。

他刚刚接到了来自组织的直接指令:“调查‘悼念直播’事件,评估其是否涉及**煽动,一周内提交报告。”

这是个陷阱。

如果报告称“是”,他将被迫亲手将晴川推入深渊;如果报告称“否”,他在组织内的立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他打开投影,报告的标题却是《“都市星空记忆”项目对社会凝聚力的正向影响评估》。

他故意避开了“直播”这个敏感词,将报告的重点巧妙地转向了项目本身。

他展示了民众排队的平和秩序,展示了少年侦探团广播剧带来的社区和谐,甚至附上了铃木财团最新追加的一笔公益赞助数据,证明其商业和社会的双重认可。

“民众情绪稳定,甚至因这份集体的参与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安室透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上级,一个隐在阴影中的身影,发出了低沉的质疑:“波本,你的报告似乎站错了立场。我们要的是威胁评估。”

安室透微微欠身,目光却丝毫没有退让:“我的评估正是基于威胁。若我们将一个传递温情的民间项目强行定性为政治威胁,那么恐怕唯一会真正失控的,是公众对我们的信任。那才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会议室陷入了死寂。

走出那扇沉重的门,安室透立刻拨通了一个加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优雅而慵懒的女声。

“帮我个忙,红叶。动用你家所有的人脉,去查一本叫《星官志》的书,特别是初版,在昭和末期所有的发行、收购和销毁记录。记住,是所有的记录。”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如刀:“他们当年销毁的,可能不只是书。”

同一片夜空下,基德如同幽灵般滑翔在城市上空。

他没有选择珠宝店或博物馆,而是落在了东京都档案馆的楼顶。

他灵巧地撬开通风口的栅栏,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潜入其中。

他不是来偷窃的,而是来“种星”。

他手中握着一个特制的盒子,里面是三百枚指甲盖大小的微型星砂贴纸。

贴纸看似普通,背面却印着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微型二维码。

他穿行在冰冷的金属档案架之间,目光精准地掠过一排排陈旧的卷宗盒。

这些档案盒上都贴着特定部门的标签,正是当年组织曾深度渗透和监控过的政府机构。

他的动作快如闪电,每一次伸手,都有一枚“星砂”被精准地贴在档案盒的脊背上,那个最不起眼、却又最容易在抽取时被指尖触碰到的位置。

第二天,一名年近退休的公务员正在整理旧卷宗,为档案数字化做最后准备。

他抱怨着灰尘,随手抽出一盒二十多年前的城建规划档案。

就在指尖触碰到盒脊的瞬间,他感觉有个微小的凸起。

他好奇地凑近一看,发现了一枚奇怪的贴纸。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用手机扫了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手机屏幕上,晴川母亲的影像浮现出来,声音温柔而坚定:“光不在书里,在记得它的人眼里。”

公务员愣住了。

他看完了整个视频,沉默了许久,然后默默地将视频链接转发到了一个名为“昭和老伙计们”的退休同事群里。

一场无声的“星火传递”,在庞大体制的最深处,悄然蔓延开来。

晴川的平静被一通紧急来电打破。

电话来自铃木史郎,他的声音前所未有的凝重:“晴川小姐,文化厅刚刚下达了紧急通知,要求‘都市星空记忆’项目立刻提交全部原始数据进行备份审查,理由是……防止民间档案被恶意利用。”

这是阳谋。

拒绝,就是抗命,对方可以名正言顺地查封星之屋。

交出,则意味着将所有参与者的信任和**拱手让人。

晴川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我明白了,铃木先生。请您帮我一个忙,邀请所有能请到的媒体,我要公开移交。”

一小时后,星之屋门口被记者和摄像机围得水泄不通。

在无数闪光灯下,晴川亲手搬出七个银色的加密硬盘箱。

她没有丝毫抗拒,反而主动向媒体展示。

每一台硬盘上,都用隽秀的字体写着一个古老的星宿名——“虚宿”、“心宿”、“危宿”……

在文化厅官员和记者的共同见证下,她当众打开了其中一台。

连接电脑后,屏幕上出现的并非什么机密名单或敏感信息,而是一张张被高清扫描的星语卡,成千上万,汇成一片数字的星海。

每一张卡片,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心声。

“真正的档案!”晴川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清晰而沉稳。

“早就备份在每个人的心里了,那才是谁也无法删除的服务器。”

一名记者挤上前,尖锐地追问:“难道这里面,就没有任何‘敏感内容’吗?”

晴川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微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悲悯:“有啊!”

她随手点开一张图片,那是一张用潦草字迹写下的卡片,内容很简单,却让在场的所有人瞬间安静了下来。

“比如,一位匿名的警官写道:‘对不起,我没能救下那辆坠崖的轿车’。”

夜深人静,喧嚣散尽。

晴川独自一人坐在星图室,反复播放着那段被电视台删除、却被她从原始录像带中修复出来的新闻片段。

画面抖动着,记录着二十年前那个雨夜。

她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辆尾随自己父母的黑色轿车,试图从每一个像素中榨出新的线索。

就在第三十七遍播放时,她的瞳孔猛地一缩。

当黑色轿车在拐弯时,车窗内闪过一道极其短暂的反光。

那不是后视镜或路灯,它的形状……像是一枚悬挂着的饰品。

一道尘封的记忆闪电般击中了她。

她冲向储藏室,搬出母亲留下的七个星盒。

在第七个盒子的夹层里,她取出了一条早已断裂的项链,吊坠是一颗小小的、工艺复杂的银质星星。

这条项链,她在这里放了整整七年。

她将吊坠拿到屏幕前,屏住呼吸,将画面定格在那一秒。

形状完全吻合!

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吊坠的背面,那里刻着两个几乎无法辨认的字母:M.H.。

就在此刻,“叮咚”一声,门铃毫无征兆地响了。

晴川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走到门口,通过猫眼向外看,走廊里空无一人。

一片死寂。

正当她以为是错觉时,一封信从门缝下被无声地塞了进来。

信封是纯黑色的,上面没有任何字,只用银色的笔画着一个诡异的图案:一颗星星,被无数条锁链紧紧缠绕。

这个图案,与她童年噩梦中反复出现的那个,一模一样。

她没有开灯,任由黑暗将自己包裹。

她缓缓走回屋子中央,将那枚刻着“M.H.”的星形吊坠,轻轻放在了那封诡异的信上。

金属与纸张接触,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

“妈妈……”她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对着那封信,轻声低语,声音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燃烧的决绝。

“这一次,换我来找你了。”

窗外,悬挂在屋檐下的风铃,在没有一丝风的深夜里,突然清脆地响了一下,仿佛在回应一句,二十年前未曾说完的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